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婷 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
大數據技術作為時代的產物,為各大產業的轉型升級帶來較多的便利。面對行業出現的變化,大數據價值如何被發掘和利用,成為高校教育變革的重點。高校以大數據為發展動能,通過建立完善的財務管理教育體系,在教育質量和服務水平提升上加大投入,不斷優化人才培養的過程,全面提升財務管理教學改革的效果,為企業發展提供智力上和人才上的幫助。
財務管理教學的最終目標為培育面向財務崗位,能夠通過對財務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更加客觀的反映企業的價值,并對企業決策和部署提供數據上的支撐的財務人才。在大數據的環境下,財務行業面對的主要問題為如何利用技術完成對數據的快速甄別,并建立合理的數據體系,為企業決策提供良好的科學依據。在此過程中,財務人員自身的能力水平決定著大數據的應用效果,凸顯財務管理教學改革的必要性。然而,受到我國傳統財會理念的影響,大部分院校在制定人才培養目標時,會錯誤的認為人才培養的主要目的為達成就業,因此在教育中相對于綜合素養更加重視學生職業技能的培育,學生在學習中對于自身能力不相關的課程,會出現學習態度不端正的問題,學習功利化傾向過于嚴重。同時,雖然在教育改革下大多數院校認識教學革新的重要性,但在短時間內完成思想和教學模式的轉變,還存在一定的難度。特別是大數據環境變化多端,在封閉的教育環境中,針對市場變化難以及時調整教學內容,部分人才培養的目標會出現與崗位需求不對接的情況,造成學生就業上的困難,降低整體上的改革成效。
在大數據時代到來的背景下,數據構成內容更加豐富,不但涵蓋碎片化的數據,還具有非結構化的內容,使財務各項工作的方式和手段,都發生重大的變化。面對財務行業出現的改變,當前各大院校在定位人才發展方向,設計和安排財務課程內容時,會忽略財務課程和金融、經濟、投資等知識的融合,將課程內容放置在財會理論上,課程內容過于單一。這種課程內容會使專業內的學生,缺少對金融知識的了解,學習的范圍被局限,院校所培養的學生難以適應現代化財務工作的需要,各項工作的開展存在障礙。現階段,大多數企業融入到金融市場中的方式,主要為依據變化來進行變革,并在全新發展形態下,形成不斷創新的經營模式。在這種較高的要求下,企業在選拔財務人才時,會以創新能力為標準,從這個層面來看,財務管理教學全面變革勢在必行。然而,在實際工作中,大多數院校使用的財務管理教材過于老套,缺少針對外部環境變化進行調整的意識。在硬件方面,除教材和教學技術外,大部分院校大數據教學,單純的停留在多媒體設備應用上,對于智能軟件和高新技術,缺少與課程內容的結合,使學生缺少對技術應用的了解,自身專業水平得不到提升。在教學軟件方面,高校與企業合作程度不深,在校園中的實踐基地建設和相關財務軟件的應用,缺少合理的管理和監督,造成教學時間的浪費,在理論和實踐相脫離下,學生財務能力提升效率不高,難以在短時間內完成崗位過渡和對接。
大數據環境下,財務管理教學的改革創新,首先可通過利用現代化技術改革傳統財務管理授課方式,并適當結合傳統財務管理教學優勢,以線上、線下結合教學的方式,展開多樣化財務管理教學活動,更有助于增加財務管理教學方式的多樣性,提高財務管理教學活動吸引力。在此過程中,財務管理專業教師可通過將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等運用到課堂教學活動中,針對財務管理教材內容,利用相應技術將其制作為5~10 分鐘的教學課件,并進入多媒體設備進行反復、暫停、放大播放,為學生展開更加細致、更加直觀的教學講解,使課堂教學變得更加多樣性、更加多元化。同時,還可通過利用大數據分析處理技術,在互聯網平臺中搜索海量的財務管理教學信息數據,搭建線上網絡教學資源庫,為線下教學活動,開展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支撐的同時,進一步豐富網絡財務管理教學平臺教學內容。其次,還需要財務管理專業教師,根據時代發展變化、財務管理資源更新及財務管理改革發展的全新趨勢,定期更新網絡教學資源庫中的教學資源,并針對學生個體差異情況,利用網絡技術將教學資源庫分為三個層次的教學板塊,根據學生學習能力分別設置相同,學習難度的教學資源,以滿足不同學習差異學生的學習需求,保證每位學生的學習能力都能獲得提升。此外,財務管理專業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前通過上傳在網絡上的講義進行課前預習活動,在課后通過PPT 等課件對教學中的中難點及時回顧,反復復習,還可通過網絡學習平臺提交作業,與同學和教師進行互動交流。以此來促進師生交流互動,活躍財務管理教學氛圍。
加強校企深度合作,建設校外實踐教育基地與資源庫,首先可通過加大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力度,提高其對于大數據環境下創新財務管理教學重要性與緊迫性的認知,引導其明確認識到改革創新財務管理教學方式,對于提升今后企業內財務管理人員職業能力、技術應用水平等,以及為企業信息化建設提供人力資源保障等方面的優勢。之后,建立此基礎上,充分調動企業參與財務管理校外實踐教育基地與資源庫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其主動配合學校相應建設工作,適當為學校提供人力、物力、財力以及地點、資源等方面的支持。其次,在通過校企之間的合作交流,以共享數據庫、數據資源等方式,將各所學校的數據庫分區域或分學院的進行收集、分類、匯總。再結合企業內部財務管理工作信息數據,構建為一個大型的學校財務管理教學數據庫,從而為財務管理教學創新提供專業理論數據支撐的同時,為其提供更加具有實踐意義、符合社會企業財務管理工作需求的數據資源,進一步提升財務管理數據資源庫質量和可信度。此外,建設校外財務管理實踐教育基地,還可通過在校外合作企業內部搭建實踐教育基地,為學生確定校外企業導師,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踐,以及親身了解、接觸大數據的機會,并引導學生將校內所學專業知識運用到校外實踐工作中,以便于提升自身實踐能力,豐富自身實踐學習經驗。
首先,應加強財務管理專業教師信息素養的培訓力度,定期組建有關于大數據技術應用的培訓活動,或是定期開展以“大數據應用”為主題的學術座談會、學術討論大會、學術比拼大賽,以及教研教改工作等,來豐富財務管理專業教師的大數據應用專業知識體系,增強其大數據技術應用能力和水平,豐富其應用經驗。其次,還可通過定期組織財務管理專業教師到學校合作企業中,進行參觀、訪問,并參與企業大數據技術、信息化建設、會計電算化等方面的建設與開發項目,與企業內部技術人員、專業財會人員等參與互動、互訓等,以便于提高自身實踐技能水平,豐富自身信息技術應用經驗,為財務管理教學信息化建設及科技化改革,提供良好基礎。此外,還可通過提高財務管理專業教師薪資待遇、福利等,吸引外界更多優秀財會專業人才,到校內應聘財會專業教師,并通過加強對應聘人員職業技能水平、職業素養、專業知識儲備等多方面的考核與評價,最終篩選出一批高質量、高技能、高知識“雙師型”財務管理教師人選,為現有師資隊伍注入一批新鮮血液。
總而言之,在大數據環境下各類經濟條件的變化,使財務環境發生重大變革。面對行業對于財務人才的高要求,高校財務管理教學面臨新的挑戰,以大數據技術為引領,在網絡平臺中進行線上線下融合教學,強化學生財務實踐能力的培養,成為財務教育變革的必然選擇。在有限的教育時間內,高校不但需要向學生傳遞財務理論知識,還應引導學生樹立不斷變化的財務理念,針對市場的變化,充分調動自身創造力,為企業穩步發展提供人才和智力上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