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題呈現
俗話說:“知足常樂。”有的人卻說:“知足未必常樂。”試圍繞“知足與快樂”這一話題,自定立意,自擬題目,寫一篇議論文。不少于600字。
提示:
1.在標題或者文章的開頭,明確表達自己的觀點。
2.恰當安排論證的結構,注意層次清晰,邏輯嚴密。
3.注意對運用的材料進行分析,突出材料對觀點的支撐或證明作用。
寫作指津
一篇成功的議論文,首先要做到觀點鮮明、論證合理,如何才能落實這一要求,讓自己的作文成為優秀之作呢?
一、觀點要準確、鮮明。
論證合理的前提,是中心論點準確、鮮明,符合主流社會價值觀念,能被大多數讀者所接受。觀點不準確,或者模棱兩可、不符合社會價值觀,就寫不出論證合理的作文來。
就“知足與快樂”這個話題而言,我們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立論。比如,從正面立論,肯定“知足者常樂”的觀點,就要體現淡泊物質享受,追求更加豐富的精神生活的觀點,這樣才有正能量,貼合青少年的心理狀態。論證起來自然有理有據,令人信服。
假如從反面立論,論證“知足者未必常樂”這個觀點,也要明確該觀點的內涵:在哪個方面知足常樂是不應該的,容易害人害己。如,僅滿足于簡單的溫飽生活,缺乏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最終連簡單的生活也會失去;又如那些“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的不思進取者,懶惰的“啃老族”,最終也必將被時代所拋棄。
把這些問題都想清楚了,論證方向就明確了,論證起來自然水到渠成,不會思路混亂、前后矛盾、錯誤頻出了。
二、論證結構要嚴密、完整。
議論文特別講究內在邏輯的嚴密性,因此,對初學議論文寫作的中學生而言,在布局謀篇方面,不管如何擺出論點、選擇論據,采用哪些論證方法,最好嚴格遵循議論文“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結構和思路。一來符合讀者的思維習慣,二來可以使作文上下環環相扣,前后渾然一體,層次分明、結構嚴謹、邏輯清晰,從而大大增強論證的合理性、科學性。
三、論據要典型、新穎。
論據是證明觀點的有力支撐,不僅需要與觀點一致,而且需要選擇典型、具有代表性和震撼力的材料。
比如,我們選擇“知足者常樂”這一角度,就可以寫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的例子;寫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歸隱田園的例子;寫曹雪芹在西山“批閱十載,增刪五次”,貧困之中著《紅樓夢》的例子。也可以寫鄧稼先隱身大漠28年,為國鑄造擎天巨劍;黃旭華隱姓埋名30年,打造我國戰略核潛艇……這些經典材料與時鮮材料相結合,共同證明了一個觀點:追求高尚精神價值的人,淡泊名利,淡泊物質享受,這樣的知足常樂者,正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堅強脊梁。
四、綜合運用多種論證方法。
議論文貴在擺事實、講道理,所以,寫“知足者常樂”這一角度的議論文,除了可以選用事例進行舉例論證,還可以選用名言進行道理論證。如春秋時期的哲學家老子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宋代無門慧開禪師說:“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清代曾國藩也說:“知足天地寬,貪得宇宙隘”;而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更說:“只期盼少許,才能接近最高的幸福”……
將多種論證方法綜合起來運用,就能使作文論證充分,邏輯嚴密,從而增強作文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五、論證語言要合理。
議論文的語言要求嚴謹、客觀,而不能荒謬、極端,這也是論證合理的要求。比如,我們要論證“知足者常樂”的觀點,就要用修飾、限制詞語和句子,對這個論點的范圍進行明確界定:滿足于簡單的物質享受,一心追求豐富的精神享受的人,常常能感到快樂。否則,就可能被誤認為無所事事,滿足于簡單的吃飽喝足的人常常感到快樂。這樣的論點當然是消極的,不能提倡。
例文展示
知足者常樂
◎陳姜梅
古語云:“知足者常樂。”對此,我十分認同。在我看來,那些淡泊名利,淡泊物質享受,一心治學,一心奉獻,追求高尚精神境界的仁人志士,無疑更容易感到快樂。
君不見,大凡品德高尚的人,多數是知足常樂的典型。
春秋時,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這是何等的滿足,何等的快樂?陶淵明不愿意與達官貴族同流合污,于是歸隱田園,尋找真我。“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何等的滿足,何等的愉悅?清朝小說家曹雪芹家道中落,棲身西山草棚,奮筆疾書著《紅樓夢》,“批閱十載,增刪五次”,終于成書,這又是何等的滿足,何等的幸福?
試想,假如顏回貪戀享受,陶淵明貪戀官位,曹雪芹貪戀酒色,在追求物質享受的道路上流連忘返,他們還會享受簡單的快樂,追求精神的幸福嗎?
“兩彈元勛”鄧稼先,隱身大漠28年,為國打造擎天巨劍;核潛艇之父黃旭華,潛心科研30年,鑄造出大國重器。他們吃的是粗茶淡飯,拿的是微薄報酬,卻將一生都奉獻給祖國、獻給科學,因此而感到快樂,不正說明了知足者常樂的道理?
春秋時期的哲學家老子說:“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清代名臣曾國藩也說:“知足天地寬,貪得宇宙隘。”這一切都告訴我們:物質只能帶來短暫的快樂,燈紅酒綠、紙醉金迷只能腐蝕人的意志。一心去學習,一心去工作,一心去奉獻,才能時常感到滿足,才能享受到精神愉悅。
同學們,我們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肩上承擔著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期待。讓我們牢記“知足者常樂”這個古訓,看淡物質享受,去追求知識與真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為實現美好的中國夢而奮斗吧!
【海南臨高縣思源實驗學校九年級(4)班】
點評
這是一篇觀點鮮明、論據充實、論證合理、邏輯嚴密的議論文。觀點準確、鮮明,積極向上。作文首先確定了“知足常樂”的內涵,將一個比較寬泛的話題具體化,闡明了滿足于簡單的物質生活,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才能“常樂”的觀點,貼近時代需要和主旋律。作文的論據典型且充分,不僅有經典例子,還有時鮮材料;不僅有事實論據,還有名言道理。論證方法多樣,能夠緊扣觀點的內涵和論證的需要,擺事實、講道理、作假設,有理有據,邏輯嚴密。
作文結尾聯系自身實際,號召同學們在物欲上要知足,在精神上要有所追求,這樣才是真正的知足常樂,增強了議論的針對性,強化了作文的現實意義,非常符合中考作文倡導正能量、倡導時代主旋律、培養時代新人的價值要求,值得同學們學習、借鑒。
【胡傳亮/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