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學梅 四川綠陽企業管理有限公司
如今,我國經濟發展步伐加快,居民個人收入增長出現了較大變化,個稅改革如何適應當前的發展形勢,如何才能合理調節人們的收入水平,這是社會各界十分關注的問題。在新形勢下,不斷完善個稅政策,做好個人收入調節,縮小居民間的收入差距,對于保證社會經濟穩定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現行的個稅標準將起征點定為5000 元,從經濟發展的角度看,明顯偏低,難以真正起到調節作用。由于經濟快速發展,人們的收入也在不斷提高,從執行情況來看,這一起征點明顯偏低,不少工薪階層都可以達到。對于小城鎮來說,月收入在5000 元以上可能屬于中上收入;而對一線城市的居民而言,月收入5000 元屬于較低水平,根本無法生存下去,個稅的起征標準太低。主要是在制定個稅政策的時候沒有考慮經濟發展狀況,兼顧不同階層的人群的生活質量。同時,個稅政策中對高收入沒有準確定位,收入多少才算高收入群體沒有詳細說明,如果將普通人群都納入個稅征管范圍,明顯定位失偏。此外,在收入確認上,主要以工薪收入為主,而一些財產性收入因為界定難而沒有納入其中,從而將這部分收入游離于個稅征繳外。
在個稅扣除方面,存在不合理的地方表現為,一方面,由于生活成本支出差異大,不同的地區實行一樣的抵扣標準明顯不公,拿房租抵扣為例子,如在一個小城市花1 千元可以租賃一套較好的套房,而在一線城市花兩三千元,只能合租一個小單間,而在抵扣時只能按1 千元的標準抵扣,多出的部分不在抵扣之列。同時,由于房屋租賃抵扣需要房東出具租金票據,而業主出于避稅考慮不愿意出示,從而導致個人抵扣憑據無法提供。另一方面,在租房、購房及教育贍養方面,每個人也有不同,并非每個公民都可以享受到稅收優惠,因而,不能體現出個稅的公平性。
從目前的情況看,我國和個稅征管機制尚不健全,表現為個稅征管體系沒有實現全覆蓋,個稅稅控系統在國企及國家單位中執行較好,而對一些個體工商戶、民營企業中還存在著一片空白。個稅執行中還存在很大漏洞,沒有將所有公民納入進來。主要是個稅政策執行力度不大,沒有強制要求進行個稅申報,公民個人納稅意識淡薄,自覺申報少,一些單位也沒有為員工代為申報,從而導致一些公民獲取了收入而沒有進行個稅監控范圍,發生了偷稅、漏稅行為,而無法查詢追繳。
應當充分考慮地區差異,由各地根據經濟發展狀況制定具體的起征標準。以省為單位,按不同的城市制定不同的起征點,報國家稅務總局備案,國家層面可以指導具體指導。如按一線城市、二線城市等不同的經濟區劃類別設定不同的起征標準。起征標準要高于當地的平均工資水平,實行一年一定。在制定起征點時要結合當地的支出水平,在收入較高的地區起征標準要相對定高,如將一線城市的起征點定為1 萬元,二線城市的起征點定為8 千元。要對高收入群眾進行科學界定,確定一個相對具體的標準來,使個稅政策制定更加完善,從而真正起到對高收入群體的調節作用。同時,要擴大收入范圍,除工薪外,還應當將財產性收入等所有收入納入到個稅監管體系中,對個人所得收入進行綜合管理。
稅前扣除作為個稅的補充,有利于保證個稅的公平性。然而,在實際執行中,影響稅前扣除的因素較多,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到扣除優惠。一方面,與個人的實際狀況有很大關系,另一方面,與社會體系不完善有很大關系。為此,個稅稅前扣除政策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執行。一是可以按公民的年齡與工作年限制定不同的扣除標準,如在20-30 歲間,教育支出扣除比例增大,30-40 歲月間購房支出比例加大,這樣更切合個人發展實際,稅前扣除更合理。二是確定一定的扣除比例實行分類扣除。如有的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繳得低,沒有住房公積金項目,實發的現金收入較高,可以參照同類的養老保險和住房公積金項目進行扣除,使他們在扣除上享受到一樣的優惠。三是要完善相關配套措施。如對租房管理要進一步規范,納入政府統一管理,制定標準租賃合同,收入票據要由稅務代開,加強管理,這樣就有利于個人在稅前扣除時有足夠的依據,使稅收扣除更加準確。
要從收入源頭加強稅收控管,發放收入的一方有責任為稅務征管機關提供納稅人的收入信息。為此,稅收征管機關可以從如下兩方面入手,抓好個稅征管工作:一方面,全面推行代扣代繳,各個法人單位都要與稅務部門個稅系統聯網,構建完善的稅控體系,對個人收入實行全程監控,法人單位有義務配合稅務部門做好個稅代扣繳工作。另一方面,要完善個稅申報制度,稅務部門應當為所有公民建立個稅檔案,簡化個稅申報程序,完善個稅申報手續。有法人單位的個人由法人單位統一申報,個人簽名確認,沒有法人單位的由個人自行申報,提供銀行賬戶信息,提交稅務部門審核,對個人收入實行全面監管,確保個稅不遺漏。為此,稅務部門要創新征管模式,優化征管體系,不斷提高服務質量,有效提升征稅效率,使個稅政策在實踐中更好地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