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天花 西山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物資供應分公司
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基礎,也是我黨執政興國的主要力量與支柱,促進其經濟高質量發展,能夠為 黨的執政基礎鞏固提供助力。同時,這樣還能有效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而要想達 成這一目標,需要積極進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抓住各種機遇與深化改革。在此過程中,還得清楚認識到傳統發展模 式中存在的問題,之后引入合適的手段進行處理與解決。
就當前情況來看,依舊有一些國企受到計劃體制的影響,導致經驗效率比較低,同時發展動力存在一定的不足[1]。而抓住機遇,深化改革則能很好解決這一問題,拓展國企盈利渠道,提升其應對市場變化能力,而生產效率也能隨之提高。
現階段,少數國企基礎產業比較大,不過在資源配置方面卻存在一定不足。究其原因,這部分國企在管理方面往往采用粗放型措施,沒能將國企財力、人力等有效的整合,進而影響到國企經營活力的提升。而深化改革則能促進國企管理模式的調整,從之前的粗放型逐漸轉變成精細化,切實提升國企管理質量。
目前,仍有少數國企在經營利潤增加環節,采用高產效率的方式,沒能將現有資源有效的整合與利用,忽視了產品 價值的開發。而積極進行改革深化,則能有效提高國企在自身行業領域中的影響力,獲取各方面的優勢,促進國企品牌價值有效的提升。
隨著全球經濟化不斷推進,國企發展迎來了很大的機遇,不過在面對機遇的同時,我們也得清楚認識到其背后的挑戰,不斷進行改革的深化,這樣才能真正推動國企經濟高質量的發展,為社會和諧穩定目標的達成提供助力。在此提出 幾點建議: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始終堅持黨的領導、積極進行黨的建設是國企的光榮傳統與優勢?!睘榇?,要想促進國 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目標的達成,最為首要的任務便是進行黨的建設,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是強化黨的政治建設,將該項工作擺在首位,旗幟鮮明的談政治,嚴格把守黨內的政治規矩與記錄,與習近平總書記保持高度的意志,為國企發展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二是做好理論武裝工作。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馬克思主義思想等武裝自己 的頭腦,始終堅定理想信念,同時跟隨著社會發展不斷轉變,為國企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三是把握好選人、用人導向。在此過程中,需要注重激勵與約束共同的落實,提高門檻[2]。而對于現有工作人員,則應該定期進行培 訓,打造高水平、高素質的干部隊伍,這樣便能提供人才方面的保障;四是注重基層黨組織的建設。重點把握好組織力 的提升,采用合適的手段將政治功能體現出來,認真貫徹黨的主張與決定;五是落實監督管理,嚴格遵循防微杜漸的原則,做到抓早抓小,杜絕腐敗問題的出現。
在新形勢背景下,要想抓住機遇,深化改革,積極創新十分的有必要。創新不僅是引領發展的主要動力,同時還是 國企核心競爭力提升的關鍵所在。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是將科技創新擺在突出位置,并在這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引進如大數據、互聯網等,借助此促進國企高質量發展目標的達成;二是引領行業技術的進步。在此過程中,需要相關人員牢牢把握產業變革、科技創新等帶來的機遇,集中進行核心技術、前沿技術的攻關,搶占先機;三是不斷進行科技創新機制的完善,合理落實保障與激勵機制。在這種背景下,國企方面可以定期進行評選,對工作積極、樂于創新的員工進行獎勵,這樣才能有效激發國企內部的創新積極性,促進國企現代化發展與進步。
深化改革有助于激活國有經濟的活力,提升其影響力等。所以,在新形勢下,國有企業應該把握好這一點,從多個方面進行改革的深化。一是應該積極進行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的完善,將企業治理與黨的領導相融合,并且將后者滲透進企業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實現潛移默化的影響,進一步的強化效果;二是得注重國企機制的深化,開發與落實或和所有制,這樣才能將國有資本的價值更好的展示出來。在此過程中,還應該結合企業功能類別進行轉變,促進分類考核、分類改革等,這樣便能為國企注入全新的活力。同時,還得結合實際推動薪酬制度的改革,引進更多優質的人才等;三是得持續進行供給側改革的深化,將一些過剩產能化解掉,打破傳統工作僵局,將企業辦社會的職能合理進行分離,解決各項問題,推動國企發展;四是注重風險防控工作的開展。一方面需要強化風險內控管理,加強監督,提升內部人員風險防控意識,能夠做到及時發現風險、從容處理風險等,將損失降到最低。另一方面,緊抓國企減負債、降杠桿工作,不斷進行資本金約束、資產負債率的強化。通過這些方式,便能有效促進改革的深化,推動國企經濟高質量 發展目標有效的達成。
綜上所述,國企改革成效直接關乎其今后發展趨勢,所以相關方面必須得加強重視,抓住機遇,并且不斷的進行改革深化。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國有企業加快體制創新的步伐,合理進行管理架構的優化。同時,還得注重創新驅動發展策略的落實,加強對先進技術的研發與應用,這樣才能有效提升國企核心競爭力,引領國企經濟朝著高質量的方向不斷前進,促進國企完成全面性、綜合性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