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甜 中聯西北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對自然資源的消耗也相對較多,并已在一定程度上對自然環境造成了破壞,加上人們對建筑的需求量不斷提升,導致我國處于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矛盾的尷尬局面之中。
從建筑的實用性角度出發,建筑應該具有合理、嚴謹的理論與方法,同時對于建筑設計的整個周期能夠進行有效的科學計算、歸納、推理、優化、分析與反饋,甚至通過數字化技術來提高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能效性。傳統設計過程中,建筑師承擔著匯總各種信息,包括場地、功能、形態等,并將這些因素整合在一起來產生設計方案,這個過程依賴建筑師個人的思維方式、審美水平與文化修養等,因此設計結果會有很大的個人傾向與不確定性。而數字化設計則是一種新的設計方式,設計的呈現不再僅僅基于設計師的主觀思考,而是通過對所有的因素進行計算機嚴謹的邏輯計算來得出最優解,建筑師可以在多種結果中進行選擇,從而完成設計。而數字化設計所依附的工具已經不同于以往所有的工具,它本身就可以運行、思考和判斷,是輔助人們思考,作為人類大腦的延伸而存在的,可以進行大量人腦所無法進行的復雜運算,是建筑設計進階的新工具,所以應該對其進行新的審視與判斷。
由設計前期分析進入到設計進行時,標志著整個設計流程中的第二次目的對象、思維內容、行為方式的轉向,開啟的是對可持續建筑項目的方案探索。將信息、需求、價值進行邏輯化的感性處理,轉化為流程要求、性能指標以及設計過程中的評價標準,輸出滿足所有要求的綜合解決方案,形成可視化、數據化、具體化的顯像表達,此為該階段設計任務的內容和目標。這是一項平衡多維功能需求和擬合豐富價值屬性的創造性工作。設計師要扮演一位主導方案設計的協調者,組建一個或多個設計專業團隊,并調動各方專業人士的參與積極性和工作能動性,在功能性、生態性、藝術性、情感性、文化性、倫理性、經濟性、社會性等意義維度展開方案設計進程。
建筑設計概念的表達中,可以將不同藝術語言融合在一起,建筑師可以將自己內心豐富的感情和思想準確而生動地表達出來。在各大行業快速發展的今天,多元化環境形成,不同語言融合在一起,催生出大量公共性、多樣性且給人以明顯視覺沖擊的建筑作品。另外,信息時代背景下,計算機技術在社會生產中的廣泛應用,也促使建筑表達語言更加豐富。設計者在接近各種藝術,與不同領域藝術進行溝通交流的過程中,也擁有了更豐富的設計概念表達語言,尤其是在進步理論的推動和各種先進技術的影響下,建筑設計概念表達語言也面臨被擴充的局面。當下不只是建筑,雕塑、繪畫、音樂等藝術學科的表達方式也發生了變化,向著更自由、更能動的方向轉變,語言表達中,也出現了夸張的成分。基于此,建筑設計概念表達語言在與繪畫、雕塑、音樂等語言發生復合時,可以衍生出大量具有創新性的建筑設計概念表達語言,有利于建筑設計表現力的強化,設計者可以更精準而全面地進行建筑設計概念的表達。
數字建筑不僅是一種趨勢,而且是建筑設計發展的必然過程。對于建筑師而言,這是對傳統建筑設計過程的革新和運動,筆者希望在建筑設計過程中采用一種新的設計理念來思考建筑設計的問題。這種新的設計理念可以在建筑設計之初通過數字化運算將問題盡可能地呈現出來,進而提出最優解。數字化建筑的發展不僅影響著建筑師的思維方式,同時還促使建筑師朝著綠色建筑、可持續發展、協同設計等新技術及方向的轉變。其影響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城市高層建筑已具備立體化、多樣化特色,設計人員應在此基礎上優化,進一步融合建筑空間、城市交通、市民活動空間。高層建筑通常按照標準層次進行疊加,從地面沿豎直方向利用空間資源,將多種功能集中于空間實體中,改善城市建筑服務質量。城市高層建筑尺寸、結構存在差異,使城市空間類型更為豐富,建筑群體具有高低錯落的美感,空中走廊可實現各建筑的相互連接。當代高層建筑并非完全獨立的個體,而是整座城市體系的重要組合部分。因此,設計人員在設計建筑工程項目的過程中應兼顧城市風貌、建筑群體、周邊環境的協調性,促進高層建筑群體與周邊道路、交通、綠化工程的有機融合,使高層建筑更便利化、綠色化。
建筑設計表達是一項具有目的性、創造性藝術設計思維活動,是輔助建筑設計概念實現的重要工具,更好地幫助建筑設計思考,增加建筑設計品質,為建筑師思維活動的真實表達提供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