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倩 呂妍凝 廊坊職業技術學院
新時代,整個社會對專業技能型人才有很大的需求,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供給短缺。一些企業不惜花重金聘請有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但是卻一才難求。因此,國家下決心大力扶持高等職業院校的發展,推動其開展集團化辦學,促使高職教育高質量發展;高職院校必須擔負起國家與社會賦予的責任,通過多種舉措來創新校企合作,為社會輸送更多高素質復合型的人才。
高職教育集團化的發展,離不開政府政策的推動和支撐。校企合作中的法律規范概念模糊。雙方簽署的合同等法律條款問題應逐步細化。雙方共同合作培養高質量人才,基于完善的政策措施及明確的管理操作,雙方就訂單培養、人才質量、技術職責等方面,缺乏系統的政策規范及有效溝通,導致雙方資源浪費的現象時有發生。
高校教育集團化發展過程存在很大的目的性,企業實際需要某方面專業的特長生,則高校通過學習教育,僅僅培養教授此專業方面的知識與教育,大多數屬于定向培養,從而學生全面發展的能力受阻,打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單從專業技術素質的方面考慮,有效人才是遠遠不夠的。全面結合基本知識的培養,才能推進校企合作的實質性發展。從長遠看來,培養素質全面的人才有利于校企雙方達到合作共贏,長期發展的目標。
就企業而言,利益至上無疑是企業生存之根本,成本效益是精打細算,以低成本換取高收益是大多數企業的生存之道。企業文化的建立應從長遠目標上發展,真正意義上的校企合作,對企業自身的發展意義重大。就校方而言,高職教育專業性強,同時國家對高職教育投入資金缺失,學校與企業合作的意愿嚴重不足,缺乏足夠的激勵措施,促使學校不愿意與企業合作。另一方面,即使校企合作達成共識,從規模、層次上來講也受限,學校資源匱乏,很難滿足當代學生全面發展趕超社會高速發展的軌跡,造成校企雙方脫節。
高校教育集團化的校企合作是一項復雜的結構系統。學校企業是兩個獨立的整體,雙方需要中間聯絡機構牽線搭橋。這種聯絡機構提供雙方所需信息,從而快捷高效地完成校企間共同的意向。然而,就目前階段來講,專業的聯絡機構少之又少,即使有這樣的機構存在,往往缺乏專業能力,對企業所需人才的需求與學校準確輸出人才不能達到共識。這些組織聯絡機構沒有更專業、更細致的分工,使校企雙方的發展很難達到滿足,導致合作不能完美進行。
首先應該清楚的認識到校企合作雙方主體地位是平等的。校企合作要深度融合,將資源進行優化整合,達到資源配置的帕累托最優化。學校提高了核心辦學效益,充分利用學校的各種教育資源,高質量的全面發展人才,做到了人盡其才,才盡其用。企業增加了生產經營效益,從儲備人力資本中得到回報,促進企業長期穩定發展。
政府的專項經費存在局限性,但可以向集團化的校企合作稍加傾斜,從而減輕校企合作中自主籌資的負擔。從長遠來看,校企合作是有利于雙方共同成長的。企業可以通過向政府申請專項建設資金,達到支持學校辦學的力度,從而使學校辦學規模、教學質量得到優化,進而為企業提供技術性人才的輸入,幫助企業的生產經營得到更好的發展,最終校企合作達到互利共贏的成果。
專業的校企合作聯絡機構,能夠保證雙方供需平衡,信息完全暢通。雙方擁有平等的主體地位,合作起來才能更有效率。雙方在專業機構的聯系下,各項規章制度、運行手段、人才培養水平等方面才能達成高度一致。另一個層面,學生的基本權益得到保障,企業的秘密得到保護,雙方在充分協作的條件下,一定會開創新局面,再上新臺階。
學校提供專業素質的師資力量、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綜合水平的知名教師,提高學校整體實力水平,從而吸引更多企業前來辦學,進而有更多的選擇空間。企業擁有成熟的培訓場地,有效填充了學校缺乏實訓基地的不足,將雙方完美融合,使學生學到的知識真正運用到實際工作中,親自動手完成操作,使理論知識得到充分運用,并且使學生更快、更早地融入到社會企業的環境中去,提前適應工作場地,有助于他們的快速成長。
激勵機制是促進高職教育集團化校企合作成功的手段之一。完善配套合理的激勵機制,促進校企合作進程的快速發展,真正給高職教育集團化的校企合作帶來動力支撐,為高校教師和企業技術專家提供交流平臺,加強雙方互動協調,共同進步,進而實現時代賦予集團化校企合作的新目標,為雙方的發展規劃提供強有力的激勵保障。
實踐出真知,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的培養,不能僅僅落實在高校專業理論知識的培養上,脫離課本的實踐往往又無從下手,真正的建立在理論基礎上的實踐的培訓顯得更為重要。校企合作的發展態勢是專業技術和職業素質的有效結合,高校的培養注重專業知識的教授與滲透,企業的工作實踐則是將理論付諸于實際的融合過程,幫助企業迅速識別區分各類人才的目的培養,提高工作效率。構建集團化的校企合作,是當今時代發展面臨的挑戰,采取高效性、整體性的措施推動集團化的校企合作,為企業創新發展尋求合理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