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宇 內蒙古自治區氣象局財務核算中心
事業單位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就是我們所說的項目成本形成的期間,對管理時所需要的人力、物質資源和其他相關費用開支,進行一定程度的限制和監督,在這個過程中如果發現出現與現實情況不相符的,對其進行及時糾正,盡量把所使用的費用控制在可承受范圍內。
事業單位成本與支出不同。所謂支出就是指企業運營時的相關一切開支費用。事業單位的成本與費用也不同。費用即是所謂資產的消耗,主要是為了獲得有關的營業收入,從而獲得比原有資產更多的新資產;這時成本就成了一種對象化的費用;費用與支出不一樣,費用有時可以與支出相伴出現,但支出就不一定算當期的費用。
1.事業單位成本管理的難點。首先,成本的不確定性決定其難以控制。從事業單位與未來收益關系可以看出,因為其成本周期太長,服務大眾的準公益性的事業單位成本是無法確定的。其次,現行會計制度對成本控制不利。在我國,事業單位主要使用的是收付實現制為主的預算會計模式。成本的概念是建立在權責發生制會計基礎上的,因此,我們如果想在收付實現制上得到事業單位的相關成本數據,利用這一手段控制成本是不可行的。最后,缺乏“內在”的成本控制的動力。事業單位沒有外部監督機構,其有關的經營情況對外部來說是不公開的,無法得到社會方面的關注;事業單位的內部沒有建立自我治理機制,對成本的控制缺乏來自內部的動力,潛意識中為了事業發展可不惜投入。
2.事業單位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首先,缺乏成本意識。一直以來,由于受到計劃經濟的影響,一些事業單位辦事效率低下,甚至沒有考慮到成本這回事,出現高投入低效益的普遍現象。長期如此會淡薄部分事業單位人員的成本意識,較少的考慮到成本因素。其次,職位設置與實際人員數不對稱。目前事業單位仍然存在權責不分明,職責重復等現象。這會給事業單位發展帶來巨大成本,阻礙著事業單位健康持續性發展。最后,缺乏完善的內部財務制度。財務管理是事業單位內部管理的一個重要部分,管理水平直接影響著事業單位的成本控制。內部財務管理體制也出現很多問題,比如財務制度不完善,缺乏監控機制等幾個方面。
在當今時代背景下,我國宏觀法律法規也在不斷完善,政府會計制度開展改革和優化對建立我國事業單位成本管理體系產生積極影響,推動公共服務事業單位獲得長久健康發展。
1.新舊制度銜接工作要做好。各個事業單位要在新舊制度轉換的過程中善于發現問題,利用這一時期對所存在問題作出準確回報,集中對其進行解決。
2.新制度適當引入權責發生制。所謂適當是新制度沒有要求完全執行權責發生制,規定部分經濟業務或者事項的核算采用權責發生制。過渡性的在部分范圍引入權責發生制比較符合當前事業單位會計核算需求。
3.充分利用現有改革成果。首先,政府會計體系應當對資源加以充分的利用,使其相互融合形成一體,實現數據、消息的共享互達,進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改革與監控的相關無用成本,對改革成果實現鞏固。其次,要嚴格按照新頒布的《預算法》來執行,從而制定出能夠將政府部門的核算、預算以及決算進行統一的制度。
4.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既要相互獨立又要相互結合。在《基本準則》相關規定中,如果想反映出一個單位真實的財務狀況也包括預算執行情況,這就要求把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兩種會計方式進行必要的結合和協調。這對于會計體系來說目前是一個很好的創新點,在實際的執行中為了避免問題的出現,相關部門要配合好,依據兩種會計制度的實際要求,采用雙分錄的方式,來做好賬簿登記的工作。
5.加強內部控制建設和審計監督工作。首先,內部控制是政府會計改革的比較基本的部分。在政府會計改革實際中,需要一個規范的、高效的單位內部控制體系。內部控制規范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為改革成果的順利實施奠定有效地基礎。其次,我們可以通過推行政府會計報表外部審計工作,來給政府壓力,促使其公開自己內部信息,有利于政府長久持續健康發展,對于政府會計改革成果的鞏固來說也會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
從大體發展情況來看,考慮會計改革制度背景,結合事業單位成本現狀,建立事業單位成本管理體系,進行更為規范的會計成本核算,管控事業單位成本,將有利于規范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加強事業單位信息質量;有利于加強財政管理基礎,推動現代財政體制的建立。有助于準確展現事業單位在實際發展中所需要的成本,對政府工作作出客觀、公正評價;有利于事業單位在陽光下運行,使其工作更加透明化,提高現代化的財政治理能力,推動現代化進程。