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云 湖北工業大學工程技術學院
在當今的社會發展中,由于市場的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對于人才的需求、要求也在提高,使得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也成為高校的重點任務。與此同時,國家在近幾年開始重視高校開展創新創業人才教育,由于新產業、新技術的蓬勃發展,對新時代年輕人的綜合能力提高也有了新要求,需要他們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同時還需要具備優秀的創新創業能力,這不僅是每個高校教育的重點,也是我國教育事業的核心。但是,由于我國對于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推廣較晚,在培養大學生綜合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的道路上,面臨了許多的挑戰和問題;而本文結合我國當前階段教育的發展目標,探索這種模式教育道路上的改善措施。
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較為落后,而且我國的教育模式更加偏向于應試教育,導致學校的教育目的,是為了能夠讓學生通過期末的考試,從而忽略了教育的真正目的。但是,隨著新時代的到來,我國在人才培養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導致新產業的發展,新技術的開發較慢,這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我國高校的教育有一定的不足,大學生的綜合能力得不到提高。
在近幾年,我國對高等教育進行了改革,要求高校在教育的過程中,將教育重點放在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綜合能力方面,重在培養適合新時代發展的大學生。然而,由于我國高校的學生逐年增加,高校的教育任務也越來越重,很多高校不能夠完全地落實這一教育任務,并且在培養大學生綜合能力過程中,不能及時解決出現的問題,導致創新創業教育也無法真正地實現。
大學生作為接受創新、創業的主要對象,在接受高校的教育過程中,要積極學習自己的專業知識,還要學習豐富的創新、創業知識。但是,從目前的大學生學習狀況來看,課堂上玩手機、睡覺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很多大學生也缺乏好好學習的意識,一方面缺乏足夠的專業知識,另一方面也缺少創新創業的能力。
與其他階段的學校教育相比,高校的教育目的主要是培養大學生的綜合素養,即學習專業知識的能力,以及運用專業知識的能力,而高校積極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能夠真正意義上提高大學生的創新精神以及創業能力。因此,高校在進行創新、創業教育時,要更加關注大學生運用專業知識的技能,并為他們在未來的發展中提供保障。
隨著我國社會的轉型,高校的教育重點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對于學生不僅僅是要求他們掌握專業知識,更多的則是創新精神、創業潛力的培養,而且在如今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由于人才的匱乏,導致很多企業無法適應市場的發展。因此,高校積極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幫助學生在實踐中學會運用專業知識,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對于大學生而言,進入大學學習主要是為了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從而在畢業后能夠找到一份工作。但是,由于當今社會的競爭力越來越激烈,企業對于大學生能力有了更嚴格的要求,而這造成大多數的畢業生,面臨著失業的困擾,不能充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目標。因此,高校要加強創新創業方面的教育,提高他們能力的同時,為他們未來的職業提供更多的競爭機會。
首先,高校重在對大學生進行專業方面的教育,而且專業知識也是大學生在大學學習的重點,更是未來在社會發展的重要保障。因此,高校要根據自身的辦學特色,結合時代發展的趨勢,來優化專業教學的內容,有效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從而能夠從根本上改善大學生的學習現狀,使得他們的綜合能力得到提高。
專業教師作為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重要途徑,能夠為學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大學的教學過程中,大學教師要發揮自身的作用,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創新創業意識,另一方面在課堂上注重創新創業知識的灌輸,將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進行融合,積極拓展大學生的思維能力。畢竟很多大學生學習的時間不長,對于很多大學生來說,只有課堂的學習時間,在課后并不會運用到專業知識;所以大學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充分利用課堂時間,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從而提高大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大學的教育的過程中,不僅要積極學習專業知識,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還要學習在工作中靈活運用專業知識的能力。在實際的生活中,由于很多大學生選擇的專業,并不是自己喜歡或者擅長的,但是仍然需要具備積極學習的心態,通過對專業知識的學習和掌握,來提高自身的創新創業意識,從而有效地增強自己的綜合能力發展。
由于大學作為學生步入社會的過渡期,很多高校為了適應國家的教育改革,在很多專業的教學過程中,都和企業進行了項目方面的合作,而這能夠有效地幫助大學生提高他們的創新創業能力。因此,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他們要把握住高校提供的這個學習機會,積極參加這些項目活動,在實踐中學會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開拓自己的思維,從而使得自己的綜合能力得到實質上的提高。
綜上所述,在當今時代的發展背景下,高校進行創新創業人才綜合能力的培養,不僅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是充滿挑戰的過程。隨著國家對于教育的改革,社會開始重視大學生對于專業知識的學習,以及他們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而且我國高等教育在近些年進行了改革,大學生的數量也在逐年增加,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社會的就業壓力,所以高校都開始探索新的教育道路,重在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以及綜合能力的培養,激發他們創業的潛力,從而有效地幫助他們應對新時代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