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成云 海東市平安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我國正處于高速發展時期,城鄉建設邁入大范圍的更新階段。規劃是城鄉建設中的重中之重,規劃質量的優劣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和決定后期城鄉的發展速度和服務質量。城鄉規劃作為重要的公眾空間,一體化管理是加快城市化進程、改善城市結構臃腫、城市病突出,以及農村空心化趨勢明顯的必經之路,也是人民美好生活愿景實現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共同需要。在當前的新時代背景下,唯有正確認識到改善農村發展質量、改變農村落后現狀,提高農村經濟發展對于實現城鄉一體化的關鍵作用,才能從根本上縮短農村與城市的經濟差距以及資源差距。本文就當前城鄉規劃一體化管理存在的不足進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幾點解決建議,供相關人士參考。
城鄉規劃管理一體化指的是當國家生產力達到一定的水平,而且城市與農村相互依托,城鄉互相推動發展形成統一的有機體。城鄉規劃管理一體化,本質上是將城市資源和農村資源視為一個整體,統籌管理工作,提高城鄉資源的利用率,最終實現資源的整合和優化,促進城鄉共同發展。城鄉規劃管理一體化工作的開展首先應該研究城市與農村當前經濟實際,正確對待城市與農村的關系,意識到兩者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關系,然后才能開展相應工作。當前發達國家已經領先于我國的城市化進程,在城市化的過程中處于高級階段,城鄉差距不明顯。但是我國當前的城市化仍然處于初級階段,受長期的重視城市經濟發展的理念影響,在城市建設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忽略了農村經濟的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造成了城鄉經濟差距的進一步增大。
近幾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引發了各種生態環境問題,導致人們對生態環境進行廣泛的關注,造成生態環境問題的主要因素就是,農村嚴重缺少基礎設施、對化肥農藥進行盲目的使用,甚至過度砍伐與破壞森林等,使農村的生態環境被嚴重的破壞,進而加劇社會生態環境問題的發生。同時大部分農村土地的規劃都是十分混亂的,基本上土地都是用于農作物種植方面,并沒有充分發揮土地的作用,大幅降低土地的使用率,甚至還有一些耕地被挪作他用,進而會對土地的使用功能造成一定的影響。同時在社會的發展過程中,政府基層為獲取土地短期的效益,會對城市建設用地規劃范圍進行擴大,占用大量農業用地,甚至使也基本農田被占用,會嚴重浪費土地資源,從而導致我國耕地面積越來越小。同時因為鄉村建設嚴重缺少規劃與管理,使農村建筑密度不夠合理,會嚴重浪費用地,甚至還存在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健全,環境臟、亂、差,交通不合理等情況,從而會對農村的公共安全與防災能力造成一定負面的影響。
在貫徹落實新政策時會被多種因素所影響,主要是因為城市與鄉村發展不夠協調,導致兩者之間存在較大的偏離,使兩者之間存在明顯的收入與發展差異,而且隨著城鎮發展越來越復雜,從而造成城鄉一體化建設規劃中存在不和諧的情況。同時在開發、建設城市與鄉村時,大部分政策與計劃并沒有建立在保護環境與節約資源的基礎上,導致根本無法對農村落后的問題進行解決,根本無法達到規劃與管理的目的。
根據城鄉的不同生產要素,將垃圾處理與廢棄排放進行統一化、細致化處理,維護城鄉生態環境,推進城鄉規劃設計管理一體化。例如,對于重工業,應對工廠的廢水、廢氣排放進行嚴格檢驗,建立污水、廢氣處理廠,處理達標后再排放。對于農村而言,應盡量避免燃燒農作物,可利用粉碎設備粉碎用于農作物種植和牧畜養殖。通過制定改善城市與農村生態環境的措施,確保城規劃鄉設計管理一體化的穩步實施。
加強城鄉規劃一體化管理首先要完善政策支持體系,一是要明確產業發展的目標、方向以及重點,完善人才培養、引進、科技創業、創新平臺、開放合作等科技創新創業的促進政策;二是要以政府為主導,落實幫扶政策,增強創業、創新的源動力;其次要健全考核監督機制,針對城鄉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如環境污染等加以干預和整治,如動員畜牧養殖、農業生產等技術力量進鄉村,對廣大農民進行農業生產以及畜牧業養殖技術的指導,切實提高廣大農村的環境保護意識,幫助他們掌握先進生產理念和技術。與此同時,也要加大投入改善和擴建基礎設施;三是要發揮公眾的輿論與監督作用,拓寬與企業、村民的信息溝通和反饋渠道,推動整體建設,切實提高城鄉規劃一體化管理效率和水平。
城鄉規劃一體化管理工作的水平受到相關工作隊伍專業素質的影響和限制,如果城鄉規劃一體化管理的隊伍專業素質不足,城鄉一體化規劃就會受到影響,出現許多問題和漏洞,導致城鄉一體化規劃管理的失敗,影響政府形象。高素質的城鄉規劃一體化管理隊伍能夠有效保證各項規劃的科學性,全面考慮城鄉發展的各種問題,統籌城鄉資源,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資源利用率,解決城鄉發展的各種實際問題,促進城鄉共同發展。
隨著城市的發展,我國農村發展根本無法滿足城市化進程的發展要求,導致兩者之間存在明顯的差距,會嚴重影響我國社會的發展。所以在新時期,需要積極實施城鄉規劃管理一體化,確保通過實施一體化理念,不斷強化農村社會經濟的發展,使農村與城市可以共同的發展,從而大力推動我國社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