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蕓蕓 雷惠珺 安順職業技術學院
財務共享模式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而出現的一種全新財務應用模式,該模式可有效解決企業規模擴張背景下而出現的相關問題。在全新的經濟環境下,企業財務人員的財務職能也逐漸朝著現代管理職能的方向轉變,財務人員不但要加強對數理統計、管理會計等方面理論與方法的了解,同時還必須廣泛涉獵計算機、經濟學、數學等多方面的知識和技術。在財務共享模式下實現從財務會計到管理會計的轉型可進一步深化企業管理會計應用,為企業的現代化發展提供全新的方向和思路。
管理會計是會計與企業管理活動的有效融合,其主要借助實時化的市局信息,將管理會計全面滲透于企業戰略規劃、財務管控、績效評估等方方面面,是現代企業管理理念在會計領域的有效應用。伴隨我國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管理會計的發展要求也明顯提升,其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重要性越發凸顯出來。但從當前的現狀來看,我國管理會計在發展中還面臨著財務數據標準化程度偏低、基礎數據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等問題,要改善我國企業財務管理的發展現狀,就必須加強對上述問題的解決。
伴隨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以及計算機科學領域相關研究的進一步推進,很多企業的跨國業務數量也顯著增多,這就促進了財務共享服務的發展,同時也為外包業務提供了有利的發展契機。財務共享服務模式的大面積推廣和應用,使得諸多大型企業、跨國集團等逐漸開始設立專門的財務共享中心,從而幫助企業實現資源的最優化配置。據相關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2019 年底,我國中央企業中已經有一半左右已經設立或正在規劃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這就說明財務共享服務模式的應用已經是大勢所趨。
不管是哪種類型的企業,其在經營運轉過程中都必然會面臨一定的風險,換句話說,風險在企業中是客觀存在的,其貫穿于企業運營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在具體的經濟環境下,風險往往表現出兩面性特征,一方面,有風險就意味著有收益,所以風險會給企業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風險也可能導致企業陷入經濟危機,甚至付出巨大的經濟代價。而管理會計的應用可幫助企業站在長遠發展的角度準確把握相關風險因素,并實現對這些風險的有效降低,同時還能為企業的投資決策提供可靠的參考數據,幫助相關人員做出最好的選擇,將風險控制在最低范圍內,進而促進企業預期收益目標的實現。
企業在開展具體經營活動的時候,主要追求的是生產、銷售等環節的標準化、規范化,并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使各類資源的價值得到充分發揮,這也正是管理會計的主要職能所在,上述內在聯系在企業領導者決策和相關規劃工作的開展上表現得十分顯著。當代企業在進行重大經濟活動的時候,需要經過項目確立、評估、審核等流程,這樣才能選擇出成本最優化、效益最大化的方案,并確保其和管理會計目標之間的契合度。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需要一定的根基,只有根基堅實,才能“枝繁葉茂”。管理會計屬于財務會計的進一步拓展和深化,只有確保財務基礎扎實,才能實現管理會計工作的切實有效開展。鑒于此,企業必須注重對財務人員的專業培訓,為其提供更多的專業理論知識學習機會,幫助其夯實理論基礎,與此同時,還要引導財務人員加強對生產經營相關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增進理論和實踐之間的聯系。
在全面預算管理方面,應打造四位一體的預算管理體系,所謂四位一體,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集團公司應建立與集團長遠發展目標相符的,將財務預算、投資預算等作為核心的預算體系。其次是專業公司和下級分公司應建立將效益作為主要導向的預算管理體系。再次是事業部應建立將投資利潤作為重中之重的預算管理體系。最后是車間組織應建立將成本投入作為核心的預算管理體系。全面預算管理的強化必須著重調整和優化預算管理流程,在引入財務共享模式以后,預算管理的重要性也更加凸顯出來,在開展預算編制工作的時候,必須將業務預算作為基本立足點,將財務預算作為歸宿,加大對投資、生產等環節的關鍵力度,盡最大努力確保各類資源的平衡分配。
管理會計的載體便是信息系統,所以,企業必須加大信息化建設力度。首先,應提高信息系統數據傳輸的效率極其穩定性,確保經由系統審批通過的單據信息能第一時間上傳到報銷系統,以免影響到共享入賬等相關工作的開展。其次,應塑造一支能熟練進行信息系統操作的管理會計工作隊伍,當前我國很多企業在財務工作方面都引入了ERP 平臺,企業信息化的應用深度進一步加深,這就對財務人員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須注重對優秀管理會計人才的培養,這樣才能更好地應對新時代管理會計工作的挑戰。
總之,財務共享模式下對企業管理會計的應用加以深化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應壯大企業的財務根基;其次,應落實好全面預算管理工作;最后,應加大信息化建設力度,提高企業的財務信息化發展水平。只有做到上述幾點,才能更加充分地發揮出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