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芷嫻 中共營口市委黨校
營口經濟總量連續多年在遼寧各市中穩居前四位,進出口總額位居第三位。營口自貿區自2017 年4 月掛牌以來,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自貿試驗區建設重要指示精神和考察東北期間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貫徹中央、國務院和省、市、政府的各項決策部署,在優化營商環境、創新體制機制、集聚發展動能、提升開放水平等方面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推出了一批突破性改革舉措,形成了一批制度創新成果。目前涉及營口片區任務100%完成,共形成300 多項創新政策成果,其中,去年全年共推出創新政策75 項,創新案例55 項,50 項案例在全市復制推廣,15 項案例在全省復制推廣。
習近平總書記曾深刻指出,遼寧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在東北其它地區都存在,歸根結底是體制機制問題。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等一系列深刻變化,要打造營口經濟發展新格局,需要創新機制,激發內生動力。在創新管理體制上,營口自貿區實施三塊牌子,一套人馬,一體化的管理體制,將自貿區、高新區、綜保區三區合一,組建管委會專門負責三區的建設,統一管理;在創新運營機制上,對區內的企業和資產進行有效整合,由營口片區管委會統籌管理,進行企業劃轉、財政建庫、稅收統繳,統計歸口,集中審批,統一監管等工作,做到了權責一次到位;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重點改善對外營商環境,著力打造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比如自貿區全面推行“互聯網+行政審批”和“一窗受理、合并審查、集中審批、一站辦結”的智能化審批服務模式,深入推進項目審批管理改革,建立極簡高效的審批管理體系,實現了“一站式”辦公及80%審批事項網上辦理,“一人、一窗、半天”就可以完成企業開辦全流程,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激發了社會投資創業活力。
2018 年9 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東北就深入推進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提出6 個方面要求,其中第二方面要求是“以培育壯大新動能為重點,激發創新驅動內生動力”。營口打造經濟發展新格局需要自貿區的創新發展,不斷提高開放水平,搭建全市科技創新平臺,帶動營口新舊動能轉換,構建現代化的產業體系。
1.營口自貿區經濟總量小,開放水平還不夠高
營口自貿區相對于省內的沈陽、大連,無論是從企業數量、還是經濟總量上還存在差距。從外部看,營口自貿區與國際交流合作依然較少,協同發展效應不強。營口綜保區作為自貿區對外開放的載體,由于封關運行時間較短,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很多項目開工延期,導致綜保區平臺功能作用發揮并不十分明顯,營口自貿區和綜保區發展外向度不足。
2.營口自貿區改革創新深度不夠、力度不大
營口自貿區目前的很多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成果大都集中在技術、程序和時間上的簡化和優化,如減少審批次數、整合職能權限,還有一件事窗口,只跑一次全部辦完等,很多的改革仍是停留在“小切口”“微創新”“碎片化”的初級階段,體制機制改革創新還需進一步完善,改革深度、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
3.區港聯動發展還需進一步強化
營口自貿區所處的位置在營口主城區內,建設在主城區的優勢是可以大大減少基礎設施的投入,降低基礎成本,但從另一方面看營口自貿區離鲅魚圈的遼寧港口集團營口港在位置上還有一小時左右的車程距離,營口港的核心戰略資源未能得到有效利用,自貿區與港口的協同發展未有明顯進展,區港聯動發展還需要進一步強化。
除此之外營口自貿區在要素保障、物流體系、人才供給等方面也存在短板,未來發展依然任重道遠。
中小企業由于自身規模小、層次低、成本高、融資難、實力弱,所以其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弱,受新冠疫情影響中小企業面臨停工停產、延期復工,訂單延期減少,庫存不斷積壓,資金周轉壓力加大等問題。疫情不僅僅是危機,還是重新洗牌調整的機遇,我們要化危機為機遇,要推行更有針對性,更能落地的政策,要實現企業的自身創新發展,要將政策與現實需求對接。目前中央及地方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對中小企業的扶持政策,比如國務院再出一攬子穩企業穩就業政策,免征全國中小微企業5 個月“三險”等,還有這些政策的組合拳比如減免租金稅收,降低融資成本,優化政府服務等等。
推動區內中小企業創新發展一是要階段性降低中小企業運營成本,主要包括降低租金成本,如免收、減半收取租金或延長租金,對于減免租金的大企業給予一定政策補貼;降低用工成本,如對不裁員、少減員的企業返還失業保險費等;降低稅費成本,如準許企業延期申報納稅,對納稅確有困難的中小企業,依法合理予以減免;降低社保成本,如階段性免征中小企業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單位繳費;降低水電氣成本等等。二是緩解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加大中小企業貸款的支持力度,如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積極對接中小企業融資需求,建立綠色通道,簡化貸款審批流程,適度下放審批權限,對信用良好的中小企業給予利息減免、緩解中小企業資金周轉壓力等。三是運用互聯網技術實現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如疫情期間也推動了無紙化、數據化、集約化的發展,很多中小企業從線下改為線上比如說在線教育、直播等等,通過創新經營模式,尋求新的發展機會,為消費者提供更便捷的服務。
營口綜保區封關運營后將圍繞“五大中心”做好產業謀劃,吸引跨境電商、保稅加工等重點產業集聚。綜保區將打造成為進口生鮮、肉類等商品的國際無水陸港,比如通過積極聯合俄羅斯、日本、韓國等國家,推進國際產能合作,加強與日本圍繞高端裝備制造、精密電子工業、高精尖制造業等加強交流合作,加強與韓國推進化妝品、醫療健康、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等新興產業領域合作,加強與俄羅斯農產品加工、木材加工等產業合作。綜保區通過開展走出去、引進來,積極的做好招商引資工作,做好項目儲備和包裝,利用區內現有企業資源,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增資擴產。從項目儲備、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直到投產運營的整個周期進行服務,為項目的順利落地做好保障。
新發展格局的建立需要營口自貿區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上發揮引領作用。一是要充分發揮好自貿區的政策外溢作用和輻射效應,全力以赴推進招商引資,積極探索建立與大連關區各口岸的協同聯動機制;著力推進港區聯動發展,打造鲅魚圈港口型國家物流建設樞紐,探索建設海關聯運監管中心,實現貨物在鲅魚圈港與綜保區之間的無障礙流通。二是要探索建立區內外協同發展機制,推進與營口開發區、沿海產業基地、盤錦遼東灣新區等地的市場對接和物流體系建設。圍繞營口港和中歐班列運輸貨物的品類研究,引導加工制造類企業集聚,推動貨值落地,加強港前金融建設。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要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它是適應經濟全球化新趨勢的客觀要求,是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必然選擇,也是中國積極參與國際貿易規則制定,爭取全球經濟治理制度性權力的重要平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應對國際國內環境變化大趨勢的需要,也是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內在需要。實施自貿區戰略,將更好地幫助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間。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中國要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中國將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改革開放”。自貿區的開放要因時而動,因勢而行,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加快推動營口自貿區建設,打造營口經濟發展的新格局,讓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更好地助力地方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