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 西南財經大學
中國的經濟發展進入了空前繁榮期,供應鏈金融的發展也有所改善,供應鏈金融自行業供應鏈的商業貿易流程開始,最終通過金融技術建立起“1+N”的金融服務模式,其最大的特點是以銀行為供應鏈的核心,聯合核心企業和政府組成金融生態視角下不同的個體。供應鏈金融為所有客戶提供金融服務,構成銀行和企業以及供應鏈之間相互依托的產業生態鏈,探究金融生態視角的安全問題,為了使供應鏈金融在中國更好地發展,需要分析其金融風險的管理效能。結合金融生態視角來看供應鏈金融中所表現出的風險有特定的產生原因,而且產生風險的高峰時期也有一定的規律。
供應鏈金融指的是金融服務與供應鏈產業之間有效整合之后,在同一個供應鏈上提供金融服務,并且滿足不同需求企業的業務發展。核心企業必須作為整個供應鏈金融服務的信用擔保單位,從而促使上下游企業形成穩定的關系,在整個供應鏈資源的優化配置中,供應鏈金融代替了傳統金融服務模式的一些服務功能。對于銀行來說,銀行主要審核供應鏈當中的核心企業,并對核心企業相關的中小企業提供服務。這種新的融資模式解決了以往銀行審核時間、步驟過于冗長的問題,并且能夠囊括供應鏈上所有企業所需要的融資需求,將上下游企業所形成的原料銷售運輸等環節均考慮在內,能夠適應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供應鏈發展的實際需求。
應收賬款模式涉及金融機構、上游的中小企業和核心企業,由于互相之間建立了經濟交易,因此,借助應收賬款單據向金融機構融資核心企業承擔相應的償還責任,融資模式適用銷售階段。融資非常快捷,但容易發生融資風險[1]。
預付賬款模式涉及金融機構、下游和核心企業,同時涉及供應鏈相應的物流企業,這種融資模式是指下游中小企業與核心企業簽訂定銷合同之后,核心企業承諾回購,中小企業憑借購銷合同申請融資資金,一般用于支付貨款。同時金融機構還可以與物流企業簽訂倉儲監管協議,貨物將由物流企業在指定地點儲存和發貨。這種適用于采購階段的融資方式,風險相對較小,能夠彌補階段性的資金缺口。
動產質押模式涉及核心企業、物流企業、金融機構和中小企業融資方利用動產申請融資,而金融機構也可委托物流企業對動產開展評估,核定倉儲監管協議后,與核心企業簽署回購協議。如果動產被移交至物流企業驗收和儲存金融機構發放貸款,核心企業有回購或償還的義務,這種模式最適用于企業營運階段的融資需求,由于供應鏈企業間環環相扣,相對來說,主要風險集中在核心企業身上,核心企業的金融風險將有可能影響其他企業[2]。
金融服務行業和供應鏈企業需要加強自身管理,團結全員上下,提高風險防范意識,根據運營模式和服務模式,建立完整的監管機制。不同的企業與核心企業之間的關聯性不同,為了能夠做好物流及上下游企業之間的協作,應對于物品管理,動產管理,營運情況,貨物回收情況,貨物運輸情況,市場銷售情況,整體宣傳及銷售情況等予以監控。上游企業必須要滿足自身發展的需求,銀行需要了解核心企業的運營狀況,現有企業要做好銷售,評估風險,做好貨款回收工作,建立相對完善的應急管理制度,在整個供應鏈中將所有涉及的企業均納入到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體系之中[3]。
在供應鏈金融的發展實踐中,想全面提升供應鏈的金融風險管控能力,要提高工作人員綜合素質。由于供應鏈金融所涉及的人員非常多,既包括核心企業的工作人員,還包括上下游企業內的工作人員以及金融機構和銀行的專業人員,因此應對于這些人員均加大風險防控培訓力度。依托大數據平臺對問題進行及時的記錄總結和分析,促進工作人員發現存留問題,并提升解決措施。通過培訓有效補足工作人員支持網點,保證其優質完成本崗位工作,促進供應鏈金融風險管控并貫徹落實實踐工作,為提升核心企業上下游企業的經濟效益、降低風險,提供資訊。
在現代化的信息共享平臺之上,企業內部將會形成一系列金融規律,企業的效能將會為資本增值、利潤獲取所服務,從而促進企業面對市場競爭。核心企業作為供應鏈金融中重要的市場主體,必須要具備推動增值動機的作用,從而能夠在廣泛的競爭關系中占據優勢。能夠作為供應鏈金融倉貨融資質押品的物品,一般具有市場價格穩定,品質較好,市場歡迎度高的特點,這類質押物能夠減少供應鏈金融融資的風險,結合銀行對于質押物市場信息的持續關注,將會確保授信銀行資金安全,完善企業內控體系,降低資金鏈斷裂風險[4]。
綜上所述,在金融生態視角下供應鏈金融風險的管理體系,包含了多個層面,既要深入認知供應鏈金融的本源,又要能夠了解生產方式的運行特點,使得新歷史時期企業金融風險能夠得以管控,提升各個人員的供應鏈金融風險防控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