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莉蓉 東方電氣集團東風電機有限公司
生態問題當前已經成為全球性的大問題,尤其是進入21 世紀以來,隨著互聯網與信息技術的深度應用,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已經不可逆轉,而與此同時,資源消耗、生態失衡問題也越來越突出,嚴重阻礙了社會的進步與可持續健康發展。對于我國這種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而言,以低碳環保經濟以及信息技術為代表的變革成為經濟發展的風向標,綠色供應鏈作為一種將環境保護融入供應鏈管理中的新興理念,通過優化商品交易流程、縮短交易距離、降低供應鏈成本、構建高效的物流供應鏈等方式來實現對資源的最大化利用與節約,是一種保證經濟發展與生態和諧相平衡的重要的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與模式。本文就綠色供應鏈的特征以及內涵,以及當前綠色供應鏈發展管理中存在的不足進行深入分析,并就政策引領綠色供應鏈發展的有效策略進行簡單闡述,以供參考。
所謂綠色供應鏈是指從環境保護的角度出發,對供應鏈的相關過程與環節進行更為高效的整合、精簡與優化,通過利用有效的技術手段來實現整個商品過程的生態化、將商品從最前端的設計開始,就應用生態化的綠色設計理念來降低能源的消耗,同時應用綠色采購方式來降低采購成本,通過綠色生產技術來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采取綠色營銷手段來降低宣傳成本,比如以在線營銷、無紙化營銷等來替代傳統的線下營銷,以及通過綠色物流配送,如批量化物流配送,建立中轉倉縮短物流距離等來減輕環境的負擔,以及最末端的綠色消費,比如不過度包裝,提供消費者物盡其用不浪費,以及資源的回收、二次利用等等綠色發展理念與手段,來切實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減少資源的浪費,減輕地球的負擔。綠色供應鏈使得供應、制造、銷售、消費等各個環節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既獲得了最大的投資回報,同時又使得環境的影響最低。所以說綠色供應鏈是一種現代化的發展理念,更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是實現經濟高速運行與自然環境和諧共生的管理模式。
眾所周知,我國雖然地域廣袤、物產豐富,但本質上屬于資源缺乏的國家,尤其是近年來隨著工農業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對資源的消耗加劇,不僅如此,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問題日益突出,嚴重影響了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而綠色供應鏈體系的建設與推進,是有效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環境影響最小化的重要途徑,而且通過全過程、全鏈條體系的建設與推進來實現全環境的節能創新,以綠色生產、綠色采購加工、綠色運輸配送、綠色銷售消費、綠色回收利用等全過程來踐行新發展理念。在綠色發展政策的指引下,通過引導企業建立和應用綠色供應鏈,積極探索新的經營模式,不斷研究與應用新業態,實現綠色、增效、環保,可持續生態發展,以加快創新實踐,推動綠色供應鏈高質量發展來實現良好的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
很顯然,良好的品牌形象能夠幫助企業獲得更多的發展機遇。就國家層面而言,推進發展綠色供應鏈是實現綠色社會建設的必由之路。從企業層面來看,綠色供應鏈體系的建設與發展,不僅僅是當前大環境下企業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同時,通過綠色供應鏈體系的建設,來重塑自身品牌,通過踐行企業應盡的社會責任來擴大企業在社會上的影響力與知名度。當前,很多企業為了獲取利益最大化往往會在有限的時間內快速提升企業發展的速度,這樣導致品牌形象沉淀不足,對市場的影響力有限,對產品的認可度不足,這樣就會導致企業發展后勁不足,促進商品銷量的提升,往往會采取各種形式的宣傳手段來提升產品的知名度,大可以以綠色供應鏈體系建設為契機,在綠色理念的實踐過程中,一方面可以使得企業形象為社會所熟知,不僅僅節約了宣傳成本,同時還收獲了社會的認可與肯定,相應的使得企業的品牌形象得到有效的提升,為企業后續的發展爭取到更多的機會。
所謂供應鏈,從本質上來講是一個整體工程,同時也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工程,在整個鏈條上,相應的生產技術、研發技術、品牌,以及企業文化都能夠產生不同程度的協同效益。而綠色供應鏈體系的建設以及推進,能夠以更低的成本投入獲得更高的使用成本,從而為企業爭取到更多發展機會,鞏固企業的競爭優勢。這是由于,在綠色供應鏈上,上下游戲企業可以形成合力,通過優勢互補、協同發展來增強企業的實力,從而為整個供應鏈帶來更多的協同效益,獲取更加豐厚的回報。
盡管綠色發展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但是當前對于綠色供應鏈體系的建設與發展還未形成標準化的發展體系,這是由于綠色供應鏈體系的建設不僅僅是某個個體或是某家企業就能獨立完成的事情,而是需社會各個領域的共同參與,產生協同效益,才能成為一個整體的發展鏈,比如首先需要社會的高度重視,同時需要協調經濟以及生態等各方面協同發展的機制體系。但是當前綠色供應鏈體系建設與推進的力度顯然還不足,這是由于各職能部門、企業以及行政機構等都是各自為政的模式,沒有就綠色供應鏈體系的建設與推進形成合力,盡管國家在政策層面已經給出了指引方向,但細節的推進還是需要各單位、各部門通力合作才能實現的。在標準的建立上,以及監管上協同力度不同,無法整合更多有效的資源,所以在真正的實施上還有很大的空間。
綠色供應鏈體系的建設與推進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除了各個方面的配合外,在前期的投入上還會增加企業的人力與物力成本,而且后期的綠色回收上也會牽涉到回收技術以及不可回收物的處理等一系列問題,這無形之中就加重了企業的資金成本與管理負擔,而一些遠見不足,往往被短期利益所影響,所以導致其參與投入綠色供應鏈的積極性不高。
綠色供應鏈之所以是一個鏈,這是由于供應鏈上有諸多成員,如何對鏈條上的成員進行有效管理,這是一個重大課題,再由于綠色發展理念不足所導致的許多成員寧愿繳納環保費用,也不愿意在環境的治理以及治理技術上下功夫,導致綠色供應鏈的理念難以落到實處。
要加快推進綠色供應鏈體系的建設與落實,還是需要以相關的標準與法律為依托,在政策與規則的指引下推進建設效果。通過加快推進綠色法律法規的出臺,來為綠色供應鏈體系的實施保駕護航。
綠色供應鏈體系建設與落實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實現生態的保護與修護,很顯然,這離不開供應鏈上諸多企業的參與,要從意識上徹底轉變對綠色發展理念的重視,而不僅僅只是資金上的投入,通過加大宣傳來提高供應鏈企業的綠色意識與常識,更好地增強其協同效益。
消費者作為綠色供應鏈上的重要的一環,其消費意識、消費習慣將直接影響綠色供應鏈的實施成效。所以,除了推進立法,加大宣傳提高企業的綠色意識之外,還要利用政策的引導與宣傳來幫助廣大民眾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通過從用戶需求角度出發,大力發展綠色消費,從終端降低對環境的整體破壞。并且,以綠色消費方式倡導企業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以綠色消費輿論推動政府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從觀念、行為等方面的轉變來提高消費者對綠色發展觀的認知。
綜上所述,隨著經濟以及科技的快速進步與發展,各行各業正向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發展,為了在當前激烈的競爭環境中求生存、求發展,不斷的提高核心競爭力。很顯然,綠色供應鏈的發展與管理是有效應對全球化挑戰,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平衡的最有效途徑。盡管從當前來看,我國在綠色供應鏈發展與管理上還存在著許多的問題與不足,但只要認清發展形勢,堅定信心,以發展的眼光規劃長期發展,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持續不斷的對整個供應鏈進行調整與優化,在政策的引領與指導下,通過不斷的改革與創新供應鏈發展與管理的模式,快速而高效的對供應鏈進行整合與精簡,對相關的流程進行優化,對戰略合作伙伴進行全方位的評價與選擇,從而更好的利用資源,切實提高供應鏈的運行效率,減少不必要的中間環節,切實減輕資源的損耗與消耗,更好地實現綠色節能型國家的建設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