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若凡 海鹽縣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隊
根據國家交通部提供的數據,2019 年,我國公路總里程高達501.23 萬公里,同比增長16.60 萬公里,公路分布密度達到52.21 公里/百平方公里。為進一步提升公路施工建設成效,促進公路網絡的逐步完善與健全,施工企業在進行公路項目施工過程中,需要采取系列手段,有效應對軟土地基等特殊的施工環境,以排除軟土地基對于公路項目施工活動的負面影響,實現公路項目施工質量的提升與施工成本的管控,逐步構建起完善的公路項目軟土地基處理機制。
在公路軟土路基施工技術處理的現狀中,由于存在部分相關的管理人員對于相關問題的不重視的情況,導致實際的軟土地基施工處理效果不佳,從而導致軟土路基的公路質量往往達不到相應的標準。部分管理人員對于施工環節過于重視,而對于路面設計和軟土路基處理問題的關注較少,讓實際施工中存在的軟土路基問題得不到有效處理,否則會導致基礎建設公路工程的質量達不到相應的國家標準。由于我國以往的公路建設施工單位對于軟土路基的處理問題不夠重視,否則為導致相應的道路路面設計人員和施工人員不具備相應專業的知識和技能來處理實際軟土路基存在的問題。由于不同地區的軟土路基往往情況不同,需要設計人員和施工人員采取對應的處理措施,否則會導致實際的軟土路基施工存在質量問題。
1.預制裝配式混凝土蝶形邊溝施工工藝優勢
針對軟土路基道路排水邊溝一般都采用簡單的梯形或矩形邊溝,形式單一,片面追求寬、大、深,給行車帶來很大的安全隱患。同時傳統的施工工藝截面尺寸偏大,工程造價較高,經濟性較差,造成不必要的浪費,而且與周圍環境不夠和諧。將預制裝配式混凝土蝶形邊溝施工工藝應用到軟土路基的施工中,可以提升公路排水邊溝與周圍景觀的和諧性,針對蝶形邊溝,當前主要采用現場澆筑和工廠預制、現場裝配的施工工藝,有效地解決了傳統邊溝施工帶來的人力和物力消耗,減少了現場對于環境的污染,能夠縮短工期和提高工程質量,確保施工安全,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預制裝配式混凝土蝶形邊溝施工工藝原理為本施工技術采用預制、拼裝施工的方式,根據施工過程減少工程量,節省勞力,降低成本。
2.預制裝配式混凝土蝶形邊溝施工工藝關鍵技術
在該關鍵技術是將蝶形邊溝結構劃分成若干類型在預制場預制,然后運到工點拼組成完整結構。碟形構件模板制作需要注重:①需要確保模板及其支架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并盡量提高其利用性和拆裝方便;②需要確保模板各部尺寸準確;③需要確保模板材料應根據其倒用次數、表面質量要求、容許誤差和混凝土澆筑工藝、養護條件等來選定,可供選用的材料有鋼、木和塑料。在蝶形構件預制生產過程中,模板的制作安裝,鋼筋的加工綁扎,混凝土的拌和、運輸、澆筑和振搗,構件的堆放等工序,一般可按常規方法組織施工,但應盡可能推廣分次投料工藝,以提高構件強度,節約水泥。豎向澆筑的涵節,澆完后即可吊出內模,起吊時可鋪以微振使模板與混凝土脫離。外模可在澆筑后在7min 左右拆除,或在初凝后再拆。其他構件的模板拆除須按設計或規范要求進行。脫模后的構件應及時修面并覆蓋養護。針對現場拼裝構件,對工點進行場地規劃,明確吊機、運輸車輛、構件堆放和挖基棄土的位置。在挖好的基坑中測定蝶形邊溝中線和水平,進行基礎放樣,對基坑進行驗收后才能開始拼裝。編制安裝程序和運輸計劃,做好技術和安全交底,為了減少拼組過程中的測量工作和調拼組質量,在拼組前對所有的構件都要劃上拼組控制線,并將構件接觸面清理干凈。同樣復查構件確保內容包括構件型號、數量、規格、外觀質量、預埋件位置及混凝土強度等。拼裝時,一般都從一端向另一端方向安裝,并逐一檢查其位置、標高和水平。先將構件吊放倒鋪好的水平砂漿層上壓平砂漿,砂漿壓平后再安放就位。
在軟土路基路面施工處理技術的優化策略中,可以采取改變軟土轉換處理技術。軟土轉換處理技術通常只適用于軟土地質厚度相對較薄并且路面填挖深度不能夠超過3m的軟土路基施工情況。在使用軟土轉換處理技術來對低厚度的軟土地基進行有效處理時,需要借助機械來對低厚度的軟土地基軟土挖出,然后采用碎石等具備一定硬度的材料來進行有效回填,從而實現對低厚度軟土地基問題的有效處理。軟土轉換處理技術在實際施工處理之前,往往要求相關的路面設計人員進行嚴格的考核設計,同樣由于借助機械設施要讓相關的處理人員掌握施工的核心,讓相關的設計人員通過相關資料的審查,確保軟土轉換技術在實施過程前能夠對換填材料進行選擇儲備。
在道路施工中軟土路基路面施工處理技術的優化策略,可以采用有效優化路面設計方案。讓公路工程的施工設計人員能夠在設計上做到優化改進,通過施工路面設計人員對于公路工程的實施過程中面臨的各種各樣的地質情況進行有效的勘察分析,旨在找到最優化的公路路面設計方案,確保公路路面設計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因此,優化路面設計方案不僅要求相關的施工設計人員能夠運用科學的技術來設計路面,同樣在設計中結合實際的路面地質勘察來保證路面設計方案的最優化。從而保證公路工程的路面設計能夠符合全方面的考慮,同樣對于公路工程地質的全方面考察能夠讓設計人員對于實際情況的施工進行合適的推理,保證軟土地基處理方法適宜。
公路工程在軟土路基的施工、應對環節,暴露出軟土路基滑坡、沉降等問題,這些問題的發生,對于公路路面結構的穩定性、平整性以及耐久性產生了極為消極影響。為實現軟土路基的合理化處理,技術人員需要在綜合評估施工區域基本情況的基礎上,通過排水固結法、換填法、擠密法等軟土路基施工方案的合理化應用,保證處理工作的有效性,防范軟土路基施工質量問題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