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茜茜 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中心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想要體驗不同的生活經歷,逐漸將注意力集中到鄉村旅游方向上,在全域旅游引導下,為鄉村旅游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但是在發展過程中仍存在諸多問題,因此,必須要積極轉變發展理念,實現資源優化整合,推動鄉村旅游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在全域旅游視角下,發展鄉村旅游產業能夠帶動鄉村地域經濟發展,幫助農村實現脫貧致富,同時還能促進“美麗鄉村”建設,改善原有鄉村的村容村貌,為消費者和村民營造文明和諧的人文環境,同時還能提高村民的綜合素質和生態環保意識,在此基礎上,還能優化旅游業整體結構進行優化升級,為消費者提供多元化、體驗式的旅游項目,具有較強的吸引力,推進旅游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除此之外,鄉村是文化的發源地,民族文化遺產也是鄉村旅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需要通過鄉村旅游來實現文化傳承,并切實做好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對于鄉村旅游產業來說,從總體看來其發展歷程較短,相應的產業體系還不夠完善,整體規劃欠缺合理性和科學性,對鄉村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起到抑制作用,從目前情況看,部分鄉村旅游產業在建設過程中,仍存在開發順序較混亂、開發重復性較高等問題,不僅會降低旅游服務質量和水平,還會造成大量的資源浪費,難以給消費者良好的鄉村體驗。在旅游產業規劃開發階段,開發手段具有單一性,忽略了消費者的文化感受和身心體驗,導致其不能充分感受到鄉村環境的獨有魅力,不利于提升消費者對旅游服務的滿意程度[1]。
隨著近些年鄉村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鄉村經濟,但是同質化現象也較為嚴重,基本上都是以農家樂為主,開展以農業為主的相關活動,比如采摘、打獵、垂釣等,大多數鄉村旅游內容沒有明顯差別,換句話說,此種形式的鄉村產業已經不能滿足消費者的實際需求,沒有樹立良好的品牌建設意識,以及開發具有獨特性的旅游產品,同時也沒有將民族文化特色與旅游產業戰略進行有機結合,難以促進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再加上部分地區服務意識不強,大幅度降低了服務質量和水平,以至于不能夠給消費者良好的鄉村體驗。
信息化建設問題對鄉村旅游發展具有局限性特點。現階段,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人們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已經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部分鄉村旅游地區較為封閉,沒有認識到信息技術應用的重要意義,經常會受到多種因素約束導致沒有實現全方位的信息技術覆蓋,甚至還存在智能旅游服務、管理方面落后的現象,難以滿足消費者的信息交流需求。在此基礎上,鄉村旅游業態層次較為單一,只能滿足消費者的基本需求,將具體服務范圍限制到較低層次,難以滿足高端消費者的服務需求,從旅游資源、產品等方面還存在較多問題,制約了鄉村旅游的積極發展。
想要推進鄉村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進程,提高鄉村旅游服務質量和水平,必須要積極轉變傳統的旅游開發思路,對旅游發展理念進行創新,促使其與鄉村經濟進行有機結合,切實達到優化整合鄉村旅游資源的目的。想要有序開展鄉村旅游開發等各項活動,需要在原有基礎上對產業結構進行優化布局,確保其具有合理性和科學性特點,所以需要在創新發展理念的同時還要深化其具體內容。
第一,鄉鎮政府需要加強對旅游產業的認識,通過與旅游管理部分的通力協作來提升整體的全域旅游理念,并將其納入到旅游規劃設計體系中,在樹立全面布局、全景開發的鄉村旅游建設思想基礎上,實現旅游方案一體化編制,為鄉村旅游高質量建設發展提供重要保障;第二,在全域旅游理念背景下,相關部門需要秉持協調合作理念,建立健全相應的管理體系和經營機制,切實做好前期調研等各項準備工作,為接下來的建設工作打下堅實基礎。在鄉村旅游規劃建設過程中還要建立長效機制,不能一味追求短期的經濟效益,可通過構建合作社的方式進行聯合發展,有利于擴大鄉村旅游發展規模[2];第三,相關部門還要積極發揮自身統籌作用,根據當地生態環境來保證鄉村旅游資源分配具有合理性,同時還要制定相應的全域聯動機制,積極調動各行業的參與主動性,比如:交通、商業以及生態等方面,進一步實現資源的優化整合,有助于形成鄉村旅游完整產業鏈,對鄉村旅游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具有一定保障作用。
在鄉村旅游建設過程中,想要實現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需要及時轉變經營模式,加大對品牌建設的重視力度,深入挖掘其中的經濟價值,才能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幫助村民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對于鄉村旅游發展來說,必須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方案制定,避免出現旅游產品脫離現實的情況,因此,在規劃發展過程中需要深入探索鄉村的民族文化、歷史內涵、風俗工藝等,將鄉村旅游產業滲透到生產生活中的各個方面,才能在滿足消費者實際需求的同時,推進其走可持續發展路線。比如:蒙古族地區是游牧之鄉,在進行鄉村旅游產業打造過程中,可以給消費者提供騎馬、射箭等活動,同時還可以深入牧場中體驗牛奶加工過程,通過新奇的旅游項目來吸引客流量,以此來提升消費者的滿意程度。
從品牌建設角度看,隨著人們生活質量和水平的逐步提升,消費者對鄉村旅游又提出了更高需求,盡可能在感官沖擊的基礎上,給精神世界帶來享受,因此,需要在品牌建設過程中,深入挖掘品牌自身的價值,從自身文化特色、發展風格等方面進行考慮,給自身旅游產品進行精準定位,才能創造出高質量、高水準的鄉村旅游品牌,不僅能夠提高消費者的滿意程度,還能帶動鄉村地域的經濟發展,比如:內蒙古地區以草原為主,可圍繞“草原之鄉”進行品牌建設,促使各項旅游活動充滿本土特色,在此基礎上還可構建品牌產品,比如:奶制品、肉制品等,不僅能夠給消費者營造良好的體驗環境,還能帶動鄉村經濟持續增長。
鄉村旅游產業想要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必須要重視信息技術的重要作用,將信息技術滲透到旅游產業的各個方面,不僅能夠提高旅游產業服務質量和水平,滿足消費者的高層次需求,還能進一步提升消費者鄉村旅游體驗效果,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實際應用價值,加強信息技術與鄉村旅游的緊密聯系。首先需要根據實際情況打造鄉村智慧旅游系統,能夠對各項旅游資源進行有機整合,為消費者提供便利、快捷的旅游服務,有利于營造出良好的體驗環境。利用信息技術構造智慧景區服務平臺,能夠快速找尋消費者想要的相關信息,同時還能對各項旅游資源進行統籌規劃和管理,盡最大可能實現全域資源共享。除此之外,還要構建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系統,通過與外界的經濟往來進一步提高鄉村知名度,將旅游產品進行有效推廣,帶動鄉村旅游的經濟發展,從而實現了農旅結合[3]。
在鄉村旅游產業發展過程中,要實現基礎業態與高端業態的有機結合發展,在做好基礎建設的同時,還要大力發展高端業態,通過鄉村旅游的規劃發展能夠促進鄉村旅游業態升級,進一步實現資源整合和服務品質提升。將農業、民俗文化和旅游進行高效融合,促使其成為一體化的旅游發展模式,能夠緊跟時代發展趨勢,同時還要充分利用現有設施資源,積極打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鄉村旅游環境,給消費者豐富的體驗感,真正意義上提高鄉村旅游品質。
綜上所述,在全域旅游視角下,加大對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重視,是滿足現代化社會發展的根本需求,同時也是實現鄉村振興,推進鄉村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因此,需要根據實際情況提出針對性的優化建議,支持走差異化發展道路,有利于實現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和諧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