耿元文 張琳琳 陳彥龍 李若明 岳建松 王柏慧
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分析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開展群眾體育及面臨的挑戰和應對措施。結果發現,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群眾體育開展有以下影響:影響群眾體育開展的均衡性、群眾參與體育的心理、群眾的體育參與意識及群眾體育的長期開展。闡述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群眾體育開展的挑戰,群眾體育的開展需要政府加大支持、特殊的安全防護、增加場地及項目。針對以上挑戰提出了以下對策: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保障滿足群眾體育需求;普及安全防護知識,科學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積極適應環境變化,倡導新型健身方式。以期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推動體育事業健康發展提供理論和實踐參考。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指突然發生的,直接影響到公眾健康和社會安全,需要緊急應對的重大傳染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事件等。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的重大任務。這是我們黨立足國情、放眼長遠作出的重大決策,是對中國特色衛生健康發展道路的堅持與發展。體育事業作為國民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積極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給各項體育事業帶來的沖擊,深刻思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各項體育事業的發展路徑,是體育事業健康發展的必然訴求。隨著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全民健身戰略的貫徹設施,群眾體育在我國體育事業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2016年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提出“促進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全面協調發展”的戰略規劃。國家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當下的群眾體育既迎來發展機遇,又充滿著嚴峻挑戰。如何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影響下開展群眾體育及面臨的挑戰和應對措施成為當今許多體育人關注的問題。
1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群眾體育開展的影響
1.1 群眾體育開展的均衡性
發展供給的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資源配置的社會公平性。在群眾體育領域,這種不平衡主要體現在各區域發展、城鄉發展以及參與人群存在較大差別三個方面。
2015年全國各大區域體育事業財政支出在財政總支出中的比例存在明顯差異。全國均數為0.24%,東、中和西部分別為0.26%、0.15%和0.19%。2015年體育事業財政支出的人均額度,全國均數為25.89元,東、中和西部分別為30.84元、12.63和22.26元。中、西部地區人均數低于全國均數。東部、中部和西部在體育場地平均數量和面積、體育社會組織平均個數、社會體育指導員平均數量等方面存在明顯差距。
群眾體育城鄉發展存在較大差距。據第6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數據顯示,我國城鎮體育場地數量為95.9359萬個,農村為67.9446萬個。從面積看,城鎮體育場地面積為13352.24216萬平方米,農村為61185.9912平方米。從人均場地分布看,城鎮每萬人擁有體育場地1312個,人均場地面積為1.83平方米,農村每萬人擁有體育場地10.79個,人均場地面積為0.97平方米。
群眾體育參與人群存在較大差別。從年齡分布看,總體上呈現出隨年齡增大百分比逐步上升的趨勢;從地域分布看,城鎮居民的百分比明顯高于鄉村居民;從受教育程度看,百分比與受教育程度呈正相關關系。
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時,群眾體育發展不平衡的弊端更加明顯。如何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影響下實現均衡發展,如何加大公共體育服務供給成為關鍵。
1.2 群眾體育參與的心理狀態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人們的身心健康會造成巨大的威脅,具有高度的危害性特點。在公共衛生危機沖擊下,受到傷害的不只是人的身體健康,同時還有心理健康。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公共衛生危機防控期間的心理疏導工作,強調要“動員各方面力量全面加強心理疏導工作”。有學者采用知覺壓力量表和重大災難心理危機問卷對受災公眾心理狀況進行評估,發現公眾心理應激反應強烈、恐懼恐慌情緒問題嚴重。危機引發了民眾的恐慌情緒,這些負面情緒需要尋找合適的發泄通道和解決辦法,如何通過開展群眾體育活動,提升機體的免疫能力,緩解心理壓力,排解不良情緒,使人們保持積極向上的態度,避免各類心理問題產生,成為需要思考的關鍵。
1.3 群眾的體育參與意識
提高免疫力成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期間的全民目標,健康成為人們的共同追求。體育鍛煉作為提高身體機能、增強免疫力和對抗病毒的重要手段,在人們心目中的重視程度得到很大提升,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明顯提高。人們積極投身到健身行列中去,極大的影響了群眾的體育觀念與行為。群眾體育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閑暇時間開展的,以身體運動為主要手段、以提高健康水平為主要目的體育活動形式。在危及生命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時,人們對于增強自身體質健康以抵抗疾病的需求顯現。充分說明了在人民由于精神緊張的同時,更能夠意識到健康的身體對于應對疾病時抵抗作用的重要性。
1.4 群眾體育的長期開展
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后,人們增強體質健康的意識提高和健身需求增大。抓住時機大力推動群眾體育事業發展有利于加快群眾體育建設以及促進群眾體育長期開展。要緊跟民眾健身需求,培養體育興趣,增大體育參與,養成終身體育習慣。我國體育人口大幅度增加,群眾從間斷性參與體育活動發展為終身參與體育活動。如今群眾體育活動的開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增強人民體質,提高全民族的身體素質,成為我國社會主義體育事業的首要任務。
2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群眾體育開展的挑戰
2.1 群眾體育的開展需要政府加大支持
受突發公共衛生安全事件影響,群眾的健身需求直線增加,開展群眾體育的基礎設施及資金投入不足的問題凸顯。政府在引導群眾體育需求與改進體育供給過程中承擔主導責任,優化群眾體育資源配置,解決群眾體育供需之間的矛盾。然而目前公共財政的經費投入依賴體育彩票公益金的局面尚未改變,2013年全國地方財政投入用于全民健身的資金共170.21億元,其中財政撥款105.72億元,彩票公益金64.49億元。全國全民健身事業經費人均僅為6.16元。公共體育資源分配的不平等造成了群眾體育參與差距,要擴大公共體育資源的供給,首先便要擴大政府對公共體育財政的投入,政府如何加大開展群眾體育活動的各項投入,成為一大挑戰。
2.2 群眾體育的開展需要特殊的安全防護
健康是群眾參與全民健身活動的核心目標,群眾體育責無旁貸的要服務于這一核心目標。通常情況下,群眾體育安全開展的基礎是在有效增強體質的情況下,保障民眾身體各部位不受損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開展群眾體育活動,個人衛生安全防護成為重中之重。在科學健身的基礎上,民眾還要增加完善的個人衛生安全防護。因此如何普及群眾體育衛生防護措施相關知識以及安全有效的開展成為新的挑戰。
2.3 群眾體育的開展需要增加場地及項目
新時代群眾體育需求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現階段我國體育設施雖不斷完善,但仍無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健身需求。隨著全民健身熱潮的快速發展,體育場館在群眾體育活動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全國公共體育場館平均開放率為86%,7個省(區、市)開放率在80%以下。全國有15個省(區、市)學校體育場地開放率在50%以下,只有5個省(區、市)學校體育場地開放率在80%以上。體育場地設施的建設使用同群眾的健身需求存在較大差距,尤其是農村和經濟欠發達地區,體育設施缺乏嚴重。受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影響,多數開展群眾體育活動的場地關停,聚集性群眾體育項目取消,民眾迫切的健身需求與當前實際情況產生沖突。在此情況下開展群眾體育,如何合理安排現有場地及科學開發新項目成為難點及挑戰。
3 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開展群眾體育的對策
3.1 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滿足群眾體育需求
在防控期間,群眾健身需求大量增加。相關部門積極要適應防控中群眾的健身需求,做到準確把握常態化防控中的全民健身新需求,并且要探索能夠適應和滿足需求的全民健身工作創新方式。在進行防控工作的同時,從體制機制上創新和健全新型健康治理舉措,幫助和鼓勵全民提高健身健康素養,積極倡導主動健康文化。政府要時刻關注群眾體育需求的變化并盡快適應新變化,聚焦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落實有關改革舉措,強化政策保障、健全工作機制、完善有關標準。落實好《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2021年版)》體育領域的規定,在保障基本公共服務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多措并舉,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水平。
3.2 普及安全防護知識,科學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群眾要及時了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知識,準確掌握傳播途徑,進行體育活動時做到安全防護,采取措施防止進一步傳播。要特別關注和保護包括兒童、衛生保健醫務人員和老年人在內的易感人群。公共體育設施應當增加檢修頻率,并定期消毒。通過多種手段廣泛開展防治知識的宣傳,教育群眾提高自我防范意識,配合做好預防、控制工作。充分利用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以宣傳防治知識為主,明確群防群治的措施和公眾的義務與責任。做到在保證群眾參與體育活動的情況下,也能科學應對重大公共衛生突發事件。
3.3 積極適應環境變化,倡導新型健身方式
在未來群眾體育線上線下深度融合、互為補充,家庭健身、場景化健身等全民健身新形式、新趨勢不斷快速發展。各級群體部門要抓住機遇,加大教育宣傳滲透,鼓勵居家簡易參與方式。建設智慧健身中心、配置智能室外健身器材的體育公園;對大型公共體育場館開放服務加強監管,開展公共體育場館開放使用綜合試點,探索提升公共體育場館管理服務水平的新模式和新機制。因勢利導新趨勢并使之持續發揮效能,加快推動形成全民健身的新業態,探索居家健身常態化開展的新模式,激發全民健身新動能。向群眾傳達家庭室內健身理念,普及科學有效的適宜室內健身的項目及安全健身常識,以應對重大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同時滿足科學防控與增強體質健康需求。在更大范圍內有目的有意識地喚醒國民的鍛煉意識,早日實現健康中國建設目標。
基金項目:2020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新冠之思:重大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情況下群眾體育的挑戰與應對”(項目編號:202007046)的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燕山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