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會明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
事業單位經濟合同是在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誠實信用、遵守法律以及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等原則,對外簽訂的具有經濟目的或體現經濟內容的合同,包括購銷、建設工程承包、加工承攬、貨物運輸、供用電、倉儲保管、租賃、借款、財產保險以及科技協作等方面的經濟合同。經濟合同管理對于規范單位經濟活動具有重要作用,是維護單位權益、防范經營風險的一個重要手段,通過科學有效的合同管理,有助于防范各項經濟糾紛風險,及時采取相應化解措施,營造良好的發展氛圍,保障事業單位的經濟高質量發展。
事業單位經濟合同管理是對合同從立項、招標、簽訂、履行、變更、終止、和歸檔實施全過程的管控,與預算管理、采購管理、收支管理等方面內部控制制度流程緊密關聯,特點有:一是種類繁雜,經濟業務上包括物資采購、基建工程、科研項目、服務維修、后勤服務等各經濟領域,經費來源上包括國家財政撥款、科研經費、事業單位自有資金等;二是參與部門多,包括業務科室、采購、科技、基建、財務、審計等部門;三是專業要求高,負責采購-洽談-擬定-審查等環節的管理人員應熟悉涉及領域的業務,既要關注本單位所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又要確保合同條款的有效執行;四是面臨風險大,經濟合同管理環節的失誤可能導致經濟糾紛或面臨訴訟,使事業單位面臨法律風險和經濟損失。
隨著事業單位參與市場經濟活動日趨頻繁,簽訂各類經濟合同的數量與種類逐年增多,但由于事業單位在資金來源上大部分為財政撥款,與經營性的市場主體對比相對缺乏經濟合同管理意識,對經濟合同的風險認識不足,不重視經濟合同管理專業人員的配備和培養,合同管理人員不具備應有的法律知識,從而出現經濟合同條款不夠嚴密、對經濟合同實質性審核把關控制不足等現象。
由于未將經濟合同管理作為一項重要內部控制措施加以落實,事業單位未建立歸口管理機制,如屬于采購物資的合同由資產管理部門牽頭、屬于基本建設的合同由基建管理牽頭、屬于資產設備維修維護的合同由后勤管理部門牽頭等,不同經濟合同未能由統一的歸口管理部門進行審核把關,特別是在法律條款的審核上,各牽頭部門的非專業人員往往采用不同的管理標準,易導致合同糾紛的產生,且難以掌控經濟合同的整體情況。
經濟合同管理貫穿于經濟業務的始終,但在管理流程設計上往往由各牽頭部門設定,有些流程設計過于簡單,從擬定、申請、審核、履約、執行監督等環節均由一人完成,沒有做到不相容崗位分離,沒有形成有效的制約和監控機制;有些流程過于煩瑣復雜,設定了多個部門參與審核,但未能清晰明確各自應承擔的職責,流程管理形同虛設,管理目標無法實現,造成人力資源的浪費。
事業單位經濟合同管理主要放在簽訂審批上,尚未建立健全對合同管理考核與責任追究制度,缺乏對合同執行的監督檢查、履約完成情況以及合同執行后開展后評估,未能有效發現在合同訂立、履行過程中出現的違法違規行為,容易導致腐敗現象的發生,在合同糾紛發生后,又未能有效追究有關機構或人員的責任,導致不能促進經濟合同管理的良性發展。
事業單位應站在全面提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度,增強風險防范意識,加強經濟合同管理。一是將經濟合同管理作為內部控制建設的重要內容,將合同管理業務流程與預算、財務收支、采購與建設項目等管理的有機銜接;二是加強宣貫經濟合同管理制度,熟悉理解管理制度,切實做到共同審核把關;三是配備專業人員,強化其法律法規知識、業務技術、檔案管理等能力,提升廉政風險防范意識,提高合同審核把控能力。
經濟合同管理制度應明確各部門的工作職責,歸口管理部門負責各類合同的法律條款審核,參與重大重要合同的談判,并對所有經濟合同統一編號及歸檔管理;業務經辦部門負責對合同標的、技術條款等進行審核把關;財務部門負責預算、款項收付條款的審核等。嚴格按照不相容崗位分離和內部授權審批的要求,各部門及人員確實履行經濟合同審核把關職責。
經濟合同管理有系統化、全過程化和動態化等特點,事業單位需根據管理要求和自身特點,從預算到執行等環節中設計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系統。借助信息技術實現高效管理,串聯與經濟合同相關的信息系統,便于經濟合同管理各參與部門及人員能夠快速且準確地獲得有關數據信息,確保事業單位經濟活動能夠有序開展。
事業單位應更加注重對合同執行情況的監督管理,嚴格把控合同履行過程中的風險,一是歸口管理部門應充分信息手段,設置合理的內控流程對合同履行情況實施有效監控,對存在的違約風險,立即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控制,將損失降到最低;二是財務部門在支付款項時,應加強對合同標的交付、規定期限、金額以及結算方式的審核把關,并要求提供相關佐證材料,三是審計部門要加強對合同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建立合同管理的后評估機制,定期組織對年度合同履行分析評價,總結存在的風險和不足。追究存在違規違紀問題的部門或人員的責任,形成震懾作用,促進不斷規范經濟合同管理。
綜上所述,為了維護事業單位合法權益,減少經濟糾紛,規范各項經濟活動,事業單位需從全面提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度,將經濟合同管理作為內部控制建設的重要內容,采取有效措施不斷加強對經濟合同的管理,以確保經濟活動有序開展,保障事業單位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