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園園
【摘要】生命的成長猶如一趟旅行。關注生命,是"人本主義教育"的核心理念。教師必須要尊重學生,關注他們的情感,充分展現學生的個性,幫助學生實現生命的需求,創造生命的價值,引導孩子走好人生之路。本文從詩意德育的靈魂:關注生命的情感需求;詩意德育的風采:關注生命的個性張揚;詩意德育的境界:關注生命的理性成長;這三個方面走進詩意德育的生命之旅。
【關鍵詞】生命;教育;詩意德育;理性成長
德育絕對不是簡簡單單的溝通交流,學校德育的生命、活力、靈魂是詩意,德育的努力方向是詩意,詩意即為德育的最高境界。基于對生命個體的尊崇和敬畏,不斷的追求學校德育的本質,從而彰顯出生命個體的靈動和自由。
一、詩意德育的靈魂:關注生命的情感需求。
記得那年,我班學生小程由于媽媽忽然病故,先前性格開朗的她頓時變得少言寡語起來,經常趴在教室外的護欄上發呆。我找她談心,可剛一出口,這小女孩就哭了。我知道,這時說起她的媽媽,只會使她更傷心。下午,我遞給她一張紙條,希望能與她在日記中交流,同時不經意間摸了摸她的頭。第二天,學生剛把日記本端到辦公室,我忙不迭地翻出小程的日記本,打開一看,清秀的字跡頓時進入我的眼簾:謝謝你,老師,你的撫摸讓我感受到了溫暖,我似乎重溫到了媽媽對我的愛。連續幾天,我們都通過這種方式進行了心與心的交流。漸漸地,小程走出了失去媽媽的陰影,又重新融入了班集體中。值得一提的是,她在這期間寫的多篇充滿真摯情感的習作在報刊上發表。
一次不經意間的撫摸,一種以日記為載體的交流,讓一個孩子重拾起對生活的信心,走出了悲傷的陰影。這難道不是一首暖暖的人文關懷詩嗎?生命需要情感的關愛,教師只有用心靈呼喚心靈、用智慧啟迪智慧、用情感陶冶情感、用人格塑造人格。這正是詩意德育的靈魂所在。
二、詩意德育的風采:關注生命的個性張揚
教師要有博大的胸懷,懂得給生命松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敞開心扉實現"詩意的對話"——與生命、與生活、與社會。從而使生命更具有個性和多樣性,使生命變得更具有意義和更富有彈性,
星期一上午的晨讀課,我來到教室時,被眼前的情景著實嚇了一跳,全班學生都默不作聲,班長小劉正向魚缸里撒著白紙片。原來,班級里養的兩條金魚死了。我覺得孩子的舉動未免有些幼稚可笑,只不過兩條金魚罷了。但看著他們真誠的神情,我突然感悟到什么。于是我宣布第一節課為金魚舉行一次"特殊的葬禮",現在晨讀稍作準備。第一節課開始了,一進教室就被一種帶有莊重而哀傷的氛圍感染了。全體學生肅然而立,魚缸里多了一些樹葉和花瓣,黑板上寫著:沉重哀悼我們的朋友——金魚。活動開始了:首先是真情話別,班長的發言激起了我一種久違的感動:"朋友,自從你來到我們的大家庭,我的生活就充滿了快樂,是你讓我們感受到了生命的自由、可愛。"多么有愛心的孩子,這分明是昭示著孩子對生命的關注。接下來是真情傳遞,學生們有的唱起送別金魚的歌曲,有的用畫筆勾勒出金魚的"遺像",有的朗誦自己創作的詩歌短短的40分鐘,我完全被孩子們純真的心靈所吸引,被孩子們尊重生命、關愛生命的愛心所感動。學生真正展現了生命中的個性色彩,這難道不是一首甜甜的教育詩嗎?
要使生命的個性得到張揚,不僅需要有民主、寬松的教育氛圍,還需要以教師的個性為基礎,讓教師在與學生相互合作、平等交流、共同探討、彼此激勵中一起張揚個性。
三、詩意德育的境界:關注生命的理性成長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精辟地指出:"教育的目標是培養人中人,而不是人上人、人下人,更不是人外人。"我們應該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把時間還給學生,把空間留給學生,讓人文關懷成為學生終身發展的奠基石,從而促進生命個體理性的成長。以下是筆者寫的一組學生評語:
小鄭:因為你成績優秀,具有繪畫的天賦,字體又優美,是我們班當之無愧的小才女。但你以后做事不要太計較成敗和得失,重在體驗,讓自己能夠快樂的成長。
小林:老師經常會擔心一件事情,因為你是一個既聰明又能干的孩子,你普通話流利而且學習態度端正,老師從心里為你感到驕傲。但是我會擔心你因此會產生驕傲情緒,老師的擔心有必要嗎?
小綺:你只是有些小毛病需要改,但是絕對不是壞孩子,老師的字典里沒有壞學生。因為你在努力的改正自己的小問題,所以你是一個好孩子。通過大家的掌聲你能知道:和過去的自己比,你進步很大,和同學們暫時還有差距。但是我們都相信你只要不斷的努力,就能追上大家的步伐,你準備好了嗎?好孩子!
教師的評語關注著學生作為一個生命個體的發展變化,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評語是一面鏡子,從上面的一組評語可以折射出孩子的許多方面,那些充滿鼓舞的話語成為學生行動的號角,必將促使學生理性成長。
"活著是美的,有詩意的,生活是可以欣賞的。"德育就是要培育詩化了的心境,讓心靈充滿韻致,進入真正的教育境界,獲得真實的生命體驗。就讓我們為生命多注入一些激情,多創造一些體驗,多賦予一些憧憬,讓學生盡情展示個性的魅力,激發生命的活力,努力達到學校德育之于生命的最高境界——詩意化的德育。
【參考文獻】
[1]馮建軍.[生命教育:引導孩子走好人生之路] .《思想理論教育》.2003年第6期
[2]黃成榮.《在生命挑戰教育推行分享會上的演講》.(香港:香港城市大學青年研究室.2002年)
[3]程紅艷.[呼喚教育的生命意識——生命教育及其對德育的啟示] .《班主任之友》.2001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