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正峰 遼寧華宇業瑞企業管理有限公司
通常情況下,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斷面最小尺寸會在1000mm 以上,最高溫度與外界氣溫溫差超過25℃。在實際施工過程中,需要對其特點進行關注,具體如以下幾點:(1)較于普通的混凝土,大體積混凝土體積更大,因此配比設計較為困難,實際施工需要大量的原材料,結構施工的工程量較大。(2)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中,由于建筑結構復雜、體積龐大,澆筑期間需要準確把握施工整體性,避免出現縫隙等問題。(3)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難度較高,且器械和技術水平將直接決定該技術的應用質量,因此加大了大體積混凝土施工的難度。(4)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如工序不當,會導致混凝土結構體積變大,增加混凝土裂縫的出現概率,影響工程建設的整體質量和安全。
正確的混凝土配比是確保大體積混凝土正常運用的關鍵因素,整體來說,混凝土配比就是水泥使用量、摻和材料、外添加劑與砂骨料等材料做一定的配比。首先,就水泥用量的角度而言,水泥用量的合理縮減能夠緩解水熱化的現象,在設計者同意的情況下,混凝土需要依據一段時間的抗壓強度進行適配,通常要通過很多組的適配后才能夠完成對于水泥用量的確定。在該過程里,應該先依據施工情況來擬定防裂方案,并依據已有的施工條件來對水泥水化熱后最大溫差的計算,之后再基于這個基礎對最大溫度的收縮應力進行預估,如果混凝土的抗拉強度在規定范圍內,也就證明挑選的防裂方式是可行的,可以預防裂縫的出現;如果其未在抗壓強度規定的范圍之內,就需要借助降低水熱化產生的溫升值、優化施工的具體工藝、調節混凝土具體的入膜溫度、提升抗拉高度、減少混凝土內外部溫差等來做重新計算,進而確保應力在規定的范圍之內,才能夠展開下一步的施工。
水熱化現象的出現,會導致隔熱現象嚴重,從而使得混凝土結構出現溫度差異的不良影響,所以為了減少此類情況的發生,相關的工作人員應當使用科學合理的方法進行預防。可以從水泥水熱化這方面進行有效的解決:首先,施工人員可以選擇水熱化程度較低的水泥材料,同時加入部分的減水劑,來減少水泥量,然后在使用相關的技術降低混凝土的溫度差,可以通過三個步驟來解決,一是在澆筑前將鋼管依次排開進行填埋施工;二是澆筑時,應當均勻持續的進行澆筑;三是澆筑完成后,需要通過冷水進行降溫處理。最終,可以通過防水草簾等方法對建筑結構進行保溫處理,使得混凝土表面降溫較慢,較少內外的溫度差異,盡量避免裂縫的出現。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振搗作業是在混凝土完成澆筑之后,以此來防范裂縫,降低其對房屋工程的影響。在工程實施中,無縫技術有著較為明顯的優勢,其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使用振搗棒進行作業,嚴格控制振搗時間,避免大體積混凝土性能受到影響。第二,根據混凝土實際狀況引入預應力,有效發揮其作用,避免結構主體裂縫的產生,使房屋建筑更加安全、結實、耐用。圖1所示為常見的混凝土振搗形式。
外界的因素通常會影響施工的效率,而在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期間,為了降低裂縫出現的概率,后澆帶施工正在被廣泛的應用,其可以大大的提高混凝土結構的穩定性和整體性。此外,在實際的施工期間,部分的干擾因素無法避免,例如溫度應力的干擾,所以工作人員在施工時,要對混凝土的不同結構進行分段處理,對各段混凝土結構的長度等相關的數據進行分析,然后通過科學的施工技術對裂縫進行修復,減少混凝土溫度應力的影響。在施工階段的后期,對混凝土進行均勻的澆筑,使得各段的混凝土的結構形成整體,確保混凝土結構的整體性和穩定性。在澆筑施工大概40d左右,再進行后澆帶的施工,此外不論使用何種的施工技術和方法,都需要做好前期工作,尤其是對混凝土的接觸面鑿毛工作,只有確保接觸面干凈整潔,才能夠有利于后續的施工。
混凝土澆筑難度大、耗時長,完工后的養護工作能夠適當提升混凝土使用年限。當混凝土進行分段澆筑后,可在混凝土初凝與終凝之間采取二次鼓搗,或者通過重復抹壓使其密實,或者抹壓排除上表面泌水,如此可排除最早形成的表面裂縫。混凝土澆筑后的6小時到18小時內,對其進行灑水。混凝土的養護時間需控制在28天內,對一些重點部位或者有特殊要求的部位可適當延長養護時間。對于混凝土的早期養護來說,要安排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相關操作,對維持飽和水的草袋或者麻進行遮蓋,防止陽光對其暴曬,并做好細致的養護記錄。此外,為保證混凝土品質以及外觀,使混凝土平整度滿足要求,可對混凝土外露面進行錯臺掛簾,對表面留存布條或者木塊、蜂窩等狀況在混凝土凝固前就給予處理。
將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應用于建筑工程建設中,需要加強管理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確保作業人員知識水平達標,做好施工中混凝土配置、澆筑等方面管理工作,定期考察專業人員技術水平,保證其能夠在具體工作中合理完成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工作。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中通過合理應用該技術可以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整體性,有助于推動整個土木建設行業發展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