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聰聰 山東大學審計處
現階段,我國內部審計皆側重于監督的職能發揮,咨詢服務及建議的職能沒有得以充分履行。只有充分履行內部審計所有應履行的職能,才能最終達到促進組織完善治理、增加價值和實現目標的作用。
現階段高校內部審計主要是對財務收支和經濟效益實施事后審計監督,關注財務運行的真實性、合規性、合法性,發揮的作用非常有限且時效性不強。過多的強調審計監督,使得審計與被審計雙方形成一種對立關系,被審計單位對內部審計部門的工作往往有抵觸情緒,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甚至將一些出現的問題歸咎于對其開展的審計。審計進行監督時并不完全順利,不能以更高的站位服務高校事業發展大局,實現高校預期的戰略目標。
內部審計作為高校的內部管理部門,多數都沒有跳出其作為一個職能部門的身份來看待學校的工作,更多的是注重糾正在具體審計項目中發現的違規違紀行為,對于全校層面體制機制方面的關注較少,不能針對學校在體質機制等內部管理方面以及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提出更有建設性的審計意見、提供完善的咨詢服務方案。
獨立性是審計工作最重要的基本原則。而高校的內部審計,雖然在人員編制、財務經費、組織架構等各方面都是獨立的,但實際上受其他部門的約束很大。內部審計部門既獨立于各部門之外,又受各部門的約束及評價,做不到實質上的獨立。
高校領導對內部審計工作的定位不夠精準、對內部審計工作重視不夠高,認為內部審計只是履行一般的管理職能,對咨詢服務及建議的職能沒有充分重視。內部審計應該要了解學校的各種動向、參與學校的各項決策,在體制機制及學校管理的各方面發揮作用。
要充分發揮咨詢服務職能,內審人員需要掌握更加綜合的知識。溝通也是審計人員的重要技能之一,內部審計人員溝通的方式不恰當、不及時、不充分,溝通的時候不懂得正確引導、換位思考,不端正服務意識,都有可能影響內部審計職能的有效發揮。
審計的咨詢職能是隨著內部審計的發展而產生的,是現代內部審計區別于傳統內部審計的標志之一,充分履行咨詢職能有助于體現內部審計的價值,實現內部審計的目標,推動內部審計的科學發展。
咨詢職能可以采用以下多種方式來履行:
1.提供審計各項制度的咨詢服務。梳理學校現有內部審計文件,通過制度的“廢、改、立、釋”,形成層次清晰、簡明適用的制度體系。可以采用多種形式進行制度的宣傳,增強審計的顯示度。
2.提供學校及其他管理部門制度的審計咨詢服務。針對其他部門發布的重要制度規定等,可以做出審計解讀,標出風險點。
業務方面包括各項業務流程的梳理、專項業務內控評價、業務制度修訂指導等。決策方面包括對內部控制、風險管理及重大事項決策等,提供評估、建議和顧問服務。
1.對二級單位開展咨詢服務。內部審計可以針對高校下放給二級單位的權力開展審計咨詢服務業務。要本著“一審、二幫、三促進”的原則開展審計工作,把為被審單位服務的思想貫穿于審計全過程,實行邊審計、邊幫教、邊落實。審計結束后出具審計建議書,幫助被審計單位分析查找問題產生的原因,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進措施并督促落實整改。2.開展其他專項審計咨詢服務。針對學校的部分重大項目、專項資金開展審計咨詢服務。部分高校重大項目,因課題項目負責人、參與人完全不了解財務制度,內部審計可以在項目進行過程中進行跟蹤干預,可以督促項目預算執行、對項目經費支出提出針對性的建議,以規范其支出行為,保障項目的順利進行。
對制度、審計結果、風險提示清單,或者其他需進行廣泛學習關注的專業理論,提供顧問、建議、培訓等專項服務。比如開展領導干部任前培訓,內容包括領導干部應當履行的經濟責任、學校審計相關制度,以及近期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發揮告知、提醒、警示的作用。
內部審計人員必須轉變思想,將審計的服務職能提升到與監督職能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才能提升內部審計提供咨詢服務的能力和效果。
要選拔、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精通審計業務又熟悉經濟政策、法律法規、工程管理、信息技術等多方面知識的人員進入內審機構,造就一批勝任“服務主導型”內部審計的優秀人才。同時加大職業道德教育和后續教育培訓力度。
內部審計部門要加快信息化建設,利用高校自動化辦公系統,靈活運用審計所能掌握的信息資源,為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提供不同的審計咨詢服務。
通過外聘專家的方式,能夠快速提高審計人員整體的經營管理能力。同時在外部專家提供咨詢服務后,內部審計人員可以將這些服務形成的成果作為學習的教材。
對于咨詢業務而言,充分的溝通則是充分理解對方單位需求、規避咨詢業務風險和保證咨詢業務效果的重要手段。可通過編制相關業務溝通手冊、制定業務標準問題集、組織相關業務部門定期會晤等手段對業務過程中的溝通行為進行控制,以保障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