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芬 青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戰略成本管理(Strategic Cost Management,SCM),是通過對企業自身以及競爭對手的有關成本資料進行分析,為管理者提供戰略決策所需信息的管理辦法(英國學者肯尼斯·西蒙茲),是運用企業價值鏈,如縱向價值鏈、橫向價值鏈、內部價值鏈等進行戰略成本分析的一般方法(美國哈佛商學院的邁克爾·波特),是企業在戰略管理的一個或多個階段對成本信息的管理性運用(美國管理會計學者杰克·桑克和戈文德瑞亞等)……
戰略成本管理是戰略管理和成本管理在新的競爭環境下有機結合的產物,其實質就是將成本管理置身于戰略管理的廣泛空間,從戰略的高度對企業的成本行為及成本結構進行分析,并為企業管理決策服務,幫助企業形成競爭優勢。
戰略成本管理是傳統成本管理對競爭環境變化所作出的一種適應性變革。把企業成本的形成與控制管理提高到戰略管理的層面,是企業獲得長期可持續競爭優勢的有效途徑,是將企業日常業務決策同長期計劃決策相結合從而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重要管理路徑。
為適應國內外經濟技術發展和社會環境變化,中國在很多領域都出現了較大的優化與變革。企業作為參與激烈的市場競爭的重要一員,為了能夠在企業所在領域獲得相對競爭優勢,企業有必要在短期和長期的經營成本管理方面進行有效規劃和戰略謀劃,以取得綜合利益最大化和長期競爭優勢的維護和提升。
單純的成本降低是有條件和限度的,在某些情況下控制成本費用,反而會導致收益的下降。企業以較低的成本增加,取得更高的使用價值,有時候可能更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競爭力。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優勢取決于“以同樣的成本為顧客提供更優的使用價值”或“以較低成本提供相同的使用價值”。
簡單來說,進行現代化的成本管理,就是對生產、員工以及過程等各個階段展開的一種全方位性成本管理,這并不單單是對產品價值方面的管理,還是對經濟效益方面的管理。以往成本管理容易將目光縮短至研究成本和生產成本,其實從根本上說,這會讓成本管理變得過于局限,而戰略性的成本管理,則注重進行企業在未來的一種整體性發展。戰略性的成本管理能夠更好地幫助企業完成決策,并規劃未來的發展方向。
傳統成本管理一般會將重點落實在如何降低成本上,簡單來說就是通過節約,降低支出。現代化的這種成本管理,是思考如何通過最少的成本支出,換取最大化的綜合利益來進行管理的,為獲得更高的利潤奠定優質基礎。企業在成本方面的管理機制,不僅要遵循行業公平競爭原則,還要結合自身企業經營的實際情況為基礎展開管理。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低碳經濟”已成為全球熱點。它是人類社會又一次重大進步,其實質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潔能源結構問題,核心是能源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人類生存發展觀念的根本轉變,其根本目的在于根除世界上因環境污染問題帶來的氣象災害。它有助于推動世界經濟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摒棄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約的發展模式的現實途徑,是實現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保護雙贏的必然選擇。
低碳化成為繼農業化、工業化、信息化之后的第四次文明浪潮,低碳經濟成為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特征和趨勢。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對低碳經濟最為形象的概括,也是最為明確的指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懂得機會成本,善于選擇,學會揚棄,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堅定不移地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在此背景下,“碳足跡”“低碳經濟”“低碳技術”“低碳發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會”“低碳城市”等新概念、新政策營運而生。目前很多人都意識到了推動低碳經濟的益處,但我國目前在低碳經濟發展方面還沒有顯現明顯優勢,它一方面要求國家積極承擔環境保護責任,完成節能降耗指標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調整經濟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益,發展新興工業,建設生態文明。對于企業來說,低碳經濟發展要求會使我國大多數的現有企業增加投入成本,若企業沒有低碳經濟發展的長期規劃,很可能使企業陷入發展困境,甚至會被市場淘汰。
1.嚴格遵循環境保護稅。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環境與資源保護方面雖然也采取了一些稅收措施,但比較零散且在整個稅收體系中所占比重較小,而且某些稅收優惠政策在扶持或保護一些產業或部門利益的同時,卻對生態環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壞。2018年1 月,我國首部環境保護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正式施行,在全國范圍對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固體廢物和噪聲等4 大類污染物,共計117 種主要污染因子進行征稅。關注國家環境保護稅法政策,及時研判行業發展方向,把準企業發展環境,是企業戰略成本管理的重要前提。
2.關注國家低碳經濟政策導向。就政府的公共政策而言,通過發展規劃的明確、法律規章的完善,體制機制的創新和科技創新的推動等方面的政策導向,可以有效推動低碳經濟的發展。低碳經濟發展將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長期政策導向,中國已陸續出臺并正在研究出臺針對發展低碳經濟方面的系列政策。對企業來說,企業要明白低碳經濟未來的主導地位,在做市場分析和戰略制定必須引入這一概念。
3.關注全球低碳技術的創新和變革。當今世界,新科技革命和全球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新技術突破加速帶動產業變革,對世界經濟結構和競爭格局產生了重大影響。其中,圍繞新能源、氣候變化、空間、海洋開發的技術創新更加密集,綠色經濟、低碳技術等新興產業蓬勃興起,生命科學、生物技術帶動形成龐大的健康、現代農業、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環保等產業。企業作為全球經濟的一個細胞,應密切關注全球科技革命特別是低碳技術的動態發展,抓住機遇,搶占先機。
4.充分利用低碳經濟發展機遇,實現彎道超車。低碳經濟發展背景下,企業將面臨能源資源和碳排放環境容量更為稀缺的要素市場,并立足于價格機制逐漸納入外部性成本的更為可持續的產品市場。企業低碳經濟發展障礙,可能來自企業創新、技術轉讓、低碳技術研發應用等方面的障礙。要實現低碳生產,企業必須克服本身生產方面的不足、加大對產業轉型升級的資金投入。對于部分發展中的企業,實現從“高碳”到“低碳”的生產模式,是挑戰也是機遇。
5.制定長遠的低碳經濟成本管理戰略。一個企業要想從低碳經濟發展背景下獲得發展成就,就一定要懂得對自身企業進行戰略性地位分析,全面了解企業自身情況和行業發展環境,制定長期的低碳經濟戰略發展規劃。做好企業低碳轉型的投入收益成本分析,適應國家低碳經濟發展要求,有計劃地做好轉型和投資計劃。
綜上所述,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低碳經濟”已成為全球社會經濟發展的大勢所趨,發達國家大力推進以高能效、低排放為核心的“低碳革命”,著力發展“低碳技術”,并對產業、能源、技術、貿易等政策進行重大調整,以搶占先機和產業制高點。低碳經濟的爭奪戰,已在全球悄然打響。宏觀環境是企業經營活動重要的影響因素,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起到制約作用。只有主動了解和把握宏觀環境,企業才能掌握更多的主動權,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把握國內外低碳經濟發展動向,關注低碳經濟技術創新和政策導向,做好企業低碳經濟轉型發展戰略規劃,是當今企業的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