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勝虎 肥東縣財政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實施條例》規定:一是完善預算績效管理制度。規定預算執行中政府財政部門組織和指導預算資金績效監控、績效評價;各部門、各單位實施績效監控,定期向本級政府財政部門報送預算執行情況報告和績效評價報告。二是強化績效結果應用。規定對評估后的專項轉移支付,設立的有關要求變更,或者實際績效與目標差距較大、管理不夠完善的,應當予以調整??冃гu價結果應當按照規定作為改進管理和編制以后年度預算的依據。三是進一步明確職責。規定各級政府財政部門有權監督本級各部門及其所屬各單位的預算管理有關工作,對各部門的預算執行情況和績效進行評價、考核。當前,鄉鎮財政預算績效管理的廣度和深度較之存在很大的差距與不足。
鄉鎮財政要從國家治理的高度準確把握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重要意義,充分認識到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統攬全局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新時代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要求,必須嚴格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加快建立三全一體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切實推動鄉鎮政府效能提高和財政資金聚力增效。
1.能夠開展績效評價。部分項目開展績效自評,并委托第三方進行項目評價。
2.能夠編制績效預算。在預算編制環節,所有專項資金編制績效目標,同時編制部門整體支出績效目標,部門未按規定要求編報的,不予進入預算編審流程,不安排預算。
3.能夠對預算績效管理進行工作考核。按照中央和省、市、縣各級部門的要求,細化考核分項目標,開展預算績效管理工作考核。
1.重事后,輕事前、事中管理。績效評價工作是鄉鎮績效管理的核心內容,但鄉鎮績效考評方式單一,在實際操作中僅對項目進行事后考評,往往忽略事前、事中的項目考評。鄉鎮實施全面預算管理的首要環節是編制科學的預算,而編制全面預算的重要前置工作是確定預算目標,通過事前考評,才能發現項目是否現實可行,是否脫離鄉鎮實際情況;預算績效考核必須講究時效性,鄉鎮只有通過事中考評,才能掌握預算執行中的情況變化,從而根據環境的變化、政策的改變而適時地進行調整預算。
2.績效目標設置不夠全面??冃繕耸强冃Ч芾淼那疤岷突A。沒有明確、具體、量化、可評價的績效目標,績效評價就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預算績效管理也就成為一句空話。也正因如此,從中央到地方都十分重視績效目標的設置。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就明確要求:“績效目標不僅要包括產出、成本,還要包括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可持續影響和服務對象滿意度等績效指標”。但鄉鎮財政編制的績效目標,存在指標設置不夠全面;績效指標描述針對性不強,績效目標與項目本身沒有直接的聯系;績效目標設置與項目實施的導向發生偏離,如社會保障方面的項目實施主要偏重于社會效益,但一些部門仍然設置了經濟效益指標;在工程項目的監督管理,后續產生的實際效果等方面缺乏關注,不能明確具體措施要求和量化細化標準。
3.項目實施方案論證分析不足。在項目立項時,為保證施工依據合理性,需依據有效的制度文件,使整個項目實施過程有據可依。但鄉鎮項目單位編制的實施方案,對工程施工的可行性、必要性缺乏充分論證,僅介紹項目背景、工程概算、施工進度、治理方案等,偏向于確保整個工程的實施進度,未設項目建成后的預期管理,且項目主管部門也不能提供關于方案論證分析過程。
1.預算績效的理念不夠。大部分鄉鎮領導認為只要財政資金使用合法合規,按計劃完成任務就行,甚至完成不了預算任務以及資金使用效果與己責任不大,對預算績效管理工作不重視。鄉鎮財政人員和大部分部門認為績效預算只是在部門預算系統中編制一張申報表,完成幾份績效報告和績效評分表就完事,對其重要性理解不足,對管理中呈現出來的問題沒有加以重視和反思。
2.人才力量的不足。預算績效工作涉及項目業務、財務、效益等方面知識,能全面掌握這些知識的鄉鎮人員較少,特別是能對效益方面進行較好評價的人才更加缺乏。鄉鎮財政會計人員業務量大,人員緊缺,加之預算績效管理方面的知識不足、水平有限,實際操作中確實感到無從下手、力不從心。
1.切實轉變理財用財理念,樹立全員績效意識。為了推進預算績效管理制度化、規范化,把有限的財政資金分配好、使用好、管理好。鄉鎮負責人、部門負責人、財政人員等全體鄉鎮人員都要樹立“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的理念。
2.深入開展項目績效評價,將預算績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到預算管理全過程,所有項目開展事前、事中、事后、績效自評,可以委托第三方對項目進行評價。并深化預算績效評價結果運用。建立預算編制與績效評價掛鉤機制,對評價結果差的項目,取消下一年預算安排。
3.強化目標管理,績效管理要提升提質。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中發〔2018〕34號)和《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實施意見》(皖發〔2019〕11號)等文件精神,應分解細化各項工作要求,結合實際情況,全面設置項目支出績效目標。突出項目重點,核心內容,以量化細化的指標要求,從源頭上牢固樹立績效理念,避免“重投入輕管理、重支出輕績效”的問題發生。
4.重視項目前期調研論證。鄉鎮主管項目單位在項目立項前,對工程施工的可行性、必要性進行充分的論證,在項目前期立項執行時,保證項目依據合理性,確保項目實施過程有據可依。
5.合理增加預算績效管理方面的人員,加大預算管理尤其績效管理方面的業務知識培訓。結合黨的十九大精神,并通過多層次系統培訓,讓全社會充分認識到績效管理是財政管理的一種特殊手段,是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的一個重要舉措;讓鄉鎮不斷強化預算績效管理的責任意識,充分調動全體人員參與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提高預算績效管理人員做好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自覺性和有效性,推動鄉鎮預算績效管理整體水平上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