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海峰,楊甲辰,張元坤
(泰安市水利局,山東 泰安 271000)
農村飲水安全是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也是農民生活狀況改善的重要標志。多年來,特別是2005 年以來,泰安市通過實施3 年村村通自來水工程和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集中財力人力物力,興建了大批農村供水工程,農村自來水普及率由40.6%提高到95%以上,極大地改善了農村群眾的飲水條件。面對面廣量大的供水工程,規范工程管理,建立長效機制,確保群眾長期受益成為農村飲水安全工作的首要問題。2020 年,泰安市出臺了“實施意見”,利用一年時間,圍繞保證工程長久發揮效益、讓農民群眾長期飲用安全水這個核心,開展了農村飲水安全提升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堅持“政府主導、公益屬性、城鄉統籌、強化管理”的原則,著力抓好構建縣域供水網絡、加強供水水源建設與保護、加快規模化供水工程建設改造、強化村內供水設施建設、提升農村供水水質、加大水費收繳力度、改革縣級供水管理體制等重點任務,健全完善農村飲水良性運行管護機制,切實提升農村飲水安全水平,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保障。
為開展好農村飲水安全提升工作,成立了領導小組,各縣(市、區)也按市里的統一部署,明確時間表、路線圖,嚴格落實責任,把領導責任、管理責任、監督責任落到實處。
各部門具體分工如下:發改部門負責農村供水水價的核定及調整工作;財政部門負責財政獎補資金的籌集、撥付及監管;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負責落實建設用地,及時辦理用地手續;生態環境部門負責水源地保護區的劃定;住房城鄉建設部門負責結合城鎮化建設,做好城鎮供水管網向周邊鎮村延伸工作;交通運輸部門負責工程管網穿路的協調;水利部門負責實施方案編制、技術審查等,組織指導工程項目的建設實施,監督供水工程的運行管理;農業農村部門負責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技術指導;衛生健康部門負責做好水質監督;稅務部門負責農村供水公司稅收優惠政策的指導落實和監督執行;供電部門負責農村供水工程的電網配套,落實農村飲用水工程優惠電價政策。
市財政在2020 年初提前預撥1 200 萬元用于工程啟動的同時,承諾根據年底績效評價結果,于2021 年初按完成投資的10%對各縣進行獎補,專項用于支持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各縣統籌安排涉農資金,綜合運用地方債券、銀行貸款、社會資本等渠道籌集資金,為農村飲水安全提供資金保障。
完善推進機制,定期召開領導小組擴大會議,研究解決重大問題。實行“一周一調度一通報”制度,對規模化水廠建設、供水公司組建等進行掛牌督辦。完善第三方評估機制,加大問責力度,對進度嚴重滯后的,適時約談相關縣負責同志。
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絡、微博、微信等各類新聞媒體,大力搞好宣傳。加強農村公共供水建設管理培訓,加強對相關從業人員的培訓和教育,提高其依法管理意識和服務質量水平。
以構建大水網為目標,建立以縣級供水網絡為主體、單村或聯村供水工程為補充的供水格局。統籌縣域水源,完善供水網絡,逐步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逐步實現“一縣一網”。
優先選用地表水作為供水水源,現有水庫能滿足用水需求的,以現有水庫作為供水水源;現有水庫供水能力不足的,通過水庫擴容改造、水庫聯網等措施,擴大供水能力。開展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加強水源地的水質檢測,確保水質安全。
按照宜大則大的原則,新建一批規模化供水工程,擴大規模化供水工程覆蓋范圍,提高全域供水能力。對現有規模化供水工程進行升級改造,強化水源保障,改造提升基礎設施,充分發揮供水效益,大力開展規模化供水工程信息化建設,推廣使用新技術、新裝備和新工藝,提高水處理、水計量、水檢測信息化水平。
加快村內公共供水設施建設,補齊供水工程短板,徹底解決無公共供水設施村的通水問題,實現公共供水工程全覆蓋。對早期建設的村內工程進行升級改造,根據實際情況改建一批、完善提升一批,提高自來水入戶率及用水方便程度。
強化農村供水水質保障,配齊規模化水廠水質化驗設備,改善水處理和消毒工藝。對仍保留的單村、聯村小型供水工程,強化設備配置、運行管理,保障供水水質。嚴格按照水質檢測項目和檢測頻率,開展水廠自檢及相關部門抽檢,確保水質安全。
堅持農村供水公益屬性,出臺縣級農村供水工程水價相關政策,健全農村供水工程水價形成機制。強化供水工程水費收繳,提高水費收繳率。建立財政資金補助與激勵機制,以縣為單位落實農村供水工程財政補助資金,并與水費收繳情況、管護機制掛鉤。
組建縣級供水公司,整合重組符合條件的現有農村水廠,逐步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一個主體負責轄區內農村公共供水工程的建設實施、運行管理、經營維護等工作。做好專業技術人員配備、人員培訓、提高供水企業的規范化、專業化管理水平,實現從“水源頭”到“水龍頭”的全程管理。同時,落實水費計提和財政補貼機制,確保工程長期良性運行。
到年底,全市完成投資16.6 億元,新擴建規模化供水工程11 處,改造提升15 處,敷設主管網1 760 km,實施村內工程1 068 處,農村飲水安全水平實現了“四個顯著提高”。
實現以縣級供水網絡為主體、單村或聯村供水工程為補充的供水格局,規模化供水工程(千噸萬人以上)覆蓋人口由2019 年底162.81 萬人增加到362.09 萬人,覆蓋率由37.50%提高到了83.40%,提升了45.9%。
全面消滅了無公共供水設施村,農村供水入戶人口由358.05 萬人增加到422.08 萬人,入戶率由82.47%提高到97.22%。
通過提高規模化供水覆蓋率、安裝一體化凈水機等,農村供水水質達標率由67.9%提高到86%。縣級供水公司管理實現全覆蓋,規模化水廠規范運轉達標率100%,農村集中供水工程水費收繳率達到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