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慶 西北師范大學
目前,我國企業績效薪酬制度的主要設計理念是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以按勞分配、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為基本原則,綜合考慮企業戰略和規劃、效益和發展、環境和文化等各項因素,遵循充分發揮薪酬的激勵和引導作用,構建獎優罰劣和激勵約束相結合的績效薪酬制度體系,為企業的生存發展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在設計績效薪酬體系時,一般考慮公平性、競爭性、激勵性、合法性、可承受性、可操作性等方面,通過開展薪酬調查和職位分析,確定薪酬分配原則和方式。需要說明的是,薪酬體系設計復雜多變,不是光靠某個部門或者某個人就能完成的,必須要把企業內外結合起來,讓全體人員都參與進來,當然這里面人力資源管理部門起到牽頭并組織實施的作用。上述的是企業績效薪酬在制度設計中,大家普遍的理念和做法,從中我們可以看到,薪酬體系設計非常具有挑戰性,它不僅是一個具體的、動態的實踐過程,還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科學。
每家企業在對待績效薪酬的看法和理解不同會導致不同結果。要實現組織的年度目標,最終達成企業的戰略目標,最直接的就是績效薪酬制度,表現在績效激勵機制、激勵手段和激勵方法上。不同的績效薪酬激勵,在充分發揮員工作用、調動員工積極性,最后影響效益或業績上結果不同,而這卻直接決定了薪酬績效在企業是不是流于形式究竟有沒有效果。
績效薪酬的設計人員相關專業知識的儲備相當重要,作為決策者和頂層設計者,專業知識水平如果不夠,很有可能會作出誤判,使做出的薪酬方案和績效方案的模式和概念歪曲,設計出的薪酬制度不但沒有發揮其本身應有的作用,甚至最后會致使績效薪酬制度的完全失敗。
企業在制定績效薪酬制度時沒有很好地體現多勞多得的分配原則,什么樣的勞動是屬于多勞,也沒有一個科學的界定,只是簡單的靠業績結果說話,效益好分的就應該多,效益差就自然少,在對科學和精準的把握多勞多得原則要義理解和把握的不夠。同時,企業在制定績效薪酬時對結合不同工作崗位和工作性質,綜合考慮員工知識、技術、管理等,采用多樣的報酬方式也做得不夠。另外,很多的企業只重視直接工資報酬,對比如股權、分紅等非工資化分配的方法不多,薪酬結構不合理比較單一。
要轉變績效薪酬設計理念,好的績效薪酬設計應該是會讓員工自己切實感覺到獲得了安全、可靠、適當的勞動報酬。在薪酬設計具體實踐中,要堅持以才為本的理念,將重視人才、愛護人才、留住人才、提高人才的思路融入到薪酬制定中,在充分肯定多勞多得、獎優罰劣的基礎上,使績效薪酬的保障與激勵作用深入融合并發揮到極致。同時,要堅持薪酬設計改革創新理念,不斷吸收接納新理念、新變化,企業尤其是企業決策者要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認識,與時俱進的建立薪酬制度完善創新的長效機制。
完善現代化績效薪酬管理體系要做到內外結合。對企業內部而言,設計適合本企業的薪酬管理制度,要綜合考慮企業發展階段、公司實力、崗位需求、人才匹配狀況、員工的總體要求等多方面的因素,并將這些因素全部融入到績效薪酬制度中,保證薪酬制度切實可行。從企業外部看,要結合國家經濟政策、市場情況,企業的行業特點和同行業的薪酬水平等方面,以便從宏觀上和原則上把握好制度方向,確保設計出的薪酬制度不偏離市場。在績效薪酬的設計環節中,要重點考慮公司骨干或精英員工的薪酬結構,要設置對他們的特別薪酬管理制度獎勵,發揮頭雁效應,確保達到穩定隊伍、激勵干事創業的目的。此外,要科學合理設置不同崗位的績效薪酬標準,不論業務崗位、管理崗位、技術技能崗位、工勤勞務崗位要一視同仁,按照多勞多得原則切實發揮薪酬的保障和激勵作用,讓每個人都在本崗位上愛崗敬業、竭盡所能、創造價值。
績效薪酬制度的兩大核心機制一個是保障,另一個是激勵,在設計績效薪酬制度時應重視形成多層次的激勵機制。一是要從企業層面細分,分為公司績效、部門績效、個人績效三個部分,公司績效主要考核經營指標和效益利潤,部門績效要看任務完成指標和責任目標實現情況,個人績效涉及員工工作態度、工作能力、工作業績、工作潛力以及思想品德等。二是應當分類建立業績評價體系,將公司業績、部門業績、個人業績有機結合起來,完善績效薪酬配置比例和分配方式,達到對整體和個體、部門和員工進行不同激勵的目的。三是設計和完善精神層面激勵機制,綜合運用包括榮譽激勵、福利激勵、成長激勵、情感激勵、環境激勵等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