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艷紅
話題導入
詩歌簡約而不簡單,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前者凝練,后者豐盈。換一種寫法,多一種表達,別有一番意境。下面,我們就以唐詩《楓橋夜泊》為例來學習改寫。
師生討論
姜老師:首先我們要了解什么是改寫,請大家先談談自己的理解。
楊瑞:改寫就是通過改變文體、語體和敘述角度等,對一篇文章進行“再創作”。
姜老師:非常好。那改寫有什么作用呢?
王子琪:改寫不僅有助于提高寫作能力,還有助于我們更深入地把握原作。
姜老師:不錯,那同學們知道改寫有哪些常見的形式嗎?
張博:一是改變文體,比如將詩歌改寫成散文;二是改變語體,如將文言文改寫成現代白話文;三是改變敘述角度,如將第一人稱改寫為第三人稱等。
姜老師:理解得很到位。那么改寫需要注意什么呢?
陳卓:我知道。一要注意行文的協調,避免人稱不統一和情節上的混亂;二要注意文章內容的完整性和結構的合理性;最重要的是,要忠于原作內容。
姜老師:對,改寫要以原作為基礎,不能背離原作。這就要求同學們在下筆前深入理解原作的內容,把握原作中人物形象、主要情節和主題思想等。當然,改寫也不是原封不動地“搬運”,要根據改寫的目的,進行適當的再創作。同學們可在原作的基礎上,借助想象,合理發揮,適當補充細節,讓改寫后的內容更豐富、充實。改寫時,切忌對照原文直接“翻譯”,一定要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敘述、描寫,語言表達要符合原文的感情基調。
相信大家對改寫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現在,我們以張繼的《楓橋夜泊》和課本上的改寫范文為例,進一步了解改寫的方式和方法。
楓橋夜泊
◎張 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已經是三更半夜了,淡黃色的月亮漸漸地落了下去。黑沉沉的夜,仿佛無邊的濃墨涂在天際,連星星的微光也沒有,滿天都是白花花的霜。
“哇——哇——”烏鴉也都歸巢了,聲音是那么凄涼。我翻來覆去難以入眠,心中充滿了愁緒,此時陪伴我的只有江邊的楓樹和船頭時隱時現的漁火。家鄉的親人,你們在做什么,日子過得好不好?恍惚間,兩個熟悉的身影似乎出現在我眼前,可是一伸手,他們又都不見了……淚水從我臉上滑落下來……
姑蘇城外的寒山寺還在那里悄然而立。“當——當——”寒山寺里的鐘聲敲到了我的心田。這凄涼的聲音,仿佛是親人在呼喚著我回家……
姜老師:改寫后的散文和原來的古詩有什么相同點?
楊瑞:古詩里的意象和散文里的景物是相同的。
商俏俏:感情基調也一樣,都是悲傷、惆悵的。
陳卓:還都用了第一人稱。
姜老師:那改寫后的散文和原來的古詩相比,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呢?
張博:散文比古詩多用了很多修辭手法。
楊璐瑤:散文里還加入了心理描寫、動作描寫,古詩沒有。
王子琪:散文里還有擬聲詞,比如烏鴉叫聲是“哇——哇——”的,鐘聲是“當——當——”的。
姜老師:非常好。將詩歌改寫為散文,可以在保持原詩主題、意境和意象不變的基礎上,通過合理想象和聯想,增添更多的細節描寫。要做到“三要”:一要理解古詩的內容;二要把握古詩的意境;三要展開合理的想象。
姜老師:一萬個人眼里,有一萬個“楓橋夜泊”,請大家欣賞另一篇改寫的文章。
他落榜了!榜紙那么大那么長,然而,就是沒有他的名字。啊!竟單單容不下他“張繼”兩個字。而考中的人,姓名一筆一畫寫在榜單上,天下皆知。這件事,令他羞慚沮喪……
月亮西斜了,一副意興闌珊的樣子。有鳥啼,粗嘎嘶啞,是烏鴉,那月亮被它一聲聲叫得更黯淡了。客船上,張繼的心凝重萬分,愁思濃得化不開。那陰陰不懷好意的涼氣啊,正等待凝成早秋的霜花,來點綴他慘淡的容顏。岸上江楓如火,江上漁火二三。今夜的他,注定無眠。
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唯有他,張繼,睡不著,夜愈深,愈清醒。寒山寺的鐘聲貼著水面傳來,一記一記都撞擊在他的心坎上。鐘聲那么美麗,但鐘聲自己到底是痛還是不痛呢?今夜,在異鄉,在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節,請容許一個落魄士子放肆他的憂傷。
這無眠的一夜化成了千古絕唱《楓橋夜泊》。從此,我們記住了秋夜的客船上那個失意的人,以及他那場不朽的失眠。
(摘編自張曉風《不朽的失眠》)
姜老師:這篇文章和原詩有哪些異同點?作者又是從哪些角度來改寫的呢?
陳卓:文章第一段沒有對應的詩句,是根據詩的創作背景增添的故事情節。
商俏俏:文章第二段中的“月亮西斜了”“鳥啼”“霜花”“江楓如火”“他注定無眠”對應的詩句正是“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楊瑞:第三段中“寒山寺的鐘聲貼著水面傳來,一記一記都撞擊在他的心坎上”,對應的詩句是“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王子琪:“江水睡了”一段,還運用了擬人、排比、對比等修辭手法,寫出了夜的寧靜,反襯了張繼內心的孤獨,兩個比喻句生動恰切地描述了張繼內心的落寞。
楊璐瑤:一切景語皆情語,作者將景物描寫和人物心理的刻畫緊密結合在一起,通過描寫凄涼憂傷的環境,表現了詩人孤獨寂寞、愁思郁結的心理。景為情設,情為景生,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姜老師:同學們分析得特別好。這篇文章綜合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通過大膽的聯想和想象,讓文章主題得以升華。
由《楓橋夜泊》到《不朽的失眠》,我們明白了實現詩文的轉換需要明確以下幾點:一是捕捉意象,描繪畫面;二是理解意境,豐富情感;三是融入背景,敘述情節。
經過上面的討論,大家一定對如何進行改寫胸有成竹了,可以試著將陸游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改寫成一則小故事。改寫時,要把握詩中的意象,明確場景,指出描寫所見、所聞,所感、所思,所憶的句子(描寫詩人所見、所聞的句子是“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描寫詩人所感、所思的句子是“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暗示創作背景,即“所憶”的句子是“僵臥孤村不自哀”)。同學們可以運用“五所”描述法,展開想象,增添必要的細節,運用多種修辭手法進行改寫。
楊瑞:老師,我寫好啦,想給大家看一看!
孤村中塵灰遍布,不見人煙,年老多病、兩鬢斑白的陸游正躺臥在老屋一隅的床榻之上,難以行動。但他并沒有感到悲傷,因為他的心中還藏著一把火,那是愛國的壯烈情懷,是渴望為國戍邊、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夜色深沉濃重,那雜亂而又來勢洶洶的風雨之聲,仿佛是激昂的鼓聲,在他的耳邊不斷回響;又仿佛是馬蹄踏過戰場的鏗鏘之音,激發了他的愛國熱情。在這不停歇的風雨中,他夢見自己身披鐵甲、手持利劍,騎著戰馬跨過了冰封的河流,馳騁沙場、英勇殺敵。
張博:寫得真好呀!這篇改寫把陸游所處的環境和當時的心情生動地描寫了出來,表現出了他的所思、所想、所盼。
姜老師:不錯,在他的筆下,景物和情感、現實和夢境、時間和空間不停地穿插轉移,讓人仿佛身臨其境、感同身受。
今天,我們通過將古詩改寫成散文,既學到了寫作的手法,也感悟了詩歌之美。希望同學們在之后能多多練習,掌握改寫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