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新華 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 王鐵驪 南華大學
近年來,我國發生了多次嚴重事故,特別是天津港8.12發生特大火災,江蘇鹽城3.21發生特大火災,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經過多年的緊急情況管理發展,我們取得了重要成果,先后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第88號令等相關文件及法律法規,近期國家頒布《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708號,對企業應急計劃的管理作出了很大規定;大多數企業基本上都建立了應急管理系統,制定了企業安全事故應急計劃,配備了必要的應急物資,進行了應急演習,并大力促進了應急管理。
應急管理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系統項目,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應急管理與企業領導人的高度關注密切相關。然而,一些企業主注重生產、進步、銷售和利潤,這導致了應急管理方面的混亂甚至障礙。一些企業領導人對應急管理不夠重視,導致應急管理人員短缺,對緊急設備和設備投資不足,各部委之間協調不一致,應急計劃準備不充分,應急演習異常。
專職(兼職)應急管理組織不明確,或者日常管理組織與計劃中的應急管理組織混淆,工作人員搬遷后應急管理組織沒有更新,應急工作職責和分工也不明確。例如,一家化學公司的一些管理人員發生了變化,但應急管理組織的工作人員沒有得到更新,安全監督處被指定負責應急管理工作。但是,該司負責的日常應急管理職能沒有在公司安保生產問責制度和安保監督處的專業職責中明確規定,也沒有發布正式文件。
1.保障預案標準的一致性。企業應急預案體系是國家應急預案體系的重要構成,應同國家頒布的預案標準保持高度一致,形成銜接,預案的標準統一能夠保證企業在面對突發事件時有效同政府建立對接,獲取協助,使得應急過程中雙方按照同一管理界面,統一執行程序組織行動,在應急各個階段權力交接時實現無縫嵌入,自然收縮管理層級。2.“三案”的開發健全。按照“由大到小、逐級深入”的原則,建立與不同風險層級、不同危害程度事件類型相匹配的綜合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企業應根據自身生產經營特點,有針對性地建立完善“三案”。在突發事件應對階段,要明確預案優先的基本定位,先啟動預案,后執行動作,明確預案指導應急的基本模式。3.預案執行保障機制的建立。企業需具備清晰的預案執行流程,配以專業的執行隊伍及能力,在預案執行過程中切實根據情況開展功能評估,服從預案但不盲目遵從,發現問題應及時更正完善,形成邊執行、邊優化、邊提升的整體理念,最大程度的實現預案價值。
企業抓好“三基”建設要以夯實班組建設為重點,通過抓基層、夯基礎、苦練基本功,結合“反三違”、抓作業現場的安全管理、重大危險源動態評估、外包工程管理、安全運行及設備培訓等工作把各項安全生產工作落實到每個環節、每個崗位、每個人,為企業安全生產長治久安奠定堅實基礎。企業要以基層生產單位班組為重點,抓好安全生產基層建設。安全管理部門應建立管理人員與各班組聯系點制度,關鍵是要真正實現管理重心下沉,再多一點深入班組,再多一點深入現場,幫助班組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幫助班組實現個人控制差錯、班組控制異常、人員零違章的目標。基層生產單位班組要把“三講一落實”(講任務、講風險、講措施、抓落實)、“兩會一活動”(班前會、班后會、每周一次安全日活動)、反違章管理、績效管理、檢修質量管理、操作及作業票證管理、崗位分析等作為班組管理重要內容,防止人身傷害和誤操作傷害。
1.模塊化的遞進指揮機制塑造。應急機構以模塊進行分工,建立“統籌管理、分級指揮”的遞進指揮機制,由總指揮施行綜合指揮,協調各模塊工作組開展應急行動,綜合部署工作,把控大局。各個工作組在“總指揮”基礎上建立“團隊指揮”,細化工作,分攤總指揮壓力,實現負荷均衡管理。各工作組通過組間協同及上下運轉,實現應急行動高效實施。2.階段化的應急過程管控。形成“區間管理”,將應急按照周期進程設為各個不同的“區間”,圍繞“區間”開展上階段工作總結,評估當下工作成效,規劃下階段工作重點。此階段旨在發現問題時能夠及時予以調整,做到戰術轉型,避免“一勞永逸”的指揮模式。
企業是社會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承載者,負有安全管理和生態保護的重要責任,是踐行可持續發展和安全環保理念的核心單元。一直以來,各類突發事件對企業經營形成了重要威脅,嚴重影響著社會狀態。現階段,我國應急理念尚未完全牢固樹立,追逐經濟傾向導致部分企業過度注重生產,往往為了搶產量、降成本而犧牲應急管理投入,對突發事件的重視度和敏感度較低,抱有一定的僥幸心理,過分依賴政府,應急能力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