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忠慶 中共鄆城縣委黨校
一直以來,黨校教學質量的提升都是中央開展黨校辦學的重點內容,同時這也是開展干部教育的根本所在。在具體的過程中,不僅要優化培訓設計,而且還要做好相關的管理工作,從而高度體現黨校培訓特色,幫助黨員干部在促進地區經濟振興發展的工作中發揮應有作用,突破思想認識和方法途徑的瓶頸限制。
毫無疑問,黨校工作就是以黨的思想教育為主線,面向黨員展開相關的教育活動,然后以此為基礎,不斷強化黨員干部的專業能力。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要將“黨校姓黨”的原則作為開辦黨校的基本原則,使黨校既具備其他學校組織的傳教能力,又擁有黨的特色化教學,進而有效的將黨中央的決策和發展意圖傳遞至基層[1]。
黨校的教育主體很多都來自各級基層領導干部,因此培訓內容不僅要具備理論性,而且還要嚴格結合實際,從而滿足黨性的教育需求。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教學對象的組成十分豐富,因此要以實際問題為引導,使黨校教育與縣域經濟振興建立一定的聯系,讓黨的先進思想更好的指導社會建設。
參與黨校教育培訓的人員來自不同的崗位,因此學習需求也不盡相同,唯一的契合點是學員都渴望通過黨校學習掌握先進的管理經驗,從而更好的組織本職工作。由此可見,黨校教學設計的難度相對較大,其不僅要對上級指示精神做好解讀,而且還要立足實際需要和學員組成展開必要的分析和加工,從而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就此來看,我國的黨校教育工作開展還存在一定的問題,要加以完善[2]。
從目前來看,黨校教學工作的開展在方式方法上還比較欠缺,這也導致了教學過程的固化。例如,某黨校仍舊憑借三段論的形式進行教學內容解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用理論解釋理論,這種說教感十足的辦學理念很難適應時代發展需求。相反,要盡量的保持黨校課堂的互動性,從而吸收實踐元素,改善教學現狀。
由于經費和人員儲備等問題,有些地區的黨校教師隊伍尚不完整,甚至缺乏一定的職業素質,這對于推進黨校教學方式改革,促進縣域經濟振興發展是十分不利的。例如,教師缺乏先進的教育經驗以及黨校教師多以兼職的形式任職等。所以,要深刻意識到教師隊伍的重要性,解決黨校教學的根本問題。
黨校在安排各類專題教學時,要嚴格彰顯“黨校姓黨”的基本政治色彩,通過將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與我國社會主義的特色理論體系相融合,并作為主要課程內容,不斷提高黨性教育課程的占比。在選擇教學內容時,要以提高黨員干部素質以及工作能力為核心,堅持理論與實際并重的原則,對當前的黨校教育體系進行全面完善,為提高黨校教育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建立基礎。與此同時,在以縣域經濟振興發展為主題的教學活動中,還要盡可能的以各縣區政府的工作中心進行專題課程設置,通過對縣域經濟的調查分析補充教學內容,實現案例教材的深入開發。總而言之,要加大課程菜單的研究力度,使其個性與共性兼具,確保黨校內容有廣度有深度,滿足更多層次學員的學習需求。
對黨校教學方法進行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一個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體現教師的引導作用,而且還能強化學員的主體地位,從而充分調動黨校課程的積極性。因此要保證講課水平的提升,實現師生雙方的互動。其次,進一步完善黨校學員的約束以及激勵機制。例如,針對學習內容制定合理的獎勵和懲罰制度,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與年度干部考核建立聯系,將其作為人事任命的參考依據。再次,通過送外培訓和內部培訓等方法,提高黨校領導和講師的能力水平,做好現代化課堂教學手段的豐富,提高課堂教學水平。最后,理順財政關系。財政關系的梳理能夠為黨校工作的開展提供穩定的經費保障,從根本上解決辦學之需。例如,通過專項資金的下發補充黨校教學設備,提高信息化水平。
推進黨校教學方式改革,首先要做的就是辦學理念的創新,以充分適應市場經濟環境的發展和走向,從而幫助黨員干部從全局角度進行謀劃和經濟體制改革。與此同時,要突出干部學員的學習主體地位,真正做到“經濟發展需要什么,黨校工作就宣教什么”。其次,提高教師團隊的綜合素質,打造黨性教育的“精銳之師”。以中共鄆城縣委黨校為例,其一方面不斷引入高素質人才,保證黨校教師團隊穩定的人員結構,另一方面通過系統的培訓工作和對內、對外的研討交流豐富教學經驗,提高教學的深入性。最后,借鑒成熟的辦學經驗和實踐工作經驗,鼓勵黨員干部成為黨校教職員工,從而發揮示范效應,為促進縣域經濟振興構建合力。
對推進黨校教學方式改革、促進縣域經濟振興方法進行討論,首先要認識到黨校教學對于培養干部素質、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然后以實際環境為引導,做好教學內容補充和教學方式優化,從而通過黨校教學為經濟發展建立基礎。與此同時,還要滿足現代化的教育需求,全面提升黨員干部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