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延強 臨沂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誠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是公民應遵守的基本的道德規范,是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的基礎。加強企業誠信建設,對完善國內、國際市場經濟體制,培育企業核心價值觀,提升企業整體實力和競爭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國有企業的國有屬性決定了其國民經濟支柱的位置,國有企業誠信體系建設對于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完善和加強企業誠信體系建設是國有企業的現實責任。財務管理是國有企業管理的核心和關鍵,完善財務管理誠信體系建設對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營造健康經營生態圈及企業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國有企業財務誠信體系建設應以培育國有企業誠信價值觀為根本,以表揚、發揚誠信行為,懲罰、杜絕失信行為為重點,以完善配套誠信體系規章制度為保障,建立長效的誠信體系工作機制和運行機制,著力營造誠信的國有企業發展環境,為國有企業實現更高層次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一是出臺相關獎勵、懲戒政策,加大對誠信企業、人員的獎勵,同時對失信企業、人員給予處罰、約束,讓企業及個人在根本上重視誠信體系建設。
二是依托國有企業大數據共享平臺,推進國有企業各單位間、部門間誠信信息互聯互通、充分共享,有效消除誠信信息“壁壘”“孤島”,逐步打通與供應鏈上下游各級企業間誠信信息數據接口,建立更高層次、更大范圍的誠信信息共享機制。
三是堅持以問題為導向,主要解決可能對國有企業發展造成重大負面影響、對企業經營成果造成重大影響的重點失信問題,及時總結經驗,逐步復制推廣。
四是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的要求,科學、準確的辨析誠信行為或失信行為,建立健全誠信體系評價等制度,確保當事人合法權益得到保護。
建立健全財務管理誠信體系,加大財務信息披露、納稅管理、債務管理、債權清收等重點工作管控力度,確保國有企業財務信息真實可靠、主體信用等級穩定提升、規避債務和稅務風險。
嚴格遵守《公司法》《證券法》等法律法規和制度規定,逐級完善企業財務信息對外披露審批流程,確保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及時性、準確性、完整性和公平性。嚴格遵守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及內幕信息知情人登記管理制度等有關規定,對上市公司應披露信息的報送和使用進行嚴格的管理,嚴格控制信息的使用范圍和知情人范圍,履行信息保密義務。強化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建設,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嚴格保守內部機密,不得隨意向外界泄露商業秘密。
針對國有企業去杠桿成效不明顯、資金接續壓力大等問題,建議開展年度、季度、月度的經營情況分析,加強對債務規模、債務結構、償還能力、擔保及履約責任等事項的分析和評估,強化監測預警,做好風險應對工作。根據企業資金需求和資本市場成本走向及時調整融資決策,確保融資計劃可行,避免融資方案與企業實際脫節。加大金融市場分析研判力度,提高對金融政策、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敏感性,優化國有企業融資和負債結構,逐步置換高息負債,降低財務費用。逐級編制債務風險防控工作方案,對債務風險情況進一步摸深摸透,不留任何死角、不放過一絲苗頭,筑牢風險底線,堅決杜絕借款違約風險。及時掌握企業資金狀況,切實防范往來支付風險。及時研判資金宏觀形勢,發現資金管控中存在的問題。提高政治站位,切實防范民營企業清欠風險。進一步加大應付款項管控力度,加強對往來款項的預警管控,確保無新增逾期應付款項,存在以前年度逾期款項應排定計劃嚴格組織清欠。
通過對企業稅收風險的識別、分析及評價,及時、準確的確認、消除企業經營活動及業務流程中的稅收風險,重點解決交易模式增加納稅成本問題,稅務法規未明確或有爭議事項處理等問題。強化稅收管理法規政策研究,定期組織修訂《稅務實務規范》等制度,確保各級稅務管理人員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常態化組織開展涉稅風險評估、排查、互查、倒查,及時堵塞管理和制度漏洞,規避涉稅風險。
規范客戶誠信評級標準,提高對客戶誠信管理的工作質量,優化往來管理流程,有效防范客戶誠信風險。以應收款項和預付款項管理為重點,強化客戶資信調查,科學制定客戶誠信評級指標體系,重點從市場競爭力、管理水平、誠信狀況、財務狀況、經營和資金情況、銀行賬戶情況、企業規模等方面評定,根據評定等級分類制定銷售政策,有效避免客戶到期不付貨款、不發貨等風險情況出現,規避和杜絕壞賬風險和應收款項逾期。
針對長期合作的供應商,適當簡化、優化已簽訂合同約定付款等事項的線上審批流程。針對誠信評級較高的客戶,探索在付款條件、付款方式上給予更多銷售優惠政策。針對誠信評價較高的權屬單位,探索建立內部借款續貸、專項資金計劃審批等綠色通道。針對誠信評價較高的職工,適當簡化費用報銷、請銷假管理、備用金借款等審批流程。
嚴格督導考核評價,強化考核結果應用,督促國有企業各級人員不斷強化誠信意識,增強誠信經營、誠信工作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1.對國有企業及其權屬單位實行財務管理誠信體系建設“百分制”考核,嚴格執行財務管理考核評價標準,確定考核工作內容、考核分值和量化評價標準,考核按照動態評價和年度總評價結合的方式,每年末由企業組織相關人員對各權屬單位誠信體系建設情況進行綜合評價驗收,及時公示公開。
2.強化考核結果應用。將財務誠信體系建設考核作為國有企業權屬單位、領導班子和財務人員綜合考核評價的參考依據。財務誠信體系建設考核排名靠前的權屬單位,優先推薦評選企業財務先進單位。
引導國有企業及權屬單位依法、依規誠信經營,帶動企業上下游供應鏈營造成體系的誠信氛圍。進一步完善財務誠信體系監督機制,加大對失信企業或個人的監督、約束力度,在輿論層面形成對嚴重失信企業或個人的輿論壓力,引導失信企業或個人及時糾正相關失信行為。重點加強對國有企業及其權屬單位相關負責人,會計、法務、審計、物資管理等重點崗位人員的誠信體系建設宣講。引導國有企業、其權屬單位及上下游供應商主動做出誠信經營承諾的專項承諾,對其產品質量、服務標準等做出公開聲明,接受市場監督,打造供應鏈規模誠信體系。
突出抓好誠信風險控制,嚴格落實經營情況檢查、財規財紀執行情況檢查,抓細抓常,防微杜漸,切實堵塞管理漏洞,杜絕失信行為發生。突出抓好誠信風險評價,深入查找分析經營管理和項目建設運營等誠信管理薄弱環節,制定整改措施,全面補齊短板弱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