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芷萱 于藝林 劉潤澤 秦穎 孫麗梅
【摘要】“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加快,尤其是亞非拉國家海外項目不斷增多,海外項目的順利開展需要對東道國的財稅政策深入了解,這樣才能規避風險。文章以某企業在玻利維亞的兩個公路工程項目為例,探討南美洲的財稅政策與中國的差異,主要從稅種、稅率及稅收方式等方面加以比較,希望為中國企業在南美洲的項目順利實施提供參考。
【關鍵詞】財稅政策;稅制對比;玻利維亞
【中圖分類號】F810
2018年6月19日,中國和玻利維亞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中國已成為玻利維亞第二大貿易伙伴、第一大融資提供國和最主要承包方,玻利維亞(以下簡稱玻或者玻國)已成為中國在拉美地區最重要的互信合作伙伴之一。隨著投資規模的增大,中方遇到的稅務問題逐漸增多,尤其是玻利維亞的稅制與中國稅制存在一些差異,但是現有的文獻較少進行具體稅制的對比,本文希望通過對比玻利維亞與中國主要稅種的異同,為將來中資企業在玻利維亞的工程建設提供一些幫助。
一、主要稅種與稅率差異
(一)增值稅
增值稅是以納稅人商品(含應稅勞務)在流轉過程中產生的增值額作為計稅依據而征收的一種流轉稅。征收范圍包括商品、服務、勞務、租賃、工程、進口等。玻國與中國增值稅政策對比如下:
1.納稅人。在玻利維亞境內銷售貨物或者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實施同一政策,不進行分類;中國稅制根據固定資產、員工人數及營業收入等基準將納稅人劃分為一般納稅人及小規模納稅人,對小規模納稅人實施簡易計稅,一般按照其銷售收入的3%征收增值稅,供應商開具的進項稅發票不允許抵扣。
2.稅率。玻國稅率一律按13%征收。中國一般納稅人目前分為三檔稅率:13%作為基礎稅率;納稅人提供交通運輸、郵政、基礎電信、建筑、不動產租賃服務,銷售不動產,轉讓土地使用權,銷售或者進口糧食、天燃氣等貨物,稅率為9%;金融服務、銷售無形資產現代服務,稅率為6%(另有規定除外);此外,還有對出口貨物實施的零稅率。
3.計稅方式。兩國都是用銷項減進項計算,不同之處為:在中國增值稅屬于價外稅,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當期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含稅銷售額÷(1+稅率)×稅率-當期進項稅額;在玻利維亞增值稅屬于價內稅,應繳稅額計算公式為當月應繳增值稅額=當月含稅銷售收入×13%-當月可抵扣增值稅進項稅額。此外,玻國企業進口商品或服務需要繳納增值稅,稅率14.94%,但此時為價外稅,實際與一般增值稅的13%稅率是一樣的,只是表述方式不一樣。進口增值稅計算公式為進口增值稅=關稅完稅價格(商品離岸價+海運費+保險費+倉儲費+陸運費+關稅+消費稅)×14.94%,若海關認為申報價格過低,海關可以使用其信息庫中同類商品價格計算繳納關稅和增值稅。
4.發票認證及處理。玻國當月收取發票,需次月進行發票的認證,逾期未認證,不可用于銷項稅的抵扣。中國自2020年3月1日起,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取得2017年1月1日及以后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收費公路通行費增值稅電子普通發票,取消認證確認、稽核比對、申報抵扣的期限,可以通過增值稅發票綜合平臺勾選抵扣。
5.例外情況。玻國在日常使用發票時存在一些困難,比如發票不合規的情況,因為很多發票是手寫的,存在書寫不規范的問題,但一般可以進行更換。除手寫發票外,機打票也不存在一個完整的稅收查詢平臺,中資公司沒有辦法判斷發票的真偽以及是否已繳納稅款,稅務局會介入到發票的查詢過程,如上報的發票開具方沒有繳稅,會對中資企業進行罰款,可能因為票據問題被罰款幾十至上百萬,但這一問題公司并不能進行管控。票據太多且雜,沒有辦法得到所有的完稅憑證,尤其是涉及到規模較小的廠商。公司只能盡量從大型廠家采購,信譽有保證,可以獲得完稅憑證,但遇到配件丟失需要臨時采購的情況,當地商戶認為這是個人隱私,不愿意提供賬務信息,通常無法獲得完稅憑證,只取得收據時也可以計入成本,但要補繳預扣稅。這種情況發生就會造成損失。
(二)企業所得稅
企業所得稅是針對企業開展生產經營業務所獲盈利而征收的稅種。
1.征稅范圍。所有在玻注冊為公司的企業、分支機構,或參照企業征稅的個體企業,也包括部分業務在玻利維亞的非企業業務,以及未在玻利維亞注冊,但相關業務在玻利維亞獲得了增值但未繳納企業類型稅收的。中國的企業所得稅征收分為居民企業(依照中國法律成立或實際管理機構在中國境內)及非居民企業,但個人獨資企業及合伙企業除外。居民企業就其來源于中國境內、境外的所有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應當就其所設機構場所取得的來源于境內的所得,以及發生在境外但與其所設立機構場所有實際聯系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若未在境內設立機構場所或設立機構場所但所得與所設機構場所無實際聯系的,就其來源于境內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
2.稅率。玻利維亞的企業所得稅主要分為通用所得稅及附加所得稅,稅率范圍為7.5%~25%(具體見表1)。中國企業所得稅以25%做為基本稅率,具體稅率分布如表2所示。
3.申報繳納周期。玻國企業在每財年結束后120日內申報繳納;中國按月或按季預繳的,企業應當自月份或者季度終了之日起15日內,向稅務機關報送預繳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預繳稅款,并自年度終了之日起5個月內,向稅務機關報送年度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并匯算清繳,結清應繳應退稅款。
4.代扣代繳所得稅。在玻國注冊的企業實行計算申報繳納,非玻國注冊企業由業務相對方在付款時代扣代繳境外受益者稅(預扣稅),代扣代繳稅率為12.5%,具體情況根據收入性質的不同如表3所示。中國企業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規定,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的,或雖設立機構場所但取得的所得與其所設的機構場所沒有實際聯系的非居民企業,就其取得的來源于中國境內的所得應繳納的所得稅,實行源泉扣繳,以“支付人”為扣繳義務人。中國代扣代繳支付境外的費用,一般企業所得稅都是按照10%的標準來計稅。

(三)個人所得稅
1.征收范圍。玻利維亞個人所得稅嚴格意義上是增值稅的一種,因為可使用個人消費所開具的發票抵減稅金,類似于企業增值稅,但按照國內的習慣,仍稱為“個人所得稅”。中國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分為居民納稅人及非居民納稅人。居民納稅人負有完全納稅的義務,就其來源于中國境內、境外的全部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非居民納稅人僅就來源于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2.稅率。玻國個人所得稅稅率為13%,對所有個人統一稅率;中國施行七級累計差額遞進稅率,稅率分布為3%~45%,稅率的遞進體現出對于低收入群體的照顧,稅負向高收入群體傾斜,收入越高,納稅比率也越高,對于中等收入家庭,中國稅負政策在調節收入分配方面有顯著優勢。
3.申報周期。玻利維亞個人所得稅由企業代扣代繳,自行申報,每季度在季度末的次月20日前申報一次;中國扣繳義務人每月或每次預扣、代扣的稅款,應當在次月15日內繳入國庫,并向稅務機關報送扣繳個人所得稅申報表。
4.可扣除項目。玻利維亞個人所得稅扣除項目為個人繳納社保、2倍最低工資、個人消費可抵扣稅額等,如結果為負數,可用于抵扣以后月份稅金,由于可使用消費發票抵減稅金,且扣除標準較高,當地幾乎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中國稅法規定在計算綜合所得應納稅額時,除了5000起征點和“五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外,還允許額外扣除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住房租金以及贍養老人6項專項附加扣除費用。
二、其他稅種差異
(一)交易稅
在玻利維亞境內從事經濟和商業活動的單位和個人,以其銷售收入作為計稅依據繳納的一種稅,稅率為3%,按月申報,根據開票金額繳納,上期繳納的企業所得稅可以抵扣當期的交易稅,按次抵扣。征收范圍包括貿易、銷售、服務、工程承包、動產不動產的轉讓及出租等,相當于中國稅法營改增之前的營業稅。
(二)關稅
玻利維亞的關稅以進出口組成計稅價格為計稅基礎,按比例征收,稅率范圍為0%~40%;中國關稅分為從價稅(以關稅完稅價格為計稅基礎,關稅稅率分布為13%,20%及50%)、從量稅(如原油、啤酒等,以進出口數量為計稅基礎,單位稅額固定)、復合稅(先從量,再從價)及滑準稅(如新聞紙,稅率隨價格反向變動)。
(三)資源稅
在玻利維亞,礦產資源使用稅是為補償因不可再生資源開采而征收的一種稅,由2014年出臺的新《礦業法》進行規范,主要針對銷售、出口礦產品。在礦產品銷售時申報,計稅基礎為礦產品所含金屬量的市場價值。在中國,資源稅是以各種應稅自然資源為課稅對象、為了調節資源級差收入并體現國有資源有償使用而征收的一種稅,面向中國境內開采應稅礦產品或者生產鹽的單位和個人征收。通常按月或者按季申報繳納,不能按固定期限計算繳納的,可以按次申報繳納,從價定率征收的計稅依據為銷售額,從量定額征收的計稅依據為銷售數量。
(四)外幣交易稅
玻政府為推行本國的玻利維亞諾化,即實現玻利維亞諾的廣泛使用,并減少外幣流通量而推出的一個稅種。納稅人為發生外幣業務的企業和個人,以使用非玻利維亞諾作為媒介的收款、付款、轉賬、外幣兌換等行為作為征稅范圍,一般由銀行在業務發生時代扣代繳,無須申報,稅率為0.35%(收付款實行雙向納稅,稅率按照每年增長0.05%的方式,直到0.6%后不再增長,即2025年后稅率固定為0.6%)。從國外匯入外幣當次無須繳納此稅種,在當地屬不可稅前扣除項目。中國不存在類似的課稅項目。
(五)附加稅費
玻當地沒有根據增值稅金額繳納的附加費;中國的城建稅及教育費附加是以納稅人實際繳納的增值稅和消費稅稅額為計稅依據按一定比例計征的稅種,稅率根據城鎮規模差別設置。
(六)車輛稅
玻國僅有針對個人車輛使用稅的繳納規定,即2014年12月20日頒布的843號最高法令。企業車輛稅繳納標準暫未出臺,在征收時參照個人車輛約兩倍價格和稅率,有車輛牌照的,參照發票進行計算。屬于財產稅,出售車輛時必須結清費用。中國車船稅是以車船為征收對象,向車輛、船舶(以下簡稱車船)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征收的一種稅。乘用車的計稅單位是輛,貨車、掛車計稅單位為整備質量每噸,船舶機動船舶計稅單位為凈噸位每噸,游艇計稅單位為艇身長度每米。
(七)不動產稅
根據玻利維亞第3545法律第二條第46款規定,政府允許證照齊全、法律手續完善的私有土地進行出售或租賃,價格由買賣雙方商定,外企或境外組織可通過投資等方式參與土地開發。房產轉讓需繳納交易額3%的交易稅,同時每年要按照交易額繳納房產稅。中國土地增值稅是指轉讓國有土地使用權、地上的建筑物及其附著物并取得收入的單位和個人,以轉讓所取得的收入包括貨幣收入、實物收入和其他收入減去法定扣除項目金額后的增值額為計稅依據向國家繳納的一種稅賦,不包括以繼承、贈與方式無償轉讓房地產的行為。當前中國的土地增值稅實行四級超率累進稅率,對土地增值率高的多征,增值率低的少征,無增值的不征,例如增值額大于20%未超過50%的部分,稅率為30%,增值額超過200%的部分,則要按60%的稅率進行征稅。
(八)特殊消費稅
玻國的奢侈品稅,征收對象包括香煙、酒、飲料、汽車(皮卡、面包、轎車、越野車以及運輸車輛)等。中國現行消費稅的征收范圍主要包括:煙、酒、鞭炮、焰火、高檔化妝品、成品油、貴重首飾及珠寶玉石、高爾夫球及球具、高檔手表、游艇、木制一次性筷子、實木地板、摩托車、小汽車、電池、涂料等稅目,有的稅目還進一步劃分若干子目。
三、相關費用情況
(一)社會保險費用
玻利維亞制定了較為嚴格的社會保險制度,主要項目是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兩項保險由多個明細保險項目組成,由員工和企業共同繳納;同時還規定了企業應當給員工發放的圣誕福利和辭退補償標準,圣誕福利在每年圣誕節前發放,辭退補償在辭退員工時發放,不設基數和上限,以實際發放工資為計算基礎。中國用人單位給勞動者的保障性待遇合稱為五險一金,即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及住房公積金。中國五險與玻費率標準對比見表4。
如表4所示,玻國兩項保險費用合計費率29.42%,上述費用合計企業應負擔的比例為 33.37%。當地正式入職的工人必須繳納社會保險費及醫療保險費,社保費用向社保局繳納,醫保費用向醫保公司繳納。中國五險企業應負擔比例為32%,住房公積金職工和單位繳存比例為職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的5%~12%。從2019年起,五險等各項社會保險費交由稅務部門統一征收。
(二)不可稅前扣除項
不可稅前扣除項目指的是計算企業所得稅的時候不可以在稅前扣除的項目,玻國與中國不可稅前扣除費用對比見表5。

(三)折舊年限
玻國和中國對固定資產折舊分類及年限的規定有所不同,具體對比見表6。
四、對在玻中資企業的建議及對策
在跨國經營中,中國及東道國都對跨國企業具有征稅權,當兩個國家分別采用屬人和屬地原則進行征稅時可能產生雙重征稅的風險。目前,中國采取雙重稅收管轄權,跨國企業面臨著雙重征稅的局面,即使可以抵免,由于中國企業稅率較高,要回國補稅。
“十三五”期間中國對外簽署的稅收協定已經覆蓋了111個國家和地區,但是中國并沒有與玻國簽訂雙邊貿易協定,玻利維亞僅對與其簽訂雙邊貿易協定的國家有稅收優惠政策,因此中資企業在玻國并不享受稅收優惠。在此條件下,為中資企業提出一些建議,以便應對中玻雙方的稅收政策差異。
(一)提前熟悉東道國的財稅政策和法律法規
中國企業“走出去”已經覆蓋了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不同國家的稅收政策有不同之處并且不斷修改更新。因此,中國企業在跨國投資之前應該做充足的前期準備工作,充分掌握東道國的稅收制度及投資環境,以及是否簽署稅收協定及相關的稅收優惠政策,降低企業的稅收成本費用。
中國企業可以充分利用政府服務獲取信息,如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稅收指南》等;利用專業的稅收中介機構及權威的國際信息網站;在企業進行實地考察的同時可以帶上專業的稅務專家,在充分掌握稅收政策后進行稅務籌劃,降低稅務成本費用。
(二)嚴格遵守東道國的財稅政策規定
跨國企業往往更重視盈利能力而忽視了稅務籌劃管理的重要性,雖然玻國對我國企業沒有稅收優惠,但是如果嚴格遵守當地的稅收政策,可以避免許多不必要的稅收負擔,如:員工與當地分公司簽署勞動合同,按規定扣繳個人所得稅,并在勞工部進行登記注冊,以進行人員工資、差旅費、伙食費等間接費用的稅前抵扣;單筆金額超過5萬玻幣,務必要求轉賬支付,當年發生的項目務必當年列支,以便進行稅前抵扣;發票必須當月入賬,并于稅金申報期限前完成認證,以防止發票逾期未進行認證;玻國規定虧損可彌補年限為3年,因此需合理安排企業利潤,減少項目全周期利潤所得稅的繳納金額;項目支付給境外關聯企業的利息,需繳納利潤預扣稅12.5%,另外利息支出不可稅前抵扣,因此在進行境外關聯企業借款時,需統籌規劃,減少額外成本。
(三)制作稅務管理手冊
企業專業稅務管理部門進行稅務籌劃后,可以按照投資國別制定稅務管理手冊,包括中國和東道國稅收費用政策差異、如何進行實物類問題的處理降低稅務費用成本及跨國投資稅務籌劃等內容。開始于項目投資決策階段,隨著項目推進不斷遇到新的問題進行修訂補充整理,這樣企業在同一國家進行二次投資時無論是應對稅務風險還是處理日常財稅事務都可以進行參考。企業進場投標前無法預計稅務費用相關成本風險,無法把當地法律研究得特別透徹,包括人力資源招聘等內容都可以添加到風險類的材料里,以后進行項目可行性研究時可以預估稅務風險發生的概率及相關經費預算,把手冊作為經驗為后續進行的項目工程提供一些案例及借鑒資料。
主要參考文獻:
[1]中建股份科技研發課題.實施方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工程項目差異化研究”——玻利維亞[R].
[2]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2021年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輔導教材——稅法[M].
[3]王爽.中國國有企業“走出去”的稅收風險研究[D].吉林大學,2019.
[4]羅雅琳.“一帶一路”下我國企業對外投資稅務風險研究[D].中南財經政法大學,2019.
[5]裴求明,潘雪妍,王靖昊.淺談“一帶一路”背景下土耳其稅法和中國稅制的異同[J].中國農業會計,2019(12):63-65.
[6]溫志桃.“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對越南FDI企業所得稅比較及啟示[J].現代商業,2020(13):191-192.
[7]袁若梓,李永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稅制結構比較及對我國的啟示[J].開發研究,2019(05):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