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涵 東營市財金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國有企業受到傳統管理觀念制約,無法大幅度提升經濟管理質量,為適應新時代市場經濟發展形勢,國有企業應以經濟管理為核心進行模式創新,轉變傳統管理理念,在社會經濟中提升自身市場競爭力,突破經濟管理模式限制,立足于長遠,構建符合國有企業發展的經濟管理模式。
經濟管理制度是保障國有企業創新變革及業務流程規范的基礎,應結合市場經濟發展形勢,從決策與責任兩個角度完善經濟管理制度。國有企業的經濟發展及經營決策中應杜絕“一言堂”問題,應允許基層員工表達自身觀點,應在企業內部構建全民參與氛圍,增強基層員工企業向心力,促進基層員工參與到企業經營建設中。基層員工作為經營決策的執行者,其在業務辦理過程中最易發現決策漏洞及缺陷,因此需給予基層人員發言機會,提高國有企業決策科學性,例如:定期舉辦基層反饋座談會,為基層人員提供表達觀點的平臺,企業管理人員應重視基層人員意見,綜合考量其意見科學性及可行性,借助基層反饋座談會發現經濟管理人才,在此過程中應注重會議記錄,為后續決策機制優化提供依據。國有機制在經濟活動中易出現相互推諉現象,出現該現象的主要原因則在于制定經濟活動計劃時存在業務交叉、責任不明問題,因此在完善經濟管理制度時,應以國有企業經濟利益為目標,明確經濟活動權責,以權責對等為原則,提高經濟管理制度嚴謹性,落實責任管理制度,明確主管部門及責任承擔者。
財務管理機制是國有企業經濟管理模式創新的核心任務,首先應優化國有企業現有資本體系,以降低資本運作成本為目標,從利率角度正確利用國有企業負債體系,構建靈活化資本運轉模式。以東營市財金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為例,其在經濟管理過程中,可將期現體系與貸款項目整合,促進企業經濟利益最大化目標的實現。其次,應構建財務資本管理追責體系,構建全過程財務預算機制,使財務預算滲透至經濟活動中,規避企業不合理投資,提高國有企業資本運營有效性,繼而實現國有企業的運營保值增值,通過增強財務治理提升國有企業整體經濟管理質量。最后,除全過程財務預算外,應提高對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視,將成本控制落實到國有企業經濟活動供應鏈各環節內,例如:倉儲、采購、物流等環節均涉及眾多財務信息,在促進經濟管理模式創新時應加強成本核算,控制經濟活動成本,此外應加強對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的核算,采用折舊處理、定期維護、預算控制等措施降低該部分資金投入,提高國有企業資金鏈穩定性,構建創新型經濟管理模式。
隨著互聯網的大規模普及,“互聯網+”成為各行業創新改革的重點模式,其強調信息技術的應用,國有企業為實現經濟管理模式創新,應合理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構建一體化經濟管理平臺[1]。例如:以國有企業自身經濟活動業務為中心構建經濟管理信息平臺,順應時代發展,將經濟活動相關財務信息、運營數據轉化為電子數據,并將其傳輸至經濟管理信息平臺,將不同經濟項目作為主要板塊,運用云計算進行數據處理,緩解財務人員數據核算壓力,降低人為失誤現象,同時可在大數據技術基礎上實現數據報表自動繪制,為經濟活動決策提供依據,在經濟管理信息平臺運營中,可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實現平臺精準化管理,為國有企業內部員工提供數據共享服務,挖掘數據潛在價值,整合企業營運資源,借助信息化建設推動國有企業經濟管理創新模式構建步伐。
人力資源為國有企業員工的管理,在當前市場環境下,各大企業面臨“設備易、人才難”的挑戰,高端人才逐漸成為繼尖端技術、先進理念后的又一重要資源,為實現國有企業人才均衡,應注重內部人才培養,逐步提高人力資源管理水平。例如:以經濟管理創新為目標設計科學性人才培養方案,借助“量體裁衣”式培訓展開針對性素質提升,明確經濟活動業務流程,輔以績效考核、薪酬激勵等制度,最大程度激發員工積極性[2]。為構建高質量經濟管理模式,應從戰略角度構建人才信息儲存庫,分為內部人才及外部人才,外部人才信息庫為專業化人才招聘奠定基礎,而內部人才信息庫則為人員晉升提供依據,構建全面化人資管理體系,在高素質人才保障下促進經濟管理創新發展。
實現國有企業經濟模式的創新突破應當從國有企業自身發展情況出發,不斷加強和完善國有企業內部監督和考核機制,形成強有力的監督效能和管理效果。
現階段,在國有企業內部經濟管理過程中,相應的監督考核機制仍不夠健全,內部監管乏力的情況時有發生,部分考核評價機制相對比較落后,沒有做到與時俱進,無法科學合理的發揮考核機制的作用效能,使得許多國有企業經濟管理活動中出現監督導向不到位的問題,影響了國有企業的經濟管理步伐。因此,應加強國有企業內部監督和考核機制的實施力度,對于重大經濟活動和重大投資項目,實施投資監管的全流程監控,對于工作過程中出現的任何問題,及時調整和規范,發揮國有企業監事會的正當作用,調動國有企業經濟管理積極性,實現國有企業經濟管理效率的系統性提高。
綜上所述,創新經濟管理模式是國有企業轉型發展、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是迎合新時代挑戰,提升自身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國有企業應從決策與責任兩個角度完善經濟管理制度,優化現有財務管理體系,借助互聯網促進信息化建設步伐,加強人資管理,全面提升員工綜合素質,為國有企業創新改革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