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凱麟 遼寧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公共空間是住宅小區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設計上能夠體現出住宅小區的建筑特點,帶給人們良好的居住體驗。在實際使用上,可以為人們創造多元化的精神交流空間和娛樂活動空間,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滿足居住者的精神需求和行為需求,有效提高了居住的舒適度和精神愉悅度。正因如此,不少消費者在購房時,都會將住宅的公共空間設計作為重要的購房條件。另外,在土地資源越來越緊張的當下,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資源空間內,達成住宅宜居性和經濟性的平衡也是住宅公共空間設計的最終目的。設計師通過合理的住宅公共空間設計,能夠實現對住宅建筑布局的合理優化,在滿足人們住房基本需求的基礎上,最大限度的為人們提供一個舒適、放松的公共空間,提高人們居住的生活質量。
首先,充分借助景觀學原理在底層架空入口處引入戶外空間。架空入口空間是室內與室外的過渡空間,不僅具有室外空間的特點,也展現了室內空間的主要特征。在空間設計中,設計人員應合理使用借景、對景和框景等中國古典園林的設計方式,在架空入口空間的設計中,實現內與外空間的有機結合,以此全面展現公共空間的通透感。其次,利用空間錯落、景觀隔斷和地面鋪裝等方式打造不同風格和形式的休閑空間。設計人員可在底層架空空間當中利用壁畫、雕刻等多種藝術組合形式,繼承和弘揚我國優秀的民族文化及地域特色。架空空間為居住者提供了安全的娛樂場所,居民可開展下棋、游戲等多種娛樂活動。根據不同活動的特點,設計者可采取靈活的分割措施,通過空間錯落或地面鋪裝不同的設計手法,合理布局休閑場所,滿足不同人群的活動需求。
住宅建筑在建設的過程中,為了節省占地面積,往往采用層樓式的設計風格,對于每一層的公共空間都需要進行合理化的設計,因為每一個公共的空間都關系著每一位居民的生活方式,合理的設計能夠方便人們。每層的公共交通空間不僅是人們出行的通路,還是居民生活活動的必要場所。這一塊公共區域內也是經常出現回家概率最大的一種交往公共空間。著重針對不同的人際交往環境需求來說,在從事環境技術設計的工作過程中,要特別著重重點關注包括燈光、材質和導視控制系統等環境相關技術方面的設計內容。有效發揮提升公共休息空間更加有利于與人交往的視覺效果。
住宅建筑的外部立面形態設計,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成為一個小區的標識,用與其他小區進行區分。當前,大部分小區都以淺色顏料為主,其他顏色為輔來進行住宅建筑外立面形態的裝飾,用以確保住宅建筑與小區整體規劃建設的協調性與相適性,給人營造一種舒適而輕松的宜居氛圍。在住宅建筑外立面形態的選擇上,通常越簡潔越好,簡潔的外觀設計能夠為居民帶來最優的建筑內部使用空間,避免因建筑外觀過于復雜而造成內部使用空間的浪費,最大程度保障了住戶的居住利益。另外,小區住宅建筑的外立面形態設計應做到“因地制宜”,在盡量選擇貼近人們生活設計方案的基礎上,融入當地的特色民俗符號或地域特點,增加小區的人文歷史氣息,提高居住者對小區所在城市的歸屬感和認同感。最后,設計者在對住宅建筑外部立面形態進行設計時,應選擇節能環保且具有一定耐腐蝕性和抗燃性的材料對小區住宅建筑外部進行裝飾,一方面避免住宅建筑的外部裝飾在日積月累的暴曬和雨水沖刷下,發生墻體剝落或裝飾物墜落的安全事故,保障小區行人的生命安全;另一方面,在火災發生時,也能避免住宅建筑外部的裝飾物成為助燃物質,加劇火災蔓延,縮短逃生時間,造成不必要的人員傷亡。
在住宅建筑中,入口門廳作為室外與室內的過渡空間,應給居民營造一種舒適、親切之感,即一定的歸屬感與認同感。雖然目前的住宅建筑單元普遍具有入口門廳,但現在的設計更多的也只是將門廳設計為擴大的交通空間,甚少有居民在此交往和活動,甚至沒有停駐的發生,因為這里既不通透、又不私密,甚至沒有可觀賞的景觀,即空間沒有“活性”,不能夠吸引人們在此交往與活動。因此,現在的門廳空間設計無法提供給居民歸屬感和認同感。單元入口附近反而成為居民活動密集的場所,因為這里靠近建筑單元,提供了安全感,并且這里的空間具有多樣性,即“活性”,可以引導交往的發生。因此,在門廳的設計中,應該不僅僅是將門廳作為擴大的交通空間,而應該向傳統民居致以敬意,加入“廊下”灰空間,這里將會是建筑單元中理想的交往場所——半圍合的空間形式,景觀的滲透和室內室外有機統一的整體等特質,將會吸引人們在此停留、交往。同時,可以加入功能性空間,如書吧、報刊亭、棋牌娛樂等,以此來增強門廳的引導性交往。
總之,住宅公共區域作為人們活動和聯系的重要區域,滿足了交流和休閑時對公共空間的要求。隨著城市土地的日趨緊張,留給人們的公共空間也越來越少。人們對具有文化特色和優美景觀的住宅公共空間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所以,設計人員必須合理規劃和設計城市住宅公共區域,才能在充分體現現代城市建設規劃以人為本發展理念的基礎上,推動現代城市的建設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