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舒涵 江南大學
美國學者邁克爾·波特曾提出著名的“價值鏈分析法”,在整個價值活動中,只有某些特定的價值活動才能創造出真正的價值。在農產品行業中,涉及供應、研發、種植、加工、物流、營銷等多個環節,能否在這條“價值鏈”上找到真正創造出價值的那些“戰略環節”,以提升關鍵環節上的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
從全國范圍來看,我國柑橘產業種植面積逐年擴大,柑橘產量逐年上升,有效利用了土地資源。而在全國柑橘發展形勢見好的背景下,重慶作為直轄市,在全國柑橘產量前十中占據一席,有一定的供應能力。相比較于其他地區,重慶忠縣由于地形等因素,種植難度大,但重慶依舊保持在產量上游,且產量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說明其有一定的供應潛力。
忠縣柑橘采用集約化生產管理,在供應環節具備一定的規模優勢。同時,龍頭企業能夠獲得穩定的長期供貨源,覆蓋范圍大,并與果農、合作社等進行合作,擴大經營范圍。雖然合作過程中會出現違約、收購等問題,并且忠縣有一定的地形劣勢,均會對供應產生一定的阻礙,但縱觀忠縣近些年的發展狀況,總體上,忠縣柑橘的供應環節問題不大。疫情也給忠縣柑橘產量帶來了短暫沖擊,但隨著經濟形勢的恢復,柑橘的供應也逐漸回歸原先的軌道。
而在研發環節,新產品的研究和開發能夠大規模提高柑橘的價格和價值,是農產品價值提升的重要階段,忠縣柑橘具備一定的技術、人才優勢,成功研發出橙汁自主品牌,但是當前的國內環境下,外部競爭尤其激烈,忠縣柑橘雖有研發,但競爭優勢并不明顯。
種植的附加值處于農產品價值鏈的最低端。目前忠縣采用勞動密集型的種植,該種方式技術含量比較低利潤空間也比較小。由于忠縣本身的獨特性,種植過程中也將面臨很多環境問題和資源利用率問題,化肥使用量的增加和土地資源的破壞,都給忠縣柑橘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帶來了阻礙。
柑橘的初加工過程能夠提高柑橘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柑橘價值,但這種價值增加有限,價格需求彈性小,對價值鏈貢獻率也較低。而柑橘的深加工附加值較高,不僅能滿足人們日常生活和生產需求區,還能讓人們獲得更高要求的生活享受。針對加工環節,忠縣的加工產業發展受到制約,生產線匱乏,加工企業極少,以至于在疫情這種突發事件發生后,忠縣無法第一時間找到解決措施,出現了柑橘供應量過大最后滯銷的問題。忠縣柑橘加工生產建設也缺乏明確的規劃,布局較為零散,利用效率低下。
物流環節包含了柑橘達到預售狀態的部分,還包含運輸、儲存的部分,該環節是價值鏈的重要輔助環節,一旦進行良好的控制能夠有效降低成本,實現價值增值。目前忠縣的物流體系還不夠完備,采取的是冷鏈物流:一段式不經過物流商中轉全程冷鏈,該種方式前期投入成本高且模式不夠靈活;二段式依托城市干線冷鏈運輸,對規模化要求高,落地配分倉比較難。在倉儲環節,目前忠縣采取的集中式倉儲和分布式倉儲各有利弊,但均需要較高的成本費用。
在營銷環節上,得益于線上平臺的快速發展,忠縣柑橘企業基于SAAS架構下建設并運營電子商務,銷售方式多樣,將線上與線下銷售融合,取得了一定的營銷網絡優勢。可以看到品牌的附加值處于農產品價值鏈的最高點,而忠縣柑橘在品牌發展中,雖有品牌的產生,但品牌影響力較弱,也不具備明顯的品牌效應。與此同時,營銷雖有優勢,但有些營銷模式,例如龍頭企業帶動模式,尚未完善。
通過本文分析,得出如下結論:第一,忠縣柑橘的供應環節問題不大,疫情也給忠縣柑橘產量帶來了短暫沖擊,但隨著經濟形勢的恢復,柑橘的供應也逐漸回歸原先的軌道。第二,忠縣柑橘雖有研發,但競爭優勢并不明顯。第三,由于忠縣本身的獨特性,種植過程中也將面臨很多環境問題和資源利用率問題,化肥使用量的增加和土地資源的破壞,都給忠縣柑橘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帶來了阻礙。第四,忠縣柑橘價值鏈除了供應環節,均有可以延伸的著力點,尤其要注重高附加值環節例如研發與品牌環節的價值提升。
在疫情肆虐災害頻發的當代,鄉村振興、三農問題、農業供給側改革和農業現代化等話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農產品的可持續發展值得繼續研究,希望本文能夠為我國優質農產品延長提升產業鏈和價值鏈提供一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