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惠華 浙江省江山經濟開發區管委會
內部審計是指對本單位及其所屬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經濟活動、內部控制、風險管理,以及所屬單位主要負責人經濟責任履行情況等,實施獨立、客觀的監督、評價和建議,以促進單位完善治理、實現目標的活動。
單位領導特別是主要領導對內部審計工作的認識欠缺。一般單位“一把手”不直接分管內部審計工作,使該項工作難以得到應有的重視和支持,降低了內審工作的權威性;單位領導對內部審計所提供的各種管理服務也缺乏理解。
1.單獨設置內部審計機構少。除銀行等少數系統外,大多數行政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都是將內部審計職能劃入計劃財務部門、綜合部門等,內審機構沒有編制,機構不健全,人員和經費沒有來源,內審自然就是一句空話。
2.制度體系不健全。現有的內部審計相關制度可操作性不強,也還未形成制度體系;近年來我市內審工作納入單位年度綜合考核后,內部審計工作有一定改觀,制度得到一定的健全,但從執行效果來看依然不容樂觀。
3.人員配備不到位、不專業。內部審計人員配備不足、專職內部審計人員更少,大多是財務人員兼職內部審計工作,復合性內部審計人才稀缺。
1.內審工作質量不高。審計質量是審計工作的生命線,但很多單位的內部審計操作程序不夠規范,不同程度地存在未書面通知、未制定審計方案、未征求被審計單位和個人的意見等問題。
2.內審人員業務能力亟須提高。審計需要復合型人才,但現有內審人員普遍為財會人員兼職,知識結構單一,內部審計大多還停留在會計檢查階段,難以從實際工作中深層次上發現問題。
3.整改機制有待完善。一是整改力度不足,成果轉化效果不明顯;二是審計建議以規范財務管理為主,整體站位不高,沒有真正發揮出內部審計應有的作用。
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的相對獨立性是保證內部審計工作正常開展的首要條件。依據內部審計工作的相關法規,建議明確一些資金規模大、下屬單位多的單位必須設立獨立的內審機構,特別像經濟大鎮,教育、衛健、住建、開發區等系統應作為重點單位配備專職內部審計人員,內審機構在單位主要負責人直接領導下開展工作;出臺內部審計隊伍建設的相關管理制度,進一步明確內部審計隊伍建設要求,增強內部審計隊伍的穩定性和業務素質,充分認識到內審人員的素質是高質量審計監督的關鍵所在,完善各單位內部審計工作體系。
一是加大有關內審政策法規的宣傳力度,為各單位解讀釋疑相關內審工作的法律法規,提升社會對內部審計工作的認知度。
二是引導各單位特別是主要領導充分認識到內審工作的重要性,強化內部審計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各單位應結合自身實際,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明確責權,讓內審人員能夠依法獨立公正地履職。對重點風險領域和環節要加大審計監督力度,加強對審計問題整改落實的跟蹤檢查,對審計問題建立清單,實行銷號管理,保證整改落實效果。
三是要求各單位配足配強內審人員,穩定審計隊伍。內部審計人員一經確定,盡可能讓其在較長的一定時間內從事內部審計工作,除正常提拔或其他特殊原因外,盡量不要隨意借出或調走。
四是引導各單位轉變內部審計職能,拓展審計監督范圍。把握審計重點,特別是做好人、財、物的監管。堅持事前、事中、事后相結合,實現全方位全流程跟蹤監督。
一是建立需求導向,精準指導。審計機關自主或借助專業團隊開發內部審計工作管理系統,建立內部審計人才庫和信息庫,做到及時更新各單位內審人員相關信息、內部審計工作情況及詳細指導記錄。
二是積極發揮內部審計預警作用。因地制宜編制預警清單,指導內審機構按清單開展重點風險領域審計,有針對性地實施內部審計監督,真正讓內部審計發揮守住底線的作用。
三是積極推進國家審計和內部審計協同工作,形成良性互動。審計機關加強對重點單位的業務指導和內審工作質量監督。市審計局在實施部分審計項目時可抽調相關內審人員參與審計,采取以審代訓的形式進行現場實訓,進一步提升內審工作質量。
一是充分發揮考核的指揮棒作用,將內部審計機構建設和內部審計工作開展情況在列入單位年終綜合考核的基礎上,加大考核力度,審計機關深入了解內審工作現狀,根據實際設置考核指標,將業務監督和目標考核有機結合起來,有效地促進內審工作健康發展。
二是把推進內部審計工作納入單位內部管理評價。審計機關在開展預算執行審計、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等項目時,把被審計單位內部審計制度建立、工作開展以及質量成效等內容納入國家審計監督評價的范圍,對于經內部審計發現并已整改到位的問題可以不再寫入國家審計報告,更好地加快推進各單位內部審計工作高質量發展。
一是利用好協會平臺,發揮專業指導功能。組織各單位內審人員參加前沿理論、內審管理、審計案例等多個層面的培訓,開展案例分析、工作研討等活動,開闊視野更新知識。
二是加強內部審計理論和實務方面的調查研究,及時了解和掌握內部審計工作發展的新動態,更好促進內部審計事業的科學發展。
三是創新內審工作方法。經濟社會不斷發展變化,單純“查賬”已不能對經濟活動進行有效的監督和評價,要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常態,就得不斷創新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