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經緯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雷電天氣通常都是伴隨雨季而來,而雷擊對配電線路的影響也最大,在配電線路的日常運行中,通常會遭受雷擊導致跳閘。如何加強配電線路抗雷能力,就成了當下電力行業發展重點關注的課題。雷擊天氣具備較高的不確定性,在雷擊到來之前進行防護并不現實,因此,加強配電線路的抗雷能力就成了當下電力企業的主要任務。由于雷擊電壓較大,速度較快,所以會對線路造成較為嚴重的影響,當前配電線路的事故中,雷擊導致的跳閘問題占所有事故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說,提升配電線路的防雷能力是當務之急。
通過對電力系統的故障檢測結果發現,雷擊給架空輸電線路帶來的供電故障不在少數,尤其是在那些雷電頻繁發生的地區,只要發生電力系統故障,基本上都是由雷擊造成的,人民日常生活也深受其害。另外,在山區地段,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傳輸線會在大山上起伏架設,因此傳輸線會出現很大的垂直高度差,這就給冷熱空氣提供了很好的交替場所,空氣對流現象頻繁,傳輸線容易受到閃電的侵襲。因此,在線路的初步設計中,有必要考慮防雷結構的設計并闡明其合理性和重要性。
隨著我國高壓供電線路工程技術的飛速發展,對高壓輸電線路的防雷工作也提出了更高標準的要求,這就需要電力企業采取綜合有效的防雷措施,具體可以從以下5個方面入手:①降低塔桿的高度和塔頂的電位,進而降低實際接電電阻,提高供電線路的防雷水平;②不斷提高高壓供電線路的絕緣配合水平,進而加強對供電線路的絕緣保護;③調整保護間隙,通過利用電弧閃絡加強對絕緣子的保護,進而避免輸電線路被雷電擊中;④增設防雷裝置,如避雷針等,提高輸電線路的防雷屏蔽能力;⑤在重污穢和重腐蝕地區選用新型耐腐蝕的地線,以提高地線使用年限,延長防雷效果。
配電線路的抗雷能力取決于節點電阻的大小,接地電阻越小,雷電通過導線的性能就越高,雷電對配電線路造成的影響就越小,防雷性能就越好。因此,在對既有桿塔的接地線進行更迭時,就要根據桿塔所在地區的生態環境以及天氣信息盡量低的設置電阻,以此加強接地線的導電能力,減少雷擊對配電線路的影響。同時,該種方法也是最為直接的減少雷擊事件的方法,且需要的施工成本也最低,線路的磨損也較小。
在進行雷電防護過程中,發現有些電力桿塔的位置很高,因此閃電發生的位置會與高壓塔線之間的距離非常接近,甚至是直接與塔線平行,在這種情況下,塔所在的電磁環境極其復雜,如此近距離的接觸也大大增加了因雷擊而跳閘的概率。為了更好地應對這種狀況,考慮在塔架上安裝側向避雷針。具體的方法與途徑是在10kV架空傳輸線的兩極安裝側向的避雷針,同時在避雷針上增設絕緣體,目的是在引入雷電的同時提高絕緣效果,希望通過這個側向避雷針來減少雷擊現象的發生。
接地電阻增加的原因主要分為四種,分別是接地體腐蝕、雨水沖刷、施工時化學降阻劑性能不穩定以及外力破壞。接地體腐蝕主要發生在土質屬酸性的土壤中,由于接地體長時間與突然接觸,長期的腐蝕極易導致接地體的導電性能降低,有時甚至會發生接地體無法與地面良好連接的情況,導致雷擊事故發生時無法將電流導入地下。解決這種問題的最佳方式就是使用扛腐性能好的材料做接地體外表皮,并且通過噴灑肥料等方式改變酸性土壤。雨水沖刷問題多發生于雨季較多的山區,長時間降雨導致埋土深度較淺的接地體暴露在表面,甚至懸浮在空中。在桿塔下半部分用水泥以及鋼筋加固土壤即可。降阻劑問題,在施工過程中使用化學降阻劑,往往會因為降阻劑的質量問題以及降阻成分流失等問題造成桿塔接地體電阻增加,解決該問題只要適當檢查接地體的電阻,并適時進行檢修即可。外力破壞問題,外力破壞主要分為人為破壞和環境破壞,人為破壞就是接地體被盜,該類問題會直接讓配電線路喪失抗雷能力,并且增加了配電線路的維護成本。環境破壞則是由于山體滑坡、滾石等原因造成的不可預知的破壞。可以在桿塔附近圍上較高的鐵絲圍墻,以此避免接地體被盜或者破壞。
加強高壓供電線路檢修工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對雷害故障發生較為頻繁的地區,采取常態化監測,對頻繁發生雷擊的桿塔采取針對性的防雷措施;②加強常態化的運維檢修工作,在日常運維檢修過程中對線路產生的問題早發現,早排除;③加強對帶電工作的推廣,從而促進帶電作業標準化進度。
首先是加強電力系統的建設,其次是必須要對高壓供電線路進行定期的維護和修理,另外還有一些相應措施也可以實施,如改進防雷機制,改善線路的耐久性和絕緣性,以及施工改進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相關電力規范進行等。通過這些有效手段可以保證國家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可以全面提高電網的工作效率,可以為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建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