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豐磊 平度市財政局
供給側改革的提出使得我國各領域專家與學者都積極參與到了研究工作中,將供給側改革作為背景條件提出了關于財政稅收政策的研究。在當前的背景之下,需要合理增加經濟需求,從而促進供給側結構改革的全面推進,優化各企業結構以及內部資源配置,確保企業及社會經濟能夠穩定長遠的發展。但由于種種因素的影響,當前我國財政稅收政策依然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阻礙了財政稅收改革的成效,基于此,本文便針對供給側改革背景下財政稅收政策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了財政稅收政策應用的有關策略。
1)符合節約型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我國雖然總體資源儲備十分豐富,但是人均資源儲備較少,而且隨著國家的城市化、工業化發展,未來必然會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資源。在能源總需求不斷增加的背景下,中國有限的能源儲備必然會對未來國家長遠的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限制。因此,中國在不斷加強能源開發水平的同時,也要合理利用能源和資源,加強各行各業的節約,減少生產、生活過程中的能量消耗,并且加強對能源的循環利用,是解決能源約束問題的根本出路,同時也是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要求。在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背景下,構建節約型社會也是我國小康社會建成的重要保證。2)環境保護的重要措施社會和經濟的發展都要有環境作為支撐,但是如果消耗資源速度過快,就會超過環境的再生能力,導致對環境產生不可逆的破壞。為此,需要保證經濟發展與環境之間保持協調,有效利用環境資源促進社會的發展,為經濟的長遠發展創造保障。節約型社會十分強調對資源的高效利用,以及減少資源的浪費,在促進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減少了經濟建設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避免自然資源的透支。而通過綠色稅收能夠給調節經濟創造杠桿,也促進了環境體系的完善,對于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根據直達資金目錄清單,建立直達項目支出績效目標庫,設立項目支出績效總體目標,細化產出指標、效果指標和滿意度指標。強化項目支出績效目標和支出執行進度“雙監控”,確保財力性轉移支付、政策性專項轉移支付實現宏觀調控目標。重點完善政府采購、政府購買服務、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政府債務、政府主權財富基金、政府投資基金等重點項目直達資金的績效管理。
我國目前已有的稅收政策,并沒有全面的高度綠色化,而綠色稅收系統的形成也需要投入更多的關注和努力,所以,有關工作人員必須要促使我國稅收建設持續進行,并且推動實施我國的綠色稅收政策的制定。在收集以及開采相關資源的過程當中,合理征收資源稅,在征收資源稅的時候,不僅要交資源稅落實在化石或是水資源上,同時也要不斷擴大資源稅的征收范圍,并且合理的調整資源稅的征收模式,盡量實現從價征稅的要求。征稅制度的健全,可以有效地減少有可能會產生的資源浪費行為,或是破壞生態環境等相關行為。在生產的過程當中,對污染物排放或是垃圾堆放等相關稅種也要進行征稅。對于已經凈化處理完畢的污染物,要合理的回收之后再利用。而對于規范并且綠色生產的企業,需要給予一定的獎勵,只有這樣,才能夠防止企業的生產運行的過程當中產生環境破壞或是資源浪費的行為,同時,通過這樣的手段,也可以有效地使資源利用率提高,讓資源的配置更加合理。
全面落實結構性減稅政策及減輕費用制度,進一步發揮財政稅收政策的供需效果,在一段時間中降低稅收負擔來推動經濟的長遠可持續發展。而稅收負擔的降低需要在較短的時間內進一步提升企業的內部需求,通過內部需求調動企業的生產動力,改善社會供給需求。一方面,在全局性規劃以及目標制定的基礎上,結合我國有關的稅收制度,讓企業能夠充分適應營改增的制度標準,降低增值稅的同時,清除和抵制一些不合理費用或其他收入,降低企業發展成本,也提高生產效率與質量。并且還需要針對一些經費及其他開支進行,規避不必要開支對財政投資帶來的影響,為經濟的穩定發展做好鋪墊;另一方面也要加大新興企業的稅收激勵力度,針對一些低能耗和環保型產品的生產企業予以一定的稅收優惠,根據能源消耗程度對不同的企業制定對應的激勵政策,推助企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促進企業向節能降耗型產業轉變。
為了發揮稅收政策的作用,就需要落實相關配套工作。首先需要提升綠色稅收分配機制的完善性,包括調動中央和地方的積極性,因此中央和地方需要做好對綠色稅收收入的分配。可以將資源稅劃為中央、地方共享的收入,環境保護稅可以作為地方政府的收入,或者環境保護稅收的大部分由地方政府掌控,小部分向中央上繳,并且由中央負責進行調動工作,從而推動國內環保事業的協調發展。在日常工作中,應該做好對節約型社會和相關稅法的宣傳,通過加大宣傳力度,讓全社會都了解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重要性,以及了解重要的優惠政策,從而促進一些綠色政策的順利實施。
為了確保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能夠穩定落實,財政稅收政策也要積極實行,保證供給側改革能夠對經濟的發展建設帶來積極的影響。需要進一步落實結構性減稅政策,降低企業的經營與發展成本,提高經營效率。建立和諧的市場環境,提高政府投資力度,建立一套符合經濟形勢的激勵措施,加強企業的生產、創新積極性。這些措施的并行實施能夠進一步發揮財政稅收政策的作用,加快經濟目標的實現歷程,在優化產業結構、推助經濟穩定增長等方面具有重大意義,維持經濟形勢的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