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建國 杭州錢塘新區義蓬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對于固定資產而言,其在事業單位的經營運行、履行公共服務職能等多個方面有著重要作用。因此,相關事業單位應該做好固定資產的管理工作,而且我國政府也出臺了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有關法規政策,這也就要求事業單位對資產管理工作進行細化。不過,在具體的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中,還有許多不足之處,導致固定資產的利用率難以提升,相關事業單位則需要加強對實際情況的了解,并做好相應的分工工作,完善資產管理制度,以此提高管理工作的高效性。
當前,不少事業單位缺乏對固定資產的管理意識,而且對于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導致這些事業單位對于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不夠重視,也因此,在開展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時,有些事業單位還在使用人工登記造冊這一方式,以至于在對事業單位某一固定資產的明細進行查找時,需要對手工記賬的相關文件都瀏覽一遍,查詢效率非常低下,而在這種情況下進行大量的業務交接時,更是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影響工作效率。對事業單位來說,其固定資產記賬通常是在相關資產報廢之后,才會對其原值予以下賬。所以,固定資產記賬無法將其本身的實際價值真實全面的呈現出來,容易出現資產被錯誤估計的情況,使得事業單位實際的固定資產價值與賬目不相符[1]。
其一,就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日常管理工作來看,其在采購相關固定資產時,存在重復采購的情況,而且在使用這些固定資產的過程中,還存在利用率較低的現象,導致固定資產嚴重浪費。另外,事業單位內部的不少部門過于看重自身的利益,為了提高工作的便利性,加大資金投入購入齊全的設備,不過在使用過程中卻沒有考慮到這些固定資產的利用率;
其二,相關事業單位在利用固定資產時,沒有對其進行統一協調,且事業單位內部各部門之間缺乏良好的溝通交流,在面對單位內部的公共設備時,都想要爭奪管理權,沒有真正考慮到自身對固定資產的利用率。比如,在面對復印機這一設備時,有些部門需要打印大量的文件資料,向財務部門就需要配備專門的復印機。而有些部門主要跑外勤,需要打印的資料相對較少,對于復印機這一設備的應用機會比較少,不需要專門配置復印機。此外,在對固定資產進行登記時,部分事業單位缺少完善的登記制度予以指導,以至于記錄的信息不夠具體,致使一些固定資產的后續轉移手續不夠齊全,而相關事業單位也沒有對固定資產予以定期清理,使得固定資產的缺失、損毀等多種問題難以及時發現,這樣不僅會降低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也會造成事業單位的效益損失,更會提升事業單位的采購成本[2]。
在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規范條例中,要求各級單位都要對自身的固定資產進行定期盤點,但是,就固定資產管理工作開展的實際情況來看,還有部分事業單位并沒有做好固定資產的日常管理工作,對于固定資產也沒有定期進行判斷。其中一些事業單位缺少專門的管理組織機構,且管理工作職責及內容缺乏明確性,導致固定資產得不到及時的盤點,這樣就會致使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出現滯后情況,降低管理工作的效率與質量[3]。
事業單位在開展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過程中,還應該及時轉變傳統的管理思想,并對傳統的管理方式進行合理改進,借此提高固定資產的管理水平。基于此,事業單位可以在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中引入信息技術,并利用先進的管理軟件,對固定資產進行數據化以及系統化,打破傳統人工式的管理模式。事業單位借助信息技術,建立完全的信息管理系統,對固定資產的信息進行詳細的記錄,以此提高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效率,也便于信息的查找。另外,事業單位還可以將信息化軟件應用其中,通過建立智能化的綜合系統,實現固定資產數據信息的共享,同時也能夠及時更新固定資產的有關信息,進一步提升了固定資產管理水平[4]。
在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開展過程中,內部制度的缺失也是其中比較突出的問題,而相關事業單位若想提高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盡量避免固有資產的損失,就需要對原有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進行科學的完善,使其能夠在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中起到科學的指導作用,提高管理的規范性與有序性。基于此,相關事業單位需要針對固定資產的采購以及使用的具體情況,建立相應的規章制度與操作流程,要求各部門要針對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設備的合理采購與科學使用,管理人員也可以結合各部門的具體職能及工作情況,對相關固定資產進行合理分配,以此提高固定資產的利用率。事業單位還要設立專門的管理組織機構及工作崗位,對于管理工作內容要予以細化,并分配到個人,而且還要實行責任管理機制,借此提高管理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另外,事業單位要建立監督機制,組織管理人員單獨成立監督小組,加強對固定資產管理的監督,確保管理工作能夠落到實處[5]。
事業單位若想開展有效的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就需要做好盤點這一工作環節,要設置專門的管理崗位,負責保管、記賬等工作,確保固定資產盤查的及時性,并將盤查信息詳細的記錄下來,包括固定資產的名稱、數量、類型、運行及使用情況等。而且事業單位要根據實際情況,建設合理完善的固定資產盤點清查制度,對于清查的時間、方式以及范圍等多項內容予以明確的規定,將固定資產清查作為一項常規性的工作,一旦在清查過程中發現問題,就要按照相應的規章制度,對其進行及時有效的解決,避免國有資產出現流失現象。另外,事業單位還應該組織管理人員對固定資產進行不定期的抽查,減少有關人員弄虛作假的行為,提高固定資產管理的有效性,以免固定資產出現流失、損毀及浪費等不良問題的出現。此外,事業單位還需要制定離任核查機制,無論是領導還是員工,在離職時,都需要接受管理組織的核查,對其曾經使用過或者管理過的相關資產予以清查,并且還要辦理交接手續,保證管理資產賬目清晰、且資產完整無損。
通過上述分析,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能夠實現對事業單位資產的合理配置,提高資產的利用率,促進事業單位的穩定發展,使得事業單位的各項工作都能夠順利開展。而事業單位若想實現對固定資產的有效管理,就要根據具體情況,明確劃分管理職責,樹立科學的管理理念,提高管理人員的專業能力,以此提升固定資產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