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昱棠,李 明,王永飛
(臨沂市水利局,山東 臨沂 276000)
近年來,臨沂市委、市政府按照“市場化運作、規模化建設、專業化管理”的思路大力推進全市農村供水管理體制改革工作,從根本上解決過去農村供水工程管理亂象,改革建立全新的農村供水管理體制,實現了供水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群眾長受益。
臨沂市農村飲水工作先后經歷了中德合作糧援項目、千村解困、村村通、鞏固提升等階段,投入不少資金,建成不少工程,但由于地域廣、山丘區面積大,受地理條件、資金不足、管理不善等因素制約,全市農村飲水安全仍存在發展不平衡、工程年久失修、管護不到位等問題。截至2018年底,全市仍有5 000 多個村莊未解決飲水安全問題,“自來水普及率、水質達標率、集中供水率、供水保證率”全面低于省平均水平。
早期建成的水廠,投資標準低、建設規模小,設計的水量、水壓標準都低于城市供水標準,供水管網普遍偏小。加上近年來面源污染加劇、地下水位下降、設備設施老化嚴重的影響,普遍存在供水能力偏低的問題。據統計,全市規模以上水廠正常運行率不足50%。部分縣區單村工程、小型工程等未納入集中供水管理,由村委會直接派人管理,無專業檢測人員,消毒設備使用不規范,普遍沒有正常運行,水質合格率較低。
全市以前農村供水由城區自來水公司、水廠、供水協會、水利站、村集體、承包租賃以及其他方式進行管理。其中,水利站、村集體、承包租賃等管理的1693 個村、155.6 萬人的供水,對于一些規模不大的聯村供水工程,基本由鄉鎮管理,單村工程則由村級進行管理。管理方式多元,不利于工程的管理和維護,經常出現運行問題,給群眾帶來不變。
早期建成的水廠大部分沒有變頻控制設備,采用高位水池供水,不能自動供水,水泵效率低,管網漏損嚴重,平均漏損率達20%,有1 693 個村運行不正常,涉及人口155.64 萬人。其中由于收不抵支造成工程停運的有878 個村、81.72 萬人,占運行不正常村的51.86%。以蘭陵縣某水廠為例,設計供水能力為5 000 m3/d,現狀日供水量不足1 000 m3/d。由于跑冒滴漏嚴重,用戶查表水量與出廠水量存在嚴重偏差,有的水廠出廠水量比用戶查表水量大接近1 倍,造成水費收繳困難,水廠長期虧本運營。
將農村飲水工程由過去的政府投資、管理,改為市、縣具有市場主體資格和相關資質的國有公司或國有資產控股參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投資運營,政府主管部門負責監管。目前,市中心城區農村供水由市水務集團統一運營,各縣均采取整合或新建方式成立國有公益性供水公司,負責本轄區農村飲水工程的融資、建設、運營、管理和服務。如費縣將原縣自來水公司整建制劃轉,新組建費縣和源水務有限公司;莒南縣將縣水利局直屬的潯源供水服務中心,改制為莒南縣水務集團有限公司等等。
實行擴水源、擴水網、擴水廠“三擴”工程,發揮規模效益。擴水源,主要采取現有水源地擴容、新建水源工程等方式,實現多水源地聯合調度、互為補充,提高農村供水保障能力。擴水網,以原有骨干水網為依托,通過改、擴、建、并、聯等措施,延伸水網管線,擴大水網覆蓋面。對臨沭、蘭陵等平原縣(區),打造“一縣一網”供水格局。擴水廠,就是規劃建設適當數量規模以上水廠,適當擴建現有“千村萬人”水廠,逐步取締、關停規模以上水網已覆蓋的小型水廠和單村供水工程,擴大規模供水覆蓋人口。
發揮國有公益性供水公司專業技術優勢,參照供電、供暖企業的做法,建立健全標準化體系,提升專業化建設和管理服務水平。在建設環節,嚴格執行基本建設程序,把好財政評審、招標投標、工程建設和監督檢測“四個關口”,確保工程建設質量。在供水環節,建立縣級供水公司、鄉級供水服務站和村級供水服務站“三級聯動”機制,對農村供水實行統一調度維修、統一考核監管、統一物資調配。同時,堅持專業的人辦專業的事,充實國有公司技術力量和專業管理人員,有效保證工作需要。
農村供水是公益性工程,過去實行的是政府建、集體建的方式,政府投資壓力大。此次農村飲水安全兩年攻堅行動,總投資達55.92 億元,單靠政府財政投入難以滿足建設需要。實行市場化運作,各縣(區)政府將國有集體資產整合劃入國有公益性供水公司,由其作為投資運營主體,有利于爭取金融機構支持,而且有利于國有公司做大做強。
經測算,當規?;泄┧こ趟畠r1.0 元/m3,用水戶達到2 900 戶,戶均用水量達到每月8 m3時,所收水費才能基本保障電費和人員工資。農村飲水規?;ㄔO,改變過去“城鄉分割、各自為戰”的局面,建立“有償供水”“以水養水”“以工補農”的良性循環機制,有利于提高工程建設效益。如臨沭縣啟動實施“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累計投資2.4 億元,新建、擴建凌山頭水廠等4 座水廠,日供水能力達到6.5 萬t,鋪設各類主支管網680 多公里,將多個水源及水廠連通成“一張網”,提高了供水效益,實現了投資收益均衡。
實行市場化運作、專業化管理,將現有單村、多村供水納入國有供水公司集中運營,后續投入有保障,管理服務跟得上。如蘭陵縣依托眾興水務公司,整合縣自來水公司、農村13 座水廠,成立縣級專業化管理運營公司,創建“一家企業運營,一個部門主管”新模式,實行城鄉供水、排水、節水等涉水事務統一管理,從根本上改變了“多龍管水治水”局面。臨沭縣創新采用“互聯網+農村飲水”新模式,優化農村飲水信息化管理系統,依托信息化管理系統制作手機APP,實現工程報修、水費繳納等便捷化功能,實現了用水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精準化。
據統計,全市沒有配套消毒設備村共有4 160 個,涉及379.39 萬人,分別占總村數和總受益人口的41.48%和43.10%。同時,臨沂市水源地多,監管未能實現全覆蓋,無水源保護區的農村供水工程覆蓋3 281 個村,涉及312.49 萬人,分別占總村數和總受益人口的32.72%和35.50%。通過實施規模化供水,推行專業化服務,明確政府部門的監管責任和國有公司的運營服務責任,有利于讓農民群眾用上“安全水”,吃上“放心水”。據統計,全市兩年內將按照供水水質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標準,新建、改擴建25 座規模以上水廠,直接受益人口458.3 萬人,規?;泄┧蔬_到8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