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愛 永清中石油昆侖燃氣有限公司
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我們已經邁入到了知識經濟時代中,在該時代背景下企業所面臨的競爭更大,因此必須要提升管理的有效性,促進管理創新。
在傳統的企業管理模式中,對各個部門、員工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所以部門和員工之間普遍缺少溝通,往往只專注于自己的工作任務,只有在某個部門出現問題的時候,管理層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這種管理模式不夠全面,無法及時有效的解決企業存在的問題,影響企業的發展。
企業管理的質量和管理者的能力素養有直接關系,但很多企業中的管理者并不是專門的管理人才,不僅缺少管理的專業知識,對管理工作也不夠了解。例如,很多國有企業的管理者是政府派駐,政府派駐的人員可能是官員或學者,在某個領域有一定的成就,但對管理工作并不了解。私營企業來說,管理者普遍掌握一定的技術,但并不是專門的管理人才,所以在管理的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問題,進而導致決策不恰當。
內部管理是企業管理最重要的組成內容,做好內部管理可以確保企業的平穩發展,也能提升各個部門、員工的工作效率。但現代企業的內部管理普遍缺少客觀性,也就是公私不分,在管理過程中會出現假公濟私、“講人情”、公私不分等情況,嚴重影響內部管理的效率和質量。
客觀而言,我國企業現代化管理近年來已經取得了較為長足的進步與發展,但是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依舊還存在不小的差距。因此,必須要做的一點就是創立全球一體化的大型企業管理模式,讓世界各國看到中國企業的真正實力。具體而言,在實際工作中必須勇敢面對各類困難,不斷為自身創造更多發展機遇,敢于挑戰所謂權威企業,在企業管理中融合更具時代前瞻性的新型競爭意識,不斷對組織行為、管理規范、管理方法、經營觀念、經營戰略、組織結構、激勵和約束制度、管理技術等企業文化進行系統化調整,一切發展應該立足全球一體化格局,既要維護企業自身的經濟利益,同時還要注意加強企業整體的管理力度。
任何一家企業要想在市場上存活,必須依賴內部各級員工的共同努力與奮斗,形成一股向心力。因此,成功的現代化企業標準之一就是一套完善的人力資源管理機制,這是留住人才的重中之重。具體的實踐路徑,一方面要敢于打破傳統家族血緣管理模式,融合多元化、創新化的“職業經理人”模式,讓企業各級高層都有不同的精英。另一方面,在企業發展中導入股票期權、個人獎金等激勵性工作機制,最大化地激發各級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讓他們打從內心認同企業發展理念,以此來增強凝聚力。以中國首屈一指的民營通訊企業華為為例,其董事長任正非先生說過這樣一句話:“人才并不是華為唯一的核心競爭力,對人才進行管理和激勵的能力,才是一家成功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多年來華為一直非常重視人力資源管理機制的搭建,在重視人才力量的同時,還非常重視員工福利。
構建系統化的企業經營框架,應該盡可能避免出現企業法人、高層管理等憑借個人意愿進行企業決策的行為,任何管理工作都應該以合作商與客戶為出發點,讓企業整個業務與組織架構處于垂直化管理體系之中。其中,戰略發展部門負責提供主導性方向支持,促進客戶需求驅動的業務發展,管理企業品牌與傳播,并監控制定公司業務計劃,進而實現企業未來發展目標;業務單元組織則提供有競爭力、低成本、高質量產品和服務。另外,還需要逐步對企業各個部門的決策、監督等事項進行科學分配,確保企業各個部門能夠在問題產生的第一時間做出及時調整,讓企業經營規模以及各項專業性分工保持有條不紊。
實際上,21 世紀新型企業管理發展模式除開自身經濟利益,還需要在企業文化上多加思考,因為企業文化中不僅包含了實際運營管理過程中的營銷理念,同時還決定了是否能夠得到更多消費者的認可。因此,企業必須不斷創新品牌營銷模式,要自內而外提高營銷管理意識,深入市場內部進行調研與考察,觀察當下消費者的痛點需求,然后再結合企業自身發展現狀來進行品牌樹立,形成良好的企業文化傳播鏈。久而久之,不僅企業自身的知名度能夠得到提升,無形之間還給產品帶來了更加可觀的銷量,促進了企業的現代化發展與改革。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大背景下,企業必須不斷加強內外交流,緊跟時代步伐,這樣才能從根本上保障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當前網絡信息化建設越來越完善,企業必須融合“互聯網+”思維,讓企業管理模式更加科技化,例如以阿里巴巴、京東為代表的電子商務型企業,無論是技術還是管理細節都非常到位。另外,企業還要對同類競爭對手進行了解,敢于承認自身不足,對企業管理不合理的地方及時做出改善,不斷加強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如果條件允許,甚至可以讓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到其他企業多做交流,加深彼此的了解,這樣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在時代不斷進步的過程中,我們逐漸進入了知識經濟時代,在新時代背景下,各個行業的分工更為精細、企業的業務類型更多,發展過程更為復雜,這使得其內部管理更為煩瑣,傳統的管理模式已經難以適應時代趨勢。這就要求企業要對自身所處的形勢、發展環境、競爭力等進行詳細分析,嚴格結合自身情況、市場情況等進行內部管理方案的制定,不斷提升管理的科學性,增強管理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