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 賈蕊 郭曉蓓 安康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認為知便是行,行便是知,知行具有同時性;強調思想上的覺悟尤為重要,其可以用來啟發(fā)當代大學生認識道德的重要性,從而培養(yǎng)正確的道德觀念。
王陽明的“知行合一”思想主要論述“知”與“行”的內(nèi)在關系,其主張“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旨在糾正知行相脫節(jié)的問題。這一思想以“心”為出發(fā)點,良知為本體,“致良知”則是后天工夫的表現(xiàn)。從辯證唯物主義角度看,王陽明的“知行合一”思想存在主觀唯心主義問題,但其中亦不乏可以借鑒的優(yōu)秀理念。
在王陽明“知行合一”中,“知”是指意念、良知、認知,其所謂:“見好色屬知;聞惡臭屬知”。它包含兩個方面的內(nèi)涵:一是“良知”,是指人與生俱來的道德意識和判斷力,即非之心,知善知惡;一是“見聞之知”,是指人從外界事物所學習的內(nèi)在道德知識。“行”是指意念外化的具體行為,其所謂:“好好色屬行;惡惡臭屬行”。也就是說,意念的發(fā)動就是行;另一方面,行指的是篤行,知的工夫達到真切篤實便是行,即為“致良知”的工夫。
作為心學的代表人物,王陽明的“知行合一”思想與馬克思主義闡述的實踐與認識的關系是有區(qū)別的,這主要由于王陽明過于注重內(nèi)心的“知”,而忽視了在客觀世界中“行”的重要性,例如在公交車上如果只有讓做的意愿卻沒有產(chǎn)生讓座的行為,在王陽明看來也是做到了“知行合一”。而我們今天用到“知行合一”一詞,往往是偏向馬克思主義的,更注重的是實踐表現(xiàn),只有把內(nèi)心所想付諸行動才算真正的“知行合一”。
道德觀念是指人們對自身、他人和世界所處關系的系統(tǒng)認識和看法,良好道德觀念的培養(yǎng)不僅對個人,乃至對整個社會的發(fā)展都有著深刻的意義。大學生群體作為社會未來的支柱力量,其道德觀念的正確養(yǎng)成尤為重要;但是由于一些因素的影響,部分大學生在道德觀念培養(yǎng)的過程中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方面表現(xiàn)為部分大學生道德自覺性較差。一些初入大學校園的學生由于在高中緊張的學習環(huán)境中壓抑太久,一旦松懈容易產(chǎn)生不知所措的心理情緒,從而導致自覺性松弛,嚴重者甚至會迷失自我。此外,大學生剛好處于價值觀向成熟過渡的重要時期,尚缺乏穩(wěn)定的正確辨別能力,容易被負面思想所誘導,或對未來沒有合理規(guī)劃,亦不會有所行動。
另一方面表現(xiàn)為部分大學生知行轉換不暢。雖然大學生在求學過程中學過有關道德觀念的大量理論知識,但由于日常生活經(jīng)驗相對匱乏,理論和實踐結合不足,容易導致所學理論知識變成膚淺、靜止、“知而不為”的刻板理念。“知而不為”是指大學生受主觀情緒的影響,即使理解了知識,也不愿意付諸行動,其常常表現(xiàn)為“知而不敢為”,也就是受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對道德原則產(chǎn)生懷疑,從而阻礙道德行為;例如遇見倒地的老人不敢扶,擔心被“碰瓷”等。
從提高大學生的道德自覺意識層面看,王陽明的“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都是強調道德的自覺性和主宰性。王陽明曾說:“人心能夠知曉行為的厭惡,也能自覺的去為善”,當今社會物質較為豐富,相對誘惑因素過多,容易使得部分大學生在道德觀念培育的過程中面臨嚴峻挑戰(zhàn),此時需要幫助大學生避開自身固有的、消極的判斷是非善惡的道德觀念和認知,增強其對事物的洞察力和理性思維能力。在此,大學生首先要通過不斷的學習,加深對事物的洞察力,從而做到對事物更加客觀全面的認識,為做到“知行合一”夯實基礎;其次,大學生必須注重加強理性思考能力,要有主動歸零的學習和求知心態(tài),這樣才有利于吸收新事物;最后,可以制定計劃進行自我約束,進而提升自覺性,不斷激發(fā)自身主動的思考能力和行為能力。
從強化大學生的知行轉換意志層面看,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認為知的工夫達到真切篤實便是行,這比較偏向主觀唯心主義,過分強調知的必要性,而忽視了實踐的重要性;也正是在這樣的思想影響下,明末出現(xiàn)了官宦士人“平時袖手談義理,臨危一死報君王”的局面。在此,要吸取王陽明在知行轉換方面偏頗的教訓,并結合新時代大學生道德觀念培養(yǎng)的要求,將意念之外的客觀實質行動置于首位,避免忽視實踐的重要性。
需要補充強調的是,大學生應先學好道德理論知識,為“行”提供豐富的理論基礎;但是不能止步于此,否則容易“紙上談兵”。但丁曾說:“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王陽明也曾指出求知不等于修德,知識的多少與道德水平的高低并不成正比,關鍵在于知與行之間的轉換。因此,大學生要注重結合實踐對自己的行為表現(xiàn)進行評價與反省,從而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使道德認知與道德行為相統(tǒng)一。
正確認識和把握王陽明的“知行合一”思想有助于大學生厘清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的相互關系,從而引導整個群體甚至整個社會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大學生是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過程中的重要后備力量,正確道德觀念的培養(yǎng)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