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惠 嘉祥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企業的管理理念也較之以往有了明顯的變化。其中一個重要的表現就是對于管理會計工具的重視。這一點在當前的信息化、數字化浪潮中表現得尤為明顯。作為對企業進行科學規范管理的重要手段,對管理快會計工具的正確使用,可以有效地節約企業管理成本、促進企業實現經濟效益。
企業的管理會計工具包括標準成本管理、滾動預算管理、作業成本管理、本量利分析、平衡計分卡及其他與管理會計相關的模型、流程、技術等多項內容。事實上,管理會計工具的內涵并不是固定的,而是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外部環境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的。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促進了企業的數字化轉型。而企業管理會計工具的發展則是這一轉型過程的其中應有之義。目前,國內的很多企業對此也給予了充分的重視,將之應用于企業管理的實際過程當中。但在具體的應用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相比國外的一些企業,國內企業對管理會計工具的應用起步較晚,相關的研究還主要停留在理論知識階段,在企業管理實踐中的應用尚不夠充分。盡管財政部先后發布了一系列關于管理會計工具應用的指導性文件,但是其實際落實情況并不理想。很多企業由于管理者的重視程度等原因,未能在企業的運營、融資、投資等重要決策環節中充分利用管理會計工具。如不少企業在進行決策時采用的仍是傳統的成本核算方法,對管理會計工具的價值發掘得不夠。此外,還有一些企業在運用管理會計工具進行績效管理時存在著對其他企業經驗生搬硬套的現象。這也是沒能充分利用管理會計工具的重要表現。
在構建與利用管理會計工具的過程中,企業應在匯總財務數據與非財務數據的基礎上建立相應的數據庫。而管理會計工具所需要的數據具有多樣性、靈活性的特征,如在應用標準成本管理法和本量利分析的過程中,需要收集本企業生產經營的相關歷史數據;按照成本性樣態歸集或分解成本時,需要對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進行準確的劃分。這就需要大量的具有專業財務知識的人員的共同參與才能完成。
同時,對有些企業而言,管理會計工具的應用也存在著一定的難度。其中最為常見的現象就是由于內部控制措施缺失、績效考核指標不健全、相關的規范落實不到位等因素,企業內部的相關量化資料不夠全面,或者數據不夠準確。這就為管理會計工具的應用提供了較大的難度。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企業應積極搭建集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傳遞于一體的信息化管理平臺,以此來為管理會計工具的應用提供必要的條件。企業的管理者對于管理會計工具的應用應給與充分的重視,一方面要通過相關的前期成本投入等方式來為其創造必要的條件;另一方面要將管理會計工具應用所取得的成果應用于企業日常的經營、投資等活動的實際決策過程當中,使之能夠在企業的運營中發揮切實的效果。特別是針對當前存在的對管理會計工具碎片化使用的情況,企業管理者應有意識地構建一個完整的管理會計工具的應用體系,使之成為一個互相聯結的有機整體。
當前,我國企業對管理會計工具的使用主要還處于探索的階段,因而一些不顧本企業實際情況、生搬硬套的事例時有發生。對此,企業的管理者應堅持成本效益原則,從本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的實際出發,選擇合適的管理會計工具。具體來說,則是企業應在自身的長期戰略目標的基礎上,分析企業所處的具體環境及市場情況,來對管理會計工具進行識別、選擇。如就企業的生產環節而言,如果是從事品種較少的產品的大批量生產,就可以采用標準成本管理;而如果是生產規模較小而產品的種類又較多,則應采用作業成本管理。要之,在管理會計成本應用的過程中,適用性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這就要求企業在學習相關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要對本企業的具體情況有充分的分析、考量。只有做到這樣,才能保證管理會計工具可以更好地為企業的經營、發展服務。
管理會計的應用需要有一支具備較高的專業素養的會計人才隊伍。就企業一方而言,應從知識體系、專業思維、業務能力等方面,來加強對現有會計人員的培養,使之能夠具備數字化時代的專業能力。同時,還可以采用一些現代的管理方法。如在企業的內部控制方面,可以強化對會計信息失真的問責機制,以此保證相關人員的工作質量。此外,為了更好地適應數字化時代的管理會計的需求,相關部門也應加大對復合型會計人才的培養力度。除了會計學方面的專業知識外,復合型的會計人才還應具備一定的經濟學、管理學等方面的專業知識。
在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的背景下,管理會計工具可以為企業日常的預測、決策、控制、預算等活動提供必要的信息,從而保證這些活動能夠更好地展開。在管理會計工具的實際應用過程中,企業應注意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及普遍原則與自身實際情況的結合。只有這樣,才能讓管理會計工具在企業的日常經營、管理活動中發揮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