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景山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航測遙感局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混合所有制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為我國國有企業與民營經濟的融合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動力。但是,由于傳統觀念束縛、思想認識差距等多方面原因,一些混合所有制企業仍然存在改革不深入、不徹底和體制不順、機制不活等矛盾和問題。深入分析、解決好混合所有制企業仍然存在的矛盾和問題,應是混合所有制企業深化改革的重點方向和主要內容。
2018年以來,筆者深入調研了8家混合所有制企業。這些企業,既有合資新設的,也有改制過來的,普遍規模較小。調研發現,這些混合所有制企業不同程度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一是現代企業制度未落實。企業法人治理結構雖建立,但股東會、董事會、經理層的權限劃分不清晰、落實不到位,對經理層放權不夠、干預過多,混合所有制企業的主體地位不穩固。
二是股東各方難以融合。企業由股東各方派出人員進行管理,由于文化、風格、價值觀和管理方式不同,各方意見不統一,相互掣肘,運轉不暢,甚至出現公司治理僵局。
三是市場化經營機制未真正建立。國有股東方仍沿用傳統管理思維和管理方式,注重對混合所有制企業的“管”和“控”,責權利不統一,激勵約束不到位,導致混合所有制企業機制不活。
四是黨組織作用難以有效發揮。黨建工作雖已寫入章程,但由于非國有股東方對黨建工作不重視、不支持,黨建工作難以有效融入公司治理,黨組織在決策、執行和監督環節的作用難以有效發揮。
究其原因,主要是國有股東方仍未擺脫傳統觀念束縛,對建立混合所有制企業的目的和意義認識不足;各治理主體對混合所有制企業的運作缺乏規則意識;非國有股東對黨建工作重視不夠,認為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可有可無。根源還是沒有用市場化思維推進混改,用市場化的辦法健全和完善企業運行機制,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未確立。
國有企業實行股權多元化或對原國有企業實行混改,主要目的是提高國有資本配置和運行效率,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高運行效率,增強國有經濟的發展活力,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其重點是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實行市場化的運營機制。
建立混合所有制企業或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首先應解決好思想認識問題,確立正確的混改方向和目標。實行股權多元化和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既不是為了完成任務,也不是誰吞并誰、誰控制誰,而是通過國有資本、民營資本相互融合,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建立起一個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互相促進、共同發展且更具活力、更富有競爭力的全新企業。
傳統國有企業管理制度的核心是“管企業”,而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的核心是“黨建”和“管資本”[1]。前者雖有效遏制了國有資產流失現象,但也導致國有企業缺乏活力。建立混合所有制企業或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就要堅持市場在資源配置當中的決定性作用,真正賦予企業獨立的法人實體和真正的市場主體地位。
加強混合所有制企業黨建工作是一條重要的政治原則。健全混合所有制企業黨的組織,加強混合所有制黨建工作,可以發揮好黨建對混合所有制企業發展的引領、保障、服務、協調和監督等作用,可以更好地推動和保障混合所有制企業健康有序發展。建立混合所有制企業或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必須把加強黨的領導和完善公司治理統一起來。
解決好混合所有制企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就要堅持混合所有制企業改革的方向和目標,深入推進混合所有制企業的市場化改革,加強混合所有制企業黨建工作。
建立混合所有制企業或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選擇戰略合作伙伴十分重要,這不僅決定各方能否緊密融合,也關乎企業能否行穩致遠。選擇混合所有制企業的戰略合作伙伴,不能靠行政命令,也不能憑決策者喜好,而應引入市場化方式,通過市場化平臺以公開、公平、公正的方式進行,做到優中選優。在遴選合作伙伴時,也要堅持以市場化要求為導向,看是否符合“三個有利于”原則,是否有助于增強企業發展活力;看是否具有高匹配度、高認同感、高協同性,是否有助于企業高質量發展;看戰略愿景是否一致、要素資源配置和發展優勢是否互補、長期合作預期是否相同,是否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礎和前提。一定要保持審慎的心理和科學的判斷,不能來者不拒,也不能存在投機心理,單純看重合作方某一方面的資源,而忽視對其他方面的深入了解和深度調查,避免出現公司治理僵局。
規范混合所有制企業公司治理,關鍵是要落實好混合所有制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厘清股東、董事和經理層的職責權限。
一是厘清股東的出資人權力。股東作為企業出資人重點是“管資本”,可以通過股東會行使股東職權,依法向企業派出或罷免董事、監事,并通過派出董事表達股東意愿,通過派出監事行使監督職責,但不應直接干預企業的正常經營,保持與企業的“一臂之遙”。
二是厘清董事會的職責。董事會應主要負責重要事項的決策和審批,按照規定行使對經理層成員等高級經營管理人員選聘、業績考核和薪酬管理等職權,主要是管決策、管大事、管干部,支持混合所有制企業經理層按市場化原則和市場化方式管理企業。
三是落實經理層職權。國有股東和董事會都不應干涉混合所有制企業的日常經營,被投企業的組織架構、選人用人、激勵約束、決策執行等完全根據企業所屬發展階段和行業特點,由企業經營團隊按市場化原則自行確定[2]。
四是妥善處理好混合所有制企業黨組織與董事會、經理層之間的關系。按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郝鵬所指出的,其他治理主體要自覺維護黨委(黨組)的領導和權威,確保黨組織意圖在企業重大決策中得到充分體現:黨委(黨組)也要尊重其他治理主體,避免直接成為生產經營決策和指揮中心。
混合所有制企業經營層直接面對激烈競爭的市場,肩負推動企業發展和完成目標任務的重要責任。企業經營層是否具有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直接決定著企業的發展活力和經營效率。傳統的任命制和委派制雖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還難以滿足混合所有制企業改革與發展的要求。而且,傳統的任命制和委派制產生于混合所有制企業各股東方,行政化色彩濃厚。要增強混合所有制企業發展活力,充分調動經營層的積極性,就要改變和減少股東各方直接選派經理層人員人做法,按照“市場化選聘、契約化管理、差異化薪酬、市場化退出”原則,積極推行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按照市場化原則確定薪酬,建立和完善激勵機制、績效考核機制、市場化退出機制,使經理層的積極性充分調動、企業家精神充分激發、創造活力充分迸發。對確因工作需要而由股東派出的人員,也要學習廣東等地“脫馬甲”的做法,主動向經理層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轉換。
激發混合所有制企業活力,關鍵是要建立適應市場化要求的經營機制。混合所有制企業應當緊密結合實際,進一步深化三項制度改革,綜合運用股權激勵、分紅激勵、員工持股等措施和“雙百行動”“科改示范企業”等鼓勵政策,積極構建多元化、系統化的考核評價和激勵約束機制,充分激發各類人員積極性創造性,引導企業提高效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就特在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把企業黨組織內嵌到公司治理結構之中,明確和落實黨組織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的法定地位。各混合所有制企業都應按照規定,將黨的領導融入混合所有制企業的公司治理,落實好“雙向進入、交叉任職”領導體制,健全黨的組織體系,明確黨的工作機構,配強黨務工作者隊伍,通過建立權責清單、制定議事規則、規范工作流程等方式,確保黨的工作深入開展。
混合所有制企業黨組織要充分發揮政治核心作用,保證企業發展方向、參與重大問題決策、落實黨管人才原則、加強對企業領導人員的監督、維護職工的權益,特別是要協調好各治理主體間的關系,推動形成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機制;發揮好政治引領作用,當好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推動者和實踐者,促進企業進一步增強組織力、凝聚力、創造力和競爭力,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群眾工作優勢轉化為企業的競爭優勢。
建立混合所有制企業或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以資本為紐帶,完善混合所有制企業治理結構和管理方式,使混合所有制企業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實現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攜手并進。因此,建立混合所有制企業或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必須打破傳統觀念束縛,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最大限度地激發混合所有制企業的發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