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北 沈陽焦煤股份有限公司紅陽三礦
當前煤炭行業正在經歷洗牌,主要產能向頭部企業集中,煤炭運輸格局、消費格局也發生顯著變化,對于煤炭企業而言在當前相對嚴峻的市場形勢下,如何增加經濟收益,保證企業的生存發展,非常值得思考。
十三五結束,十四五到來,對于煤礦企業而言,當前煤炭市場趨于相對穩定的狀態,行業面貌得到顯著改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成效顯著,但是依然面臨一些新的問題和挑戰,包括生產與消費的逆向分布矛盾進一步加劇,煤炭資源稟賦差的地區,去產能積極性非常高,大量煤礦關閉,煤炭生產向著資源稟賦好,存量大的地區富集;二元化結構問題突出,煤炭產業的兩極分化嚴重,結構性矛盾顯著,先進高效的現代化煤礦與技術裝備落后、生產效率低、安全保障能力弱的煤礦并存,煤礦企業方面少數企業具有國際競爭力,多數企業缺乏技術人才、管理落后,經營困難;清潔生產水平有待提升,煤炭行業綠色發展水平不高,造成的環境破壞問題比較顯著,隨著環保要求越來越高,開采成本將進一步提升;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由于煤炭地質生產條件復雜,安全生產問題依然需要高度關注。這些新問題新挑戰,對煤礦企業的經營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市場預期向好,結構性調整深化的階段,如何在競爭更大的市場上增加收益,保障生存能力,非常值得思考探索。
在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影響下,世界經濟嚴重衰退,產業鏈、供應鏈循環遭到破壞,國際貿易投資市場萎縮,大宗商品市場動蕩,國內市場消費、投資、出口下滑,就業壓力加大,各行業企業面臨生存上的困難,對于煤礦企業而言同樣如此,面對疫情防控以及煤炭市場的波動,煤礦企業必須要提質增效,通過科學布局煤炭生產、統籌洗銷產業發展等方式實現經濟收益的增長。
X公司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營管理,通過強化煤炭組織、筑牢安全根基、加大技改創新的措施,認真做好煤炭生產,將煤礦企業的發展根基打牢,打厚。通過優化生產組織、抓采掘銜接,強化機電管理等措施手段,保證煤炭生產增效,打造安全雙控體系,創新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隱患排查治理,安全質量標準化管控,在主體責任落實、安全管理制度、技術資料管理、現場安全管控等方面發力,著力保障安全生產。通過技術裝備改造升級、新技術推廣應用,生產工藝優化等措施,為提質增效注入活力。瞄準煤炭物流,打造現代煤炭物流產業鏈,培育經濟增長點,通過梳理自身物流發展優勢條件,推進內部物流資源整合,成立物流事業部,銷售公司,以物流事業部為中心,以銷售公司上下游供銷為鏈條,實施北進南出物流策略。
在后疫情時代,煤礦企業面臨巨大競爭壓力,若不能做到提質增效將對企業的經營發展產生巨大負面影響,從X煤礦企業的經驗做法來看,要增加經濟收益,最關鍵的是要增強內功修煉,向管理要效益,向技術創新要效益。
1.向管理要效益
煤礦企業提質增效,實施精細化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這是推動煤礦穩定運行的重要保障,要求做到管理精細、經營精益、設備精良、過程精準、操作精確,為此必須要細分管理對象,細分崗位以及職能,細分每一項工作,細化管理制度的落實環節。這個過程中最核心的是成本管理,煤礦企業的成本管理難度較高,主要是因為煤礦的材料投入并不直接產出產品,而是輔助產品生產,加上成本構成復雜,所以成本管理難度高,因此重點要樹立節約就是創效的理念,在節約中發展,在節約中增效。
一方面,嚴控材料,采取定額管理方式,制定材料費用考核標準及細則,明確大型、重要材料、設備配件消耗定額以及使用周期,強化廢舊物資回收復用力度,強化專項費用、預算外費用過程審批。嚴格審查物資采購、日常使用等關鍵環節,基于嚴格的成本預算等措施,執行交舊領新制度,設置設備備件資源庫,對消耗較大的設施設備進行改造優化,實現可回收復用。構建全面預算管理,打造信息化管理體系,打造內部物資供應體系,明碼標價,每年可降低預算占用。實現較好的降本增效效果。
另一方面,圍繞產品品質以及服務質量,強化媒質采樣,化驗,檢查,強化媒質管理,強化服務意識,完善產品銷售跟蹤制度,強化客戶關系管理,充分利用社交平臺、新媒體的優勢,打造客戶關系管理系統,基于信息化手段實現高效的客戶關系管理,并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此外,針對供應鏈、作業鏈、倉儲、客戶關系等環節,狠抓折舊、能耗和人工成本管理,折舊方面,體現為企業資產利用率,有折舊必定有對應收入,應將折舊進行分解,尤其注意分解出實際生產狀態的資產和不處于生產狀態的資產,前者要從生產作業鏈的角度去分析,后者則要從廢舊物資管理上去分析,如果不處在生產狀態的資產越多,那么折舊就越多,資產的利用率就越低,因此必須要注意折舊問題。能耗方面,對于能耗控制關鍵還是要采取節約措施,節電、節水、節地,打造循環經濟體系,人工成本方面由于無法進行直接分攤,只能間接分攤,但必須要注意,在必然付出人工成本的情況下,應當做到人盡其用,人崗匹配,通過有效的激勵機制,促使職工發揮能動性,并在黨建工作中,凝聚職工,為企業降本提質增效發揮作用。
2.向技術創新要效益
轉型升級的根本動力在于創新,創新則是煤炭企業安全高效發展的動力源泉,因此要在尋求轉型升級的過程當中加大力度進行技術改造升級,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工藝。為了保證技改以及新技術的應用,應當不斷完善創新管理體系和激勵措施,促使全員參與創新,打造創新型組織,發揮內部職工在技術革新、工藝優化,管理創新上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創建創優爭先等活動,促使職工積極投入到技術創新之中。例如在礦上對皮帶等運輸系統進行革新優化,采用變頻節電技術,無功自動補償技術,構建分時供電管理體制,用技術實現了節約用電。開展綜放面初采深孔爆破應用,提升回收率,改進落煤方式,比如從直落改為傾斜,在符合實際的情況下,可進一步增加回收率。公司應當在財務上給予創新創效支持,可籌建創新專項基金,打造創新創效獎金池,專門針對成效顯著的創新創效項目予以獎勵。
構建技術創新創效工程,企業決策層支持,由技術部門牽頭成立創新攻關小組,區隊成立技術創新試驗點,圍繞煤礦安全生產,高質量生產等重點工作,從掘進、采煤等專業設定重點攻關項目,采取項目責任制,細化目標,結合自身技術優勢,破解礦上技術難題。
3.圍繞煤炭資源尋求新經濟增長點
堅持煤是煤礦企業發展的根本,立足煤炭轉型升級,培育新型產業,積蓄發展勢能,開展煤矸石、煤泥等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實現從黑色經濟向循環經濟轉型升級,構建煤炭支持非煤,非煤反哺煤炭的良性發展路徑。例如煤矸石可通過研究路面磚、植草磚等建材,煤矸石燒結產生的余熱進行回收利用,通過改造隧道窯生產線,為周邊提供熱源,可節約標煤3500噸,降低煤矸石排放18萬噸,壓減鍋爐運轉電費51.6萬,并且降低了三廢排放。進一步圍繞煤炭,立足委托勞務加工、井下用品生產、機械設備安裝等,建立煤泥脫水與烘干系統,提升煤炭附加值。
綜上所述,在市場化運作當中,煤炭企業所面臨的壓力較大,尤其是在當前時代背景下,煤礦企業面臨多方壓力,當然也具備歷史性的機遇,如何把握住機遇,實現經濟效益增加,保證企業的生存發展是一個關鍵問題,因此必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對策,從管理、技術創新等角度,采取措施實現降本提質增效,尤其是在管理方面要打造精細化管理體系,并特別關注成本管理,以此來實現降本增效。當然這些措施對策可能存在不足,后續實踐當中還將進一步總結經驗,并對此進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