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瑩卉

和王浩院士合影(右為孟現勇)
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時也是冷酷的屠夫。人類自誕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與自然災害共存,人類是在戰天斗地的過程中不斷發展的。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同自然災害抗爭是人類生存發展的永恒課題。要更加自覺地處理好人和自然的關系,正確處理防災減災救災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p>
近年來,全球氣候極端異常。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這是一個基本國情。2019年,我國自然災害以洪澇、臺風、干旱、地震、地質災害為主,全年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1.3億人次受災,909人死亡失蹤,528.6萬人次緊急轉移安置。
人要與自然和諧共生,才能長久地生活、發展下去。在近年來我國南北旱澇災害愈發頻發的現狀下,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孟現勇就一直針對國家洪水、干旱災害長期預估等方面進行重點研究,在研究領域內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科研成果。在自然災害防治與評估這項千秋大業中,他一直堅守著自己的科研使命,孜孜不倦、獻力前行著。
愚公移山、大禹治水,中華民族同自然災害斗了幾千年,積累了寶貴經驗。一直以來,自然災害越來越嚴重地影響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在學習經歷和興趣愛好的共同取向之下,孟現勇毅然決然選擇了步入這一研究領域。
多年來他初心不移,一直致力于大氣水文耦合預報、數據同化、3S集成、水旱災害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孟現勇的介紹下,記者了解到:目前他所從事的研究工作通俗來說就是把上游大氣和下游水文有機銜接起來,通過數學變分的方法實現所需數據的同化訂正,結合3S(遙感、地理信息系統、GPS)等交叉學科技術對水情數據進行后處理與展示,服務于我國防汛抗旱決策研究。長年累月在這一研究領域中探索前行,孟現勇針對我國自然災害現狀,做出了一系列有利于我國災害防治的創新性科研成果。
我國幅員遼闊、氣候時空分異較大,受經濟、地質構造等多種客觀因素限制,傳統觀測氣象臺站(如降水、溫度、濕度、風速度、土壤溫度、土壤濕度)在整體上的分布密度較為稀疏,我國自動氣象觀測站(特別是胡煥庸線左側)分布數量少且科研用戶體驗性不高,這導致大氣水文學科由于氣象數據的獲取受限而使得過去幾十年在各個領域的研究還不夠深入,特別是對地表水循環機理及其驅動下的地表分量過程研究還不甚明朗,如果無法理清我國歷史的大氣、水文規律,對我國未來氣候與水資源的預估也會遇到障礙。
在導師王浩院士的指導下,孟現勇經多年努力,和研究團隊成員們利用各類同化技術及大數據處理技術研發了S WA T模型中國大氣同化驅動數據集(CMADS)。CMADS為用戶開源建立了具有統一規程(經緯度、高程)的數據集,可提高輸入數據可信度并減少模式不確定性,大幅度降低下游落地項目的實施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王浩院士和孟現勇教授為CMADS設置了SCI??瑖鴥韧?0多個團隊對CM AD S進行了系統評估,同行評價表明:東亞范圍內,CMADS優于國際各類再分析產品,可大幅度提高水文建模精度與效率,有效推動東亞地區面源污染、水文模擬與預報、土壤墑情分析等研究工作。截至2020年,CMADS官網已擁有來自世界范圍內3900余團隊用戶,已記錄了來自全世界近18.8萬次訪問量,CMADS已支持國內外同行近400余篇高質量文獻發表。
全國污染源普查是重大的國情調查,是環境保護的基礎性工作。2019年,生態環境部開展“第二次全國污染普查農業面源項目”,CMADS作為指定的基礎氣象輸入數據,評價效果高,為我國第二次全國污染普查提供了重要的數據保障。目前,孟現勇團隊正在研發新一代高分辨率實時CMADS預報產品,希望后期可有效為我國高精度、水雨情滾動預報提供重要科技支持。

指導科研團隊防災減災研究工作
同自然災害抗爭,防災減災、抗災救災是人類永恒的課題。面對大自然的不可抗力,人類仍然缺乏有效手段阻止重大自然災害的發生,但災害無情人可更有為。在這一現狀之下,做好災害預報就至關重要。基于多年在災害預報中所積累的科研經驗,孟現勇一直希望能通過科學研究,為我國可能發生的自然災害實現提前有效預警。
2020年2月,孟現勇通過其研發的長期預估模式發現:2020年6月后,我國南方將有大水。在這一背景下,他隨即撰寫了《警惕“厄爾尼諾”事件對我國2020年病蟲凍害及旱澇災害的影響》及《2020年汛期我國洪澇整體情勢預測》兩條建議,并報送九三學社中央資環委,該建議隨后也被北京市政協采納并由央廣網等主流媒體報道。
事實證明,孟現勇團隊的建議具有極強的指示性。就2020年主汛期實際發生情況看,他的建議提前數月精準預測了珠江(西江)、長江、淮河、黃河、嫩江及松花江等流域2020年第1號洪水,最大偏差僅為1日。
為了做好未來我國水旱災害防災減災預報工作。2020年10月初,孟現勇再次向九三中央資環委提交了《2020—2021年我國自然災害長期情勢預測》的建議。建議中指出:今冬明春,受拉尼娜及全球氣候異常綜合影響,低溫寒潮、暴雪、大風、臺風天氣將會在我國愈發頻繁,2020年冬至2021年春,低溫寒潮、降雪事件在我國發生頻率及強度將增加,北方濕寒(自然災害)總體較南方重(應重點關注松遼流域、西北內陸河流域、黃河流域、淮河流域今冬明春低溫及暴雪災害)。此外,2021年1月中下旬至3月初期間內,我國長江流域可能出現大范圍暴雪及低溫凍害。這些建議將對今冬明春的氣象災害防治具有指示性意義。
2020年是不尋常的一年,世界范圍內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爆發牽動著國內外人民群眾的心?!斑@可能是我們這一代人最刻骨銘心的記憶,這場突發的災難也讓我們重新認識了生命的意義。”孟現勇說。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同時也是一位中華兒女,他也在盡自己所能,為祖國新型冠狀病毒的抗疫、防疫事業,貢獻著自己的最大力量。
2020年2月初,是“戰疫”的最緊急關頭。孟現勇于2月2日提出了“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事件建立北京應急物資智慧調配平臺的建議”,該建議經直通車直達北京市人民政府,于當日獲北京市人民政府重視并采納。2月3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出臺“19項重磅措施,支持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措施,措施第四部分16條“促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應用”采納了他提交的建議。緊接著,他報送了“關于建立《國家應急物資智慧調配平臺》的建議”,該建議已由九三中央上報全國政協作為2020年全國兩會提案。
“在疫情爆發的那段日子里,我基本上每天是睡不著覺的。我認為國家是一個共同體,每個公民都應該有責任、有擔當。每當在網絡上看到醫院等一線人員的求助信息,我都會第一時間聯系并盡自己所能支援他們防疫物資,最開心的也是武漢醫院的一線醫護人員向我反饋收到支援物資的時候。”孟現勇說。
砥志災害預報,心系國家民生。未來,孟現勇仍將堅守著內心的責任感,在國家洪水、干旱災害長期預估工作中繼續發揮自己的研究優勢,為國家的防災減災事業提供重要的科研力量,在科學研究事業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