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問博
2021年各省的中考作文,基本上都是圍繞少年成長、人性光輝、摯愛親情、同學情誼、師生情誼、傳統民俗、生活哲理、家國情懷、青春逐夢等主題展開的。不論是哪個主題,都力求讓考生有話說、有情抒,旨在培養考生觀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作文素材的能力和關注社會現實、進行深入思考的能力。
一、考場作文的應對思路
如何才能寫出一篇優秀的考場作文呢?第一,平時要多訓練,積累經驗。其實,中考絕大部分的高分作文(滿分作文),都不是在考場上靈感爆發寫出來的,而是平時做足了功課,考場上靈活變通得來的。第二,掌握寫作中考作文的思路與技巧。即使我們不是寫作文的“高手”,但只要掌握一些思路和技巧,靈活運用,也能寫出優秀的考場作文。
相信每一位考生在初三備考這一年甚至初中三年,都對作文非常重視,也寫過許多不同主題的作文,許多考生都希望考試過程中能直接運用或者改編自己先前寫過的作文,但這往往是得不到高分的。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做呢?
1.不能照搬平時習作。
很多考生一拿到作文題,就趕忙回想自己寫過的自認為很符合的內容,然后將它“默寫”到試卷上。這種想法和做法都是錯誤的,且長期這樣做,會讓自己逐漸難以適應在緊張的環境下構思,不會靈活遷移內容。因為不同作文題的側重點是不同的,一篇作文能完全照搬到其他文題的情況一般是不存在的。比如2021年陜西卷作文題“這,是我的節奏”,“這”是一個范圍限定,不同于“這些”;“我的”強調這篇作文應該用第一人稱來寫。如果不考慮這些,在寫作中就會丟分,甚至會偏題。又如2021年山西卷作文題“微笑著前行”,作文的中心應該側重于“微笑”這個神態,“前行”既可以指前進這一動作,又可以指抽象概念上的前行,或者二者兼而有之,讓標題“前行”語帶雙關。舉這兩個例子,就是想說明文題是有范圍限制的,我們需要仔細辨析,然后在范圍內進行寫作。
2.辨析關鍵詞列提綱。
考生拿到作文題,不假思索或者隨便思索片刻就提筆寫作,字數夠了就立刻結尾的做法也是錯誤的。寫作文必須先審題。審題審什么?首先要審清關鍵詞。每一個作文題都有關鍵詞,如2021年湖北十堰卷作文題“踮一踮腳就夠到”。“踮一踮腳”形容做任何事情都要向前再努力一步;“夠到”指達到了某個預期的目的,實現了某個階段性的目標;“就”暗含勸勉、鼓勵之意。顯然,“踮一踮腳”是這個文題的關鍵詞,寫作中,要把這個意思表達出來。審清楚關鍵詞之后,我們就可以羅列提綱。也就是說,在寫作文之前,先得有一個整體的框架。我們經常給課文劃分段落并概括段意,這里我們可以運用逆向思維,即先劃分層次,決定分幾層寫、每層寫什么;再決定每層的段落,最后把段落擴充成100-200字的文段。在擴充的過程中,要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表現手法、修辭手法、描寫手法等,提升作文內容的可讀性和感染力。
二、考前的作文積累
1.打造不同話題的樣本作文。
同學們可以關注中考作文的主題熱詞,在平時的寫作中進行針對性訓練。2021年的主題熱詞包括“成長”“回憶”“追夢”“讀書”“青春”“遇見”“家國”“英雄”“陪伴”等。我們在搜尋素材的時候,可以朝這些熱詞的方向靠攏;寫作過程中,也可以選擇這些立意進行構思。需要注意的是,這些熱詞不是截然分開的,它們的外延有重合和交疊之處。這告訴我們,在寫作過程中可以進行多主題表達。
要強調的是,一定要打造不同的樣本作文。樣本作文其實就是考場作文的底本。因為前面說過,文題和文題之間總是有區別的,一篇作文不經過修改,想套用多個文題的情況基本不存在,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平時的作文按照不同的話題進行區分,打造不同主題的樣本作文。在考場上遇到相似的文題,就可以針對文題內容和要求,對樣本作文進行改寫,這樣,既能避免考場上因為時間緊,構思出來的作文有紕漏,又能從容地寫作,寫出質量較高的作文。
2.運用“活字”思維拆分素材。
有些同學寫了一篇作文或者一些作文片段后,能夠通過“嫁接”,將其運用到多次作文寫作當中。其實,這也是平日里積累作文素材的一種方法,我們稱之為“活字”思維。即樣本作文寫好后,我們可以對其進行拆分,按照內容或者表現手法等進行分類。比如,可以把樣本作文里面的環境描寫整理在一起,也可以把抒情句、哲理句分類整理在一起。前者是按照表現手法進行分類,后者是按照表達方式進行分類。然后在考場上,根據具體文題進行組合。換句話說,一個個樣本作文片段好比活字印刷術的字塊,我們可以根據具體需要進行自由組合。同學們平時寫作文,總有一些場景是經常描寫的,就可以積累一些作為“字塊”。比如學生埋頭苦讀、母親在廚房做飯、老師伏案工作等。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想用這些大眾化的素材,必須在語言和細節雕琢上下功夫。我們可以把自己捕捉到的生活場景細細雕琢,保存在素材庫里,在考場上拿出來靈活組裝。
3.妙用技巧提升語言的感染力。
考生在寫作過程中,還需要講究寫作技巧。細節描寫能很好地還原場景,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修辭手法能讓作文語言生動形象,內容豐富多彩;能增強語勢,強化情感的表達,從而大大增加作文的可讀性、感染力。還可以運用一些表現手法,如伏筆、鋪墊、欲揚先抑、象征、對比、襯托等,使作文變得更加耐讀。同學們應當熟練掌握這些技巧,然后有意識地綜合運用,這樣,不論是平時訓練還是考場作文,都能寫出滿意之作。
三、考場上要靈活變通
1.行文時刻要點題。
無論是寫哪個文題,考生在寫作過程中,都不能偏題跑題。要想做到這一點,就要在行文中多點題。我們可以將題目換一種表述或者說說它的內涵和外延,或者進行抒情議論,把這些句子放在作文的開頭、結尾和主體部分的關鍵位置,以收到開頭點題、結尾扣題、前后照應、首尾呼應等效果。
2.平時佳作巧轉換。
我們可以利用平時的作文素材,針對考場作文的內容進行篩選,然后把素材串聯起來,強化文題所表達的情感點。比如2021年四川綿陽卷作文題“回響”,有考生之前寫過一篇以“熱愛”為主題的作文,寫的是自己去西安游覽,參觀城墻、大雁塔、碑林博物館等,激發了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原作側重的是“熱愛”這種情感,文題要求是“回響”,在保持素材不變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加入“回響”的內涵。“回響”可以引申為“回聲”“回蕩”等,所以我們不妨設置幾個場景,寫參觀過程中生發的情感在心中回蕩,或者是參觀地的歷史圖景在眼前展現等。這樣構思,就能成功轉換出一篇符合題意的考場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