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欣悅 中國民生銀行天津分行
為積極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需求,防范各種非法數字貨幣對當前金融市場造成的各種威脅,維護我國貨幣主權,央行開始全面推進法定數字貨幣發行工作。通過多年的發展,當前我國數字貨幣已經全面完成頂層設計,并于2020 年在全國各個城市開展數字貨幣運營試點,相關的研發工作、配套工程也在有序推進[1]。數字貨幣發行必然會對各行各業產生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對于銀行來說,數字貨幣所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涉及銀行經營發展的方方面面。上述背景下,各個銀行必然需要及時掌握并跟進數字貨幣發展動態,全面加大科技研發、科技支撐,提前圍繞數字貨幣影響進行調整,才能夠積極響應并配合數字貨幣發行。
在傳統銀行經營中,現金業務是極為重要的一部分,銀行以遍布各地的營業網點為據點,以客戶現金服務為切入點,有效嵌入理財產品發售、金融產品代理銷售、實物貴金屬買賣等線下營銷[2]。未來隨著數字貨幣的逐步推廣,數字貨幣將部分替代社會流通現金,屆時,銀行的現金業務將趨于萎縮,包括現金的收付兌換、保管及整點調運等,銀行網點的客流量將進一步減少,銀行與客戶的連接點將進一步減弱,從而導致傳統的線下營銷模式面臨失效。銀行必須尋找新的線下客戶營銷突破口和切入點;否則,銀行不僅會喪失線下營銷渠道,而且營業網點的運營成本也將成為銀行經營的累贅[3]。
盡管數字貨幣主要是針對現金貨幣進行代替,但在今后相對較長的時間里,兩者均會表現為并存關系。所以,銀行當前使用的基礎信息系統、貨幣數據庫均需要進行針對性的調整,從而有效滿足社會各界對數字貨幣、現金的差異化需求。顯然,當前各個銀行基礎信息系統并未考慮數字貨幣發行的影響,顯然難以同時滿足上述要求,未來還需要圍繞央行頂層設計,持續推進數字貨幣數據庫的搭建[4]。
銀行活期存款與表外的數字貨幣,表內的定期存款、理財產品等的動態變化,降低了銀行負債端結構的穩定性,尤其是當金融體系利率水平、社會通脹水平等發生較大變化時,不同賬戶之間的轉化將更加頻繁。銀行需根據對資產負債到期情況、新發生情況等的測算和預估,進行融入資金或融出資金的流動性管理操作,如果負債端結構穩定性下降,勢必將加大銀行的測算和預估難度,從而加大流動性管理的難度。與此同時,銀行資產負債期限結構要基本匹配,并根據市場利率走勢進行適當調整。如果負債端各產品之間的結構和規模變動加大,勢必將削弱銀行對資產負債期限結構的把控和擺布能力,加大資產負債期限結構管理難度。此外,由于數字貨幣發行存在的不確定性,發行過程中,銀行必然會面臨各種潛在風險,銀行資產負債管理難度的不斷增長,再加上各種潛在風險的影響,銀行面臨的風險也會進一步增大。
數字貨幣的流通需要銀行開發具備安全、保密、高效的支付結算系統,這將考驗銀行研發能力,同時增加銀行的研發支出和運營支出。其次,數字貨幣交易要求實現點對點的逐筆實時全額結算,數字貨幣這種去中心化的貨幣流通模式將對銀行現有的中心化記賬、對賬模式產生重大影響,沖擊目前各銀行擁有的獨立且互不相通的賬戶管理體系,整個銀行現有的支付結算體系將面臨重構。
正如上文所述,央行發行數字貨幣的最初階段,必然會呈現為現金與數字貨幣同時流通的局面,伴隨數字貨幣在社會中接受度的不斷提升,現金使用頻率也必然會呈現為不斷降低的態勢。銀行需以積極開放的姿態,主動引入外部生態,針對產品與服務模式進行重構,合力打造豐富的生活、社交、消費等各類支付場景,并利用人工智能、云計算等前沿技術對客戶底層交易數據和交易行為進行深入分析,不斷提升客戶個性化服務水平,更好地滿足人民衣食住行娛樂醫療等各方需求,以此提高用戶黏性,不斷做細、做實、做優客戶服務工作,有效拓寬經營邊界,實現銀行與社會大眾的互利共贏和良性循環。另外,在積極應對線下營銷轉型挑戰的同時,銀行應借助金融科技手段,充分發揮線上營銷所具備的廣覆蓋、高精度以及低成本優勢,不斷提高營銷向線上遷移的能力,打造成符合數字貨幣運營的數字化銀行。
數字貨幣本身涉及諸多新興技術,且伴隨數字貨幣的正式發行,未來必然會有更多的新興信息化技術應用于數字貨幣。對銀行來說,必然需要全面加大數字貨幣領域的技術研發工作,在積極推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研發的同時,高度重視加密算法技術、區塊鏈技術等數字貨幣領域的技術研發。基于當前銀行技術研發動態來說,應當與同業、科技公司之間加強交流合作,嘗試參與或者建立數字貨幣研發方面的技術聯盟,爭取在技術研發、行業標準制定方面占據主導權,以此來進行提前布局,獲取更多的話語權[5]。
數字貨幣本身涉及諸多新興技術,各種新興技術研發應用在有效推動銀行業務模式改革創新的同時,也使得銀行會面臨諸多不確定性風險。針對上述問題,銀行同樣需要在數字貨幣風險防范方面進行提前布局,圍繞數字貨幣發行、業務創新、服務改革面臨的潛在風險,建立智能化、多層次的數字貨幣風險管理體系。在此基礎上,各銀行還需要積極推進基于人工智能的反洗錢系統,致力于強化洗錢活動的識別能力、分析能力、處理能力。此外,第三方支付平臺在互聯網時代的高速發展,各銀行在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沖擊下,市場份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響,銀行需要充分利用數字貨幣發行契機,同時借鑒第三方支付平臺在電子支付領域的經驗教訓,進一步強化數字貨幣風險管理工作。
正如上文所述,數字貨幣發行,支付結算體系必然會面臨重構問題,銀行要想減少數字貨幣發行帶來的影響,必然需要主動參與進來。從我國數字貨幣發行模式來看,主要采用“中央銀行——銀行”的二元信用發行機制。對各個銀行來說,要想在數字貨幣發行初期搶占先機,就必然需要積極參與數字貨幣發行、流通的整個過程。與此同時,數字貨幣發行必然離不開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要求,單純依靠銀行顯然難以滿足上述需求。對于上述問題,多元合作無論是對硬件投入、軟件維護來說,抑或是對服務改革、市場開發而言,均能夠建立良好的規模效應,針對成本進行有效的控制,從而有效保障數字貨幣發行的有序推進。各個銀行之間應當進行深入的交流合作,同時也包含銀行與科研機構、銀行與政府部門、銀行與高校等等,相互之間建立良好的技術研發合作規范、人才培養機制、業務開發機制等等,通過合作共同推進數字貨幣有關標準的制定工作。
綜上所述,數字貨幣作為我國乃至于全球最大的金融熱點,其已經逐步開始試點推廣,我國也即將迎來數字貨幣時代。對銀行來說,數字貨幣產生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包括現金儲存方式影響、存款規模影響以及基礎信息系統影響。這就需要各銀行引起高度重視,及時掌握并跟進數字貨幣發展動態,圍繞數字貨幣發行產生的影響進行提前布局,通過產品與服務模式重構、數字貨幣技術研發應用、強化數字貨幣風險管理、圍繞同業合作參與標準制定,全面支持并配合數字貨幣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