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梅,賈曉冬,謝 帆
(濟寧市水利事業發展中心,山東 濟寧 272000)
濟寧市位于山東省西南部,現有小型水庫242 座,其中:小(1)型水庫 39 座、小(2)型水庫203 座。這些水庫主要分布于東部山丘區泗水縣、鄒城市和曲阜市境內,承擔著防洪、灌溉、供水和生態等多重功能,是濟寧市防洪工程體系和水利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障農村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然而,這些小型水庫多建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運行存在著管理體制不順、運行機制不靈活、工程產權不明、管理責任及管理范圍不確定、沒有日常管理機構等問題。因此,進行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與創新,已成為濟寧市水利工程管理中一個急迫且重要的問題。
1)強化依法管理,完善配套法規建設。2018年市政府修訂了《濟寧市小型水庫管理辦法》,明確了小型水庫管護主體、管護責任、管護人員和經費保障,按照管轄區域全面實行湖長制,落實小型水庫行政、技術、巡查“三個責任人”,明確了“三個重點環節”,對水庫安全運行管理提出了明確要求。2020 年,又將小型水庫安全運行管理納入河湖長制管理,實行一體化考核管理,著力解決“缺人員、缺設施、缺經費”等突出問題,切實扭轉長期以來“重建輕管”局面。
2)加強基礎工作,提供安全保障。2020 年濟寧市對全市167 座水庫進行了安全鑒定,實施了小型水庫除險加固,消除了工程安全隱患。結合泗水縣賀莊水庫、龍灣套水庫等大中型水庫省級標準化管理試點建設,以點帶面,積極推進小型水庫標準化管理建設。
1)落實管護人員,加強業務培訓。一方面合理確定小型水庫安全管理和工程養護人員。如泗水縣共落實村級安全管理人員97 名、物業公司養護人員26 名、服務中心巡查人員22 名。同時,縣河長制工作協調中心不定期組織抽查和暗訪,縣水務局聯合財政和鎮街,每季度對小型水庫日常管護成效、物業人員養護現狀、水庫安管員履職情況進行考核,考核結果作為資金撥付、補貼發放的主要依據,獎優罰劣,有效提高了相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另一方面下沉執法力量,對執法人員加強業務培訓,提高人員素質。采取集中培訓和現場培訓與演練相結合的方式,對安全管理主體責任和行政、技術、巡查三個責任人進行了全員培訓和演練,共培訓三個責任人765 人次,培訓率100%,同時,落實了監測預報預警通信措施、調度運用方案、防汛應急預案三個重點環節。
2)落實經費保障,夯實管理基礎。2020 年,濟寧市按照山東省小型水庫最新補助標準,提高小型水庫年度管護資金,共落實省、市、縣三級維修養護經費1366 萬元,并已全部到位;實施了水庫管理房建設,每座水庫都建設了管理用房;投資3 400 余萬元對東部山區240 座小型水庫實施了大壩照明系統、視頻監控系統、滲流測壓系統“三個系統”建設,對水位監測、預警預報實施了提升改造。并啟動智慧防汛系統建設,在系統上可實時查看雨量、水位、流量、壩壓、風險區域、重要部位水利工程視頻監控,為防汛指揮決策提供科學支撐。
1)創建“以大帶小”管護模式,創新網格化管理。借助2019 年事業單位機構改革的機遇,泗水縣創建了小型水庫“以大帶小”管護模式。明確把小型水庫按照分布及流域統籌納入各服務中心管理,明晰了服務中心相應的巡查、記錄、反饋、督導職責,從制度層面賦予了各服務中心對小型水庫的管理權限和服務職能。
2)明確管理服務范圍和包保責任人,編織社會服務網絡。經過多方征求意見,各服務中心分別認領了3~23 個不等的小型水庫管理服務范圍,同時確認了每座小型水庫的包保責任人,在橫向完善小型水庫鎮村三個責任人管理線的基礎上,又縱向搭建了縣河長制工作協調中心、各庫閘壩服務中心、包保工作人員服務線,織密織實小型水庫的行政化管理網格。同時,選聘“民間湖長”139 名、發動269 名小型水庫周邊群眾參與護水志愿活動,有效補充小型水庫的社會化管護,營造了共治共享氛圍。
1)采取市場化運作,政府購買服務方式。近年來,針對小型水庫工程特點,濟寧市按照所有權、管理權、經營權與維修養護工作適度分離的原則,采取市場化運作、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集中把小型水庫的工程類維修項目和保潔類養護項目分別招標。一方面,嚴格選取具有水利施工資質的公司,進行高標準維修和建設。認真選取具有一定專業人員的物業公司,對小型水庫定期養護,實行物業化管理、專業化維護、保姆式服務。經過公開招標,各有關縣(市)水務局與物業公司簽訂養護保潔合同,財政每年出資,對全市小水庫實行委托方式管理,履行小型水庫的日常養護責任。
2)鼓勵企業,共同參與小型水庫養護工作。同時,對社會資本依托小型水庫生態環境經營企業,濟寧市探索了誰受益最大、誰保潔養護的做法,促進小型水庫管理范圍內日常整潔有序。
通過改革,濟寧市轉變了過去小型水庫無人管、措施不到位的局面,解決了小型水庫點多面廣、偏遠分散的管理養護難題,實現了有章理事、有錢辦事、有人干事。如泗水縣小型水庫在防洪抗旱、灌溉、改善生態環境等方面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日益凸顯。
結合河湖長制,濟寧市以管帶護,向護要美,通過水源涵養林修復、農村河溝塘水系重建、畜禽糞污整治、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因地制宜,循序漸進,給水庫周邊群眾打造出“水清、岸綠、庫美”的良好生態,助力美麗鄉村建設步伐。目前,泗水縣前等齊、青龍莊、西峪等村莊利用小型水庫周邊美麗的環境,發展林果業和生態旅游業,吸引了周邊各地的游客前來觀光游覽,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增加了當地農民的收入,助推了美麗鄉村建設的品位提升。
在保障小型水庫安全運行的同時,濟寧市結合美麗鄉村、生態旅游、鄉村振興戰略對小型水庫改造升級,打造出“水清、岸綠、庫美”的良好生態,為水庫周邊發展旅游業提供了機會,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泗水縣按照全域旅游發展的大思路,依托豐富的旅游資源,重點布局6 處現代農業產業與旅游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區,圍繞青界水庫,建設成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國家級水土保持示范園、省級漁業休閑公園,圍繞龍門山水庫、王墳水庫、石人山水庫、麻山水庫、黃崖水庫等,創建省級水利風景區,依托青龍山水庫、葛家莊水庫舉辦青龍山菊花展、葛家莊長生果采摘節,成為了省級旅游特色村,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