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輝 臨汾市堯都區勞動保障培訓中心
受2020年“新冠”疫情的影響,我國各行各業均受到了嚴重的沖擊,使得大量人員失業,加上我國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使得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發生了巨大轉變,這不僅嚴重限制了人民生活質量以及生活水平的提升,也對我國整體社會經濟造成了一定影響。因此,公共就業服務在面對新的挑戰與變化時,應充分認識到自身的責任與使命,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做到與時俱進,并不斷探索與創新運行模式以及發展方式,進而全面推動公共就業服務的社會化進程。
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信息化而言,加強公共就業服務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僅能夠將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的信息進行有效整合,還能夠為人員就業方式信息化提供重要的支撐作用,進而切實滿足社會保障實現信息化的基本需求。另外,優化公共就業服務,還能夠為其他人力資源保障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鑒作用,是全面提升我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質量的重要支柱。
在新時期的背景下,現代化信息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各個行業之中,而公共就業服務信息化,使得整個就業機構的日常管理逐漸朝著規范、透明以及科學高效的方向發展,并且在全面貫徹落實國家相關政策的基礎上,有效提升了我國就業服務的管理水平。信息化就業網絡系統,打破了傳統就業服務中的信息孤島桎梏,能夠將與公共就業相關的所有信息進行提煉分析與匯總,進而為勞動人員以及企業領導決策提供重要的數據支持,幫助其掌握最新的就業形勢。
公共服務信息化建設是我國全面提升就業質量的重要策略之一。《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明確提出在新時期的背景下,加快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的信息化建設,健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是有效實現我國各類就業信息集中發布的根本前提[1]。因此,公共就業服務應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創新“互聯網+公共就業服務”模式,進而對公共就業的業務功能、服務對象以及信息網絡進行全面覆蓋,使得服務對象能夠享受到優質、公平且高效的就業服務,進而全面打通就業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新時期,若想進一步加快公共就業服務的信息化建設,提升我國公共就業服務質量,則需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嚴格貫徹落實國家相關標準,規范公共就業服務的基本流程,并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建立集中式的就業服務數據庫以及數據網絡,同時通過信息化的方式進行就業服務項目的辦理。例如: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以后,臨汾市公共就業服務中心,為了有效降低人員交叉感人的風險,構建了“遠程辦”以及“網上辦”的服務模式。第二,加大公共就業服務的宣傳力度,可以通過網絡媒體宣傳以及平臺推廣的方式,全面提升公共就業服務的高效性以及便捷性,從而進一步提升就業服務的整體質量。第三,加大經濟以及人才的雙重投入,注重就業服務人才隊伍的建設,并對其進行相應的專業技能以及業務培訓,進而為公共就業服務的高質量、穩定發展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持。
建立健全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是有效保障就業服務工作順利運行的重要基礎。因此,公共就業服務應通過現代化網絡平臺,對就業系統中的各種信息進行匯總分析,并不斷完善基層公共就業服務體系,使公共就業服務逐漸向農村以及鄉鎮延伸,進而實現公共就業服務的全覆蓋。另外,政府部門應加大公共就業服務的經費投入,為勞動者構建出公平、和諧的就業環境,使勞動者能夠獲得均等的就業機會,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勞動人員的生活質量,也能夠進一步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
首先,在對勞動者進行就業培訓之前,需要充分了解其工作經驗、學歷以及生活背景等,并將全部信息進行梳理與分類,進而以此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就業培訓方案。其次,明確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確保勞動人員的就業培訓能夠與企業的需求相契合,這樣不僅能夠縮短勞動者的自主求職環節,也能夠有效提升勞動者的專業技能,進而提高就業服務水平。此外,公共就業服務信息化建設工作并不是一勞永逸的,而是需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進行不斷更新與完善,因此,就業培訓形式應以政府為主導因素,有效利用互聯網資源,積極汲取與借鑒社會中具有創新性的培訓模式,并以此為基礎進行專業化的就業培訓指導,同時應不斷豐富就業培訓內容,確保勞動者的優勢能夠全面體現,從而將公共就業的培訓功能充分發揮[2]。
綜上所述,新時期加強公共就業服務,不僅能夠滿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的需求,更能打通就業服務的“最后一公里”,對推進我國就業環境的穩定性以及公平性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若想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穩就業工作,則必須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堅持以實現更充分和更高質量就業為目標,加快公共就業服務信息化建設、建立健全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同時充分發揮公共就業的培訓功能,進而打好穩就業“組合拳”,確保我國就業大局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