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妙婷 廣州市增城區衛生健康局基層財務結算中心
會計集中核算指的是財政部門在單位資金所有權、使用權和主動權不變的基礎上,成立專門的集中核算中心,對各項財政業務進行集中處理,這樣就可以將核算、監督、管理、服務等業務融為一體,創新出了新的會計委派形式。而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實行集中核算,就更加能夠顯示出核算過程的客觀性和規范性,進而幫助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現財務管理的明細化和規范化。但不可忽視的是會計集中核算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過程中仍存在一系列的問題,接下來進行具體敘述。
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行財政會計集中核算過程中,主要遵循了集中核算、規范管理、統一賬戶、分戶結算的重要原則,這就在很大程度上規避了以往核算過程中賬務混亂、職責權限不明確以及會計核算效率低下等弊端,逐漸實現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財政支出系統管理的規范化和高效化。
具體來說會計核算制度的運用體現了對財政收支的全面管理和效益的系統規范,不論是在資金的使用效益還是新機制的系統融合方面都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首先會計集中核算從制度層面系統完善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財政核算工作,通過對賬務的統一處理實現了結賬成本、報表管理、資料保存等方面的規范化。
其次財政集中核算強化了監督力度,科學的監督手段可以最大程度上規避以往核算的隨意性,進而有效管理設備購置、基建項目的支出情況,從而有效避免不必要的支出浪費。最后集中核算可以協助會計人員站在更為全面的角度來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財務信息進行系統診斷,為切實提高各項資金的有效利用率提出相應改進措施,進而使會計工作的效率實現高質量的創新發展。
一般情況下來說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想實現規范的財政收支核算,就必須及時向集中核算中心進行報賬,一旦不及時或者信息錯誤就會導致往來賬的數據失真。而根據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會計核算過程中的具體實踐調查可以得知,在數據審查和上報方面往往存在著重視度不夠、認識混亂等弊端,這就從根本上導致了會計核算工作和后續財政保障之間的斷裂。而同時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取消了主管會計的崗位、往往只通過設置報賬人員的方式來進行報賬,這種情況就逐漸形成了責任主體的不明確,給互相進行責任推諉帶來了可能性。一旦在集中核算中出現問題就很難找到具體的責任主體,這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會計管理制度改革造成了極大的障礙。
一般情況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的固定資產指的是以醫療專用設備為主,而流動資產包括醫療款、衛生材料、藥品等等,這些都關系到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并且與基層醫療機構的日常工作密切相關,因此這些實際資產都應由基層單位管理。而在進行會計集中核算之后,實際的資產管理過程難以與核算結果產生直接關聯,進而造成核算過程與資產管理之間的難以消解的矛盾。在這一矛盾的影響下會計核算過程會發生有物無賬、有賬無物或者是賬務不清楚等弊端,這就直接影響了集中核算的整體質量和效率。
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行集中核算后,機構所有的資金收支往來都要依賴核算中心進行數據記錄和往來賬目監督,但是根據現有的核算實踐可以得知核算中心僅僅發揮了事后監督的作用,在目前階段仍無法取代原有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具體會計監督工作。這種過分依賴核算中心進行過程和結果監督的制度表現,使得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日常收支管理和經濟業務活動的開展發生混亂,監督弱化的最直接后果就是財政核算水平的低下。
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實行崗位責任制可以有效對責任主體進行明確,在對各項違法違規的行為進行法律責任和連帶責任的明晰之后,可以很大程度上保證會計核算的高效性。在進行集中核算過程中還要不斷強化醫療機構內部和核算單位內部的管理效果,不論是收支管理體系還是獎懲制度等方面的完善都有利于財政收支核算的整體水平提升。
集中核算單位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財政收支情況的過程和結果監督,可以有效實現核算效果向管理型轉變。另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還要最大程度上減少對集中核算單位的依賴性,通過強化保障效率、提升自身監督功能等方法實現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與集中核算體系之間的有效融合。
具體做法是首先基層單位在進行預算計劃制定過程中,要嚴格堅持收支平衡、統籌兼顧、保證重點的工作原則,保證做到核定收支、績效考核,超支不補等。其次在具體的開支標準討論過程中,要嚴格保證統一可行的經費支出,做到明確福利補貼補助以及績效工資的發放。對于涉及面廣支出較大的項目,要事先進行嚴格審批。最后還要不斷強化內部監督,通過綜合職能的力度提升來不斷改變現有的重核算輕監管弊端。
本文分析了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推行集中核算財政管理辦法的優勢、存在的問題以及相關的改善措施,值得注意的是在當下階段集中核算制度雖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但是在于基層事務的融合過程中仍然需要不斷開拓新的發展方向,從而實現基層事務的妥善解決和自身制度發展的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