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婷莉 山西焦煤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物資供應分公司
教育的本質是和知識、信息相關的,而互聯網信息的傳播和交替這種高度的相關性,使互聯網和教育的結合看起來順理成章,以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社交網絡為特征的第三代信息技術架構在未來教育極具發展性。企業安全培訓的目的是讓生產持續安全好轉的根本途徑,近些年安全培訓工作取得較好成績,卻也暴露了安全培訓工作的很多問題。
一是思想觀念落后,對培訓的認識不足,從連年發生的事故看,造成違章的原因大都與思想認識有關。從企業的發展來看,整體趨向于轉型變化當中,而生產經營單位只片面的追求經濟效益,忽視了職工整體素質的提高,致使職工安全意識薄弱。
二是培訓內容陳舊,缺乏針對性,照本宣科是企業安全培訓的通病,單純的在培訓模式上下功夫,猶如“照貓畫虎”,沒有本質的變化。隨著生產條件的改變,生產集約化對人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培訓的方式、內容、手段、評估不能與時俱進,職工得不到較高水平的培訓,走形式主義,與工作脫軌。
三是發展對象的不平衡,層次不鮮明。職工的整體素質參差不齊,專業不盡相同,學習內容及方式單調,培訓方式的單一,采取大規模“一鍋燉”的形式,流于形式。加之傳統的“一言堂”模式,不能很好的調動職工的積極性,老師在臺上講,下面職工懶散懈怠,不知臺上所云,極大的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費,培訓效果不佳。
四是沒有行之有效的獎懲機制。制度的落實帶來的負面影響就是職工思想散漫,對安全培訓不夠重視,只重視量化的考核,缺少了質的考核,沒有把安全培訓與崗位工作相關聯。
互聯網的本質是打破時間和空間等條件的限制,使信息透明化。移動互聯網改變了傳統教育固定學習模式,內容更豐富、形式更多樣、教育手段更靈活。能更好的全面展示教育內容,讓更廣泛的人群獲得更多的知識。虛擬網絡課堂大行其道,實體課堂面臨挑戰。翻轉學習逐漸取代講授式教學成為主流教學模式。特點如下:一、便捷,隨時隨地,不再拘泥于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一臺電腦,一部手機,便可學習。第二、資源豐富。分類整合后的互聯網資源全面、清晰,查閱方便,足不出戶便可學習世界各地的知識。第三、個性化。針對性強,分類全面,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量身定制屬于自己的學習科目。第四、娛樂性。輕松愉快的享受視聽盛宴、趣味性強,繽紛多彩的教育環境讓學習倍感輕松。第五、教育公平性。在互聯網模式下,可以共享優質教育資源,使教育機會均等。
互聯網有著節奏快,變化多樣、強度高的特點,傳統的短期培訓難以適應這些特征。發揮網絡課堂的作用,聚焦在特定的知識點上,從而實現了雙向互動。與時俱進、勝任崗位是所有培訓的出發點,培訓的價值就是解決在這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未來會有更多的培訓從線下轉到線上,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
在“互聯網”時代,知識和信息的承載方式從傳統的課堂模式轉向了互聯網的方式,互聯網成為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重要來源。安全培訓要緊跟時代的發展,在解耦學模式上進行積極的變革,把互聯網當作教學的途徑之一。在線學習和安全教育具備獨特的優勢,信息技術教學模式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發揮最佳的教學效果,把知識轉化為獲取信息的切身體驗。堅持以人為本,讓職工明確自我學習的重要性,主動參與到培訓中。通過互聯網讓職工自主完成知識的學習,進行創新能力培養,提升職工的綜合素質。
從互聯網培訓的模式上看,企業對職工的評價標準發生了明顯的轉變,從過去的“一專多能”向“多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轉變。面對紛繁復雜的行業,不同領域相互滲透,相互融合,企業的轉型發展必將體現在對人才的渴求上。只有從根本上變革,企業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所以企業培訓必將把人才培養作為發展的必要條件。
企業安全培訓能把互聯網技術跟課堂教育教學相融合,通過建構知識體系,用網絡考試衡量培訓效果,增加了職工培訓的參與性。以工作過程為基礎,確定工作崗位,綜合考慮不同崗位的具體工作職責,培養職工的基本業務操作能力,在此基礎上提升職工的綜合素質。
互聯網體現的是開放、平等、協作、共享的精神。企業培訓的講師應該來自一線,不再是傳統的推薦選拔專家評審。職工扎根一線,有著豐富的業務資源,樂于分享知識、案例和經驗,并實現課程需要的迭代。人人是講師、人人可以傳道授業,體驗分享知識的快樂,體驗為人師的感覺,拉近職工和講師的距離,讓每個職工都能成為新理念知識新經驗的傳播者、分享者和實踐者。
講師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是企業安全培訓工作中的重要保證。企業在選擇培訓講師時大膽使用與工作崗位相匹配的人員,堅持高標準、嚴要求,能夠實現優勢互補,形成教育合力,讓優秀的講師資源作為安全培訓的關鍵。
對于培訓講師來講,首先要具備基本的專業知識,認識到培訓的目的就是讓職工更好的適應本職工作。明確專業理論與教學技能之間的關系,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把專業知識和技能當作教學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職工的實際,對不同崗位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科學統籌理論知識與創新知識的地位,結合具體實際選擇適合的教學實踐模式,搭建起“互聯網”的創新實踐平臺。
講師要善于運用大數據進行個性化的教學,未來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教學,必將成為行業發展的趨勢,善于利用互聯網技術,從講師角度來講,能夠更好的探究合作學習,從而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講師只是教學內容的安排者,職工才是獲取知識的研究者,把傳統的“灌輸型”轉變為“獲取型”,真正體現了以職工為本的教學觀,讓課堂活起來,職工動起來,才能實現以學定教。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常態下,要加大企業職工培訓的創新能力,就要增強信息技術與職工崗位的契合度,把互聯網思維融入到職工安全培訓的過程中,企業職工培訓迎來“互聯網”的新時代,要審時度勢,展望未來,從而提升企業職工安全培訓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