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紫金農商銀行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群眾手中可以支配的收入也逐年增長,個人財富得到迅速積累,使人民群眾不再滿足于單純將財富存在銀行中獲得利息。多樣化的理財方式開始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作為我國金融機構的重要組成,商業銀行在促進我國經濟蓬勃發展,維護金融秩序等方面發揮的作用不容小覷[1]。消費者對金融產品的熱衷,促使各大商業銀行不斷推出新的理財產品。理財產品形成的多樣化,導致理財產品產生的糾紛也越來越多。我國商業銀行起步較晚,金融市場發展成熟度不高,相關法律法規有待完善,造成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得不到應有的保障。在我國不斷建立健全法律體系的今天,如何防范和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有效保護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提升金融消費者的信心,對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對商業銀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結合事前審查機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措施,以期對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得到更好的保護。
當前,理財產品的大部分信息都掌握在商業銀行手中,消費者要想全面了解核理財產品的相關信息存在很大難度,而且需要巨大的精力和成本。對大部分消費者而言,只能根據商業銀行提供的產品信息,了解金融產品,對產品的細節也不會了解得很清楚。盡管我國金融機構對此制定了相關制度進行規范,例如向客戶提供相關資產的賬單收益詳情,消費者對其購買的、使用的產品有知悉其真實情況的權利,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信息披露制度不規范,有些細節的地方還需要進一步明確,例如金融投資方向可以披露的深度等等,這些都是造成消費者對金融產品了解不夠全面的原因。金融產品信息披露不規范,消費者對產品了解不全面,都會直接導致金融糾紛問題的產生。
訴訟和非訴訟是解決商業銀行與金融消費者之間經濟糾紛的主要方式[2]。非訴訟解決糾紛體制包括投訴雙方和解消協或監管機構調解,以及第三方進行仲裁等方式。采用非訴訟解決糾紛,雖然可以節約司法資源,對緩和雙方矛盾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在實踐中的效果卻不是理想:一方面雖然商業銀行建立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但是商業銀行卻承擔了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的角色,很難做到公平、公正的處理糾紛。另一方面監管機構在解決金融糾紛時,通常不會對理財產品直接處理,適用的行政處罰對消費者個人權益的補償力度不大,因此解決效果差強人意。
盡管不同的商業銀行在業務辦理過程中的操作有所不同,但是總結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事前審查機制都應該涵蓋以下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包含法律層面的審查。二是合規性審查,也就是說對商業銀行向消費者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對消費者可能產生影響的各種制度、標準、收費價格、合同文書等類別進行事前評估和審查。具體內容包括:金融產品的價格審查;金融產品提供的服務、章程、合同或協議的審查;商業銀行為消費者推送消息、產品變更的網站公示、公告等材料;任何與消費者有關,可能對消費者合法權益產生損害的內容和事項等。
雖然對消費者所能承受的風險能力進行評估以及風險提示在商業銀行金融產品的實際運作中得到了普及,但是在很多情況下,風險評估和風險提示更像是形式化的操作,并不能真正體現消費者實際的風險承受能力。不真實的風險評估,對未來的實際操作會產生極大的影響。目前,不同商業銀行的風險評估標準都不相同,會導致相同的金融消費者在不同商業銀行產生不同的風險評估結果。為了提高風險評估的準確性,需要對風險評估標準進行統一化處理,不斷完善風險評估標準,在相同的標準下對金融消費者進行評估,促進商業銀行金融產品的健康發展。
在《金融消費者保護工作的通知》中對商業銀行該怎樣建立投訴機制、怎樣處理投訴以及反饋處理結果等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商業銀行應該嚴格按照規定要求,結合自身發展需要,構建更加詳細和具體的投訴處理機制。包括告知金融消費者遇到何種問題向哪個部門投訴、投訴的流程以及等待處理的時間等等。除此之外,商業銀行還應該設立專門的監督部門,對投訴以及處理過程進行監督和督導,保證投訴處理過程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